筑医台科技有限公司

搜索
CHCC2024
筑医台资讯微信公众号
筑医台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疗综合楼:为患儿提供人文亲切的就医环境

作者:金银雪 (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12年 竣工时间:2018年 设计团队: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周杰 项目经理:徐蓓蓓、唐海 建筑设计:秦家凤、孙宜秀、葛淑君、黄华敏、李伟、韩振华、唐亚红 室内设计:金梦亦、乐冰蕾、赵玉姝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疗综合楼位于浦东新区东方路1678号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基地内 , 靠近原有门诊楼。该项目为医院改扩建工程,含门诊、医技、住院、教学、科研等功能, 建设总面积6.4万平方米,设计床位500床, 建成后院区总床位数达到1000床。该大楼的建成,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医疗综合楼外景


完善便捷的总体规划 

医疗功能的重整与更迭 新建医疗综合楼内设置门诊,新增现代化的手术中心,建设临床医学与转化医学共同促进协调发展的护理单元体系,为医院完善医疗功能,同时为医院部分功能迁移、合理利用空间、组织科学的动线规划提供坚实基础。新增功能与原有功能组合后,使得医院医疗服务更加完善,为更新迭代创造了更大发展空间。

口字型医疗街设计方案还为医院规划组织了科学、高效的医疗动线。总体规划重构了医院的公共医疗街,将原有多个年代分别建设的建筑相连接,原有各功能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闭合、高效的动线组织,大大提高了医疗服务的便利性与高效性。 

公共空间的还原 用地红线中原有绿地为医院中心绿地,是医院各楼的视觉焦点,同时也是医院就诊等候、儿童活动和休闲活动等不同功能的空间。 新建医疗综合楼在紧张的用地中植入了多种开放空间,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公共环境。

医疗街示意图

医疗功能示意图


品字形护理单元——创新型护理单元模式 

集约高效、资源共享 主体建筑高层部分呈“品”字形布置于用地西侧,以满足消防及日照间距的要求。裙房与原有建筑紧密相连,由东西走向的医疗街与原有门诊大厅连接。新建多层门诊单元与原有建筑紧密相连,使新老建筑之间资源共享,并能缩短患者的移动距离。建筑形态上新老之间具有高差的过渡,为北侧建筑让出视线通道的同时,保持了对原有老建筑的尊重。

学科集群、协同促进 品字型护理单元整合了临床医学与转化医学,将两护理单元与转化医学实验室紧密联系,相关学科毗邻设置,形成临床医学与转化医学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的医、研、产持续发展的格局。住院护理单元为医患分离布局模式,最大限度地缩短了护理路程,提高了护理效率。每个单元设置了医用电梯,避免了患者及探视人群使用电梯的干扰,并设置复廊式交通,为医生提供了安静的工作环境。医用空间及患者空间、通道均有良好的采光通风。

护士站

色彩丰富的等候大厅


精心雕琢的室内空间 从空间上,合理划分各功能分区,在满足儿童就诊与医护使用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设置人性化空间,如儿童游戏活动区、家长与儿童休憩等候空间等。

从色彩上,室内空间的设计理念以七巧板为设计元素,通过这些元素的在各个空间上的展示,形成统一的视觉风格。主体色彩包括整洁的白色、温馨的木纹和稳重的米灰色调,打造温馨亲和、宽敞明亮的空间氛围,多彩的七巧板几何元素,也为其增添了童趣。从心理上,为消除儿童就医时的紧张与恐惧,室内设计采用卡通的彩色艺术装置以及趣味的手绘墙面、动物图案的标识导向等,尽可能让患儿放松心情,同时也起到了空间导视的作用。

医院实景


城市形象的传承与延续

院内建筑建造年代存在差异,该项目新建建筑整体保留原来的建筑风格,尊重原有建筑的立面元素,利用新旧建筑元素相对一致的设计手法,呈现出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崭新形象,新建建筑不仅融入了现有的建筑群体,更成为了老建筑的延续。

项目设计及建造过程中,为精益求精,筑博设计团队在建筑、室内、景观、幕墙、净化、物流、屏蔽等近30项分包设计中不断协调、修改。近六年时间,项目方案一步一步的生长蜕变见证了团队为项目付出的不懈努力。


此书籍为收费书籍

1799阅点(¥17.99)

编辑:王小昭

近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