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医台科技有限公司

搜索
CHCC2024
筑医台资讯微信公众号
筑医台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段智文:疫情后公立医院建设要做好五个转变

今年的“新冠”疫情对世界带来巨大冲击,到目前为止,我国疫情控制情况较好,而在世界范围内,疫情还远远没有结束。下一步,医疗机构应如何面对疫情?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医院建设行业如何才能把医院设计得更好,建设得更好,做到未雨绸缪,去适应未来的发展,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各种未知挑战?

文/本刊记者  侯立萍 (根据首届中国医院基建管理者峰会发言整理)

未来,我们如何建设最合适的医院?我认为要有五个转变:第一,从现有规模配置向提升改造扩建转变;第二,从应急式建设向平疫结合转变;第三,从差异化向同质化和标准化转变;第四,从建筑的固定式模式向未来装配式模块化转变;第五,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


从现有规模配置向提升改造扩建转变

今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发热门诊、核酸检测、ICU和床位数成为了人们高度关注的焦点。第一,发热门诊是医疗机构应对疫情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前沿阵地。如果发热门诊没做好,那么疫情防控就会出现大问题,所以现在很多医院都在改造发热门诊。第二,核酸检测能力。之前非医学专业的人很少知道什么叫核酸检测,因为这次疫情,全世界都知道了核酸检测,并且非常关注各医疗机构乃至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核酸检测能力。第三,ICU的建设。包括“新冠肺炎”在内的所有重症患者必须住到ICU,以获得更好的救治。第四,床位。我国实行的是“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原则,但很多医院的床位实在不够。

发热门诊  从2013年的“非典”时期开始,很多医院建立了专门的发热门诊,目前许多医院的发热门诊存在功能少、维护成本高、流线混乱、预留空间不足、建设标准低、规模小、布局差等问题。如何建设好发热门诊?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发热门诊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发热门诊建于2004年,建筑面积是560平方米,有2个诊室、5个留观病房,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功能单一、设备陈旧落后、场地严重不足,患者一多就不能满足需求。

没有预留分诊的功能,增加了院内传染的风险,医生和护士的通道没有分开,没有设置独立的挂号处和药房。

核酸检测的能力  一些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每天可以检测1万人以上,但是不能批量检测,要一个一个分开进行,这就要考虑实验室和场地规模。为了提升核酸检测的能力,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力图填补公卫体系建设的短板,包括提高日常的核酸检测能力、建设机动核酸检测力量、建立支援的制度和加强检测人员队伍建设等。

移动方舱实验室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门口设置了一个移动方舱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放到病房大楼门口看起来与整体环境很不协调,但是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实用性是根本的需求。从医院检验科主任处得知,实验室一天能增加大概2千组人数的检测能力,按照每天检测 1 万人的能力,现在距离1∶1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ICU  医院ICU床位不足是很多医院存在的问题。《中国医院建设指南》建议,ICU的配备床位比例应达到2%~8%。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ICU床位有20多张,还远达不到上述比例。从国际上看,美国ICU床位比例为15%,也有一定差距。武汉市各大医院在床位配置、救治能力、资源拥有量等方面,在国内应该算是比较强的,但是在疫情发生后仍然捉襟见肘。当疫情来袭时,我们到底需要多少资源才能应对?这是下一步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同时,在后疫情时代,全国上下都在想办法扩大公立医院的救治能力,但公立医院过度扩张又会带来过剩问题。

 

从应急式建设向平疫结合转变

总体思路是眼前和长远结合,提前规划,预留空间,场地可扩展,设备可应急,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把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纳入城市应急体系建设,构建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传染病战略储备+发热门诊网络医院体系,同时按照平疫结合的思想制定医院远期规划。

要增加预诊、分诊能力,前期规划和设计很重要。传统医院一般按照就近安排的原则,发热门诊设置在离急诊较近的地方,发热门诊人群聚集会对疫情防控产生很大困扰,所以前期规划要根据疫情的要求优化布局。发热门诊应该远离诊疗区域,其配套应该独立设置,包括收费处、检查设备、CT等,都不能少,不同人群要布置挂号、等候、取药的空间,减少人员聚集。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环渤海医院空间,红色区域为预留空间

医院建筑空间的预留非常有必要,要做好防护和管控,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强化医院出入口管理,不同人群设置不同出入口,还要有自动测温、门禁、摄像等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把人群管控起来。ICU的平疫结合设计,要分区独立、系统独立,医患分离、洁污分离、工作人员出入分离,避免洁污气流交叉感染,要树立疫情防控思维。


从差异化向同质化和标准化转变

医院设计要注重外观造型,更应该注重功能实用。从可有可无到标准化配置,包括三区两通道、医患分流、人车分流、洁污分流,要做好负压病房改造,优化医院用地,预留应急医疗设施,以健康安全为中心,使医院建筑趋向同质化、生活化,更加注重视觉、触觉、嗅觉。

发热门诊设计改造的原则是:发热门诊的设置应纳入医院总体建设规划,根据功能进行布局,发热门诊建筑设计应抓住防护、隔离的这两个重点;具备预检、分诊、筛查功能,采取全程封闭的就诊流程,原则上从挂号、就诊、缴费、检查、取药等诊疗活动能全部在该区域完成;严格设置防护分区,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流程,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交叉污染和感染;各类功能用房应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做到可分可合,能适应公共卫生医疗救治需要。

发热门诊平面布局原则:要独立设置,发热门诊应设置在医疗机构内独立区域,与普通门(急)诊相隔离并设醒目标志。要三区分离,发热门诊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三区相互无交叉,使用面积应当满足日常诊疗工作及生活需求。要通道封闭,合理设置清洁通道、污染通道,设置患者专用出入口和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合理组织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流线,有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各出入口、通道应当设有醒目标识,避免误入。要平疫结合,设计中强化医患分开、洁污分离的设计理念,在有疫情时需要封闭的通道处预设密闭门,或者设置隔断,此外根据疫时功能将一些空间预留为卫生通过或缓冲室,做到平疫结合、快速转换。


从建筑的固定式模式向未来装配式模块化转变

春节期间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如何在一块平地上建造起一所具备新风系统、负压系统、急救室、污水处理、食堂、水电气网,并容纳2000医护人员的宿舍,1千个床位,建筑面积33900平方米的火神山医院,这就是装配式建筑发挥的作用。装配式建筑易操作、可扩展、易维护、智能化,而且绿色、环保、高效、实用。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东部院区的模块,医院功能模块化

病房标准化

医院空间灵活多变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现阶段医院空间整体装配式主要在手术室、检验中心及设备机房应用较多,随着产业发展,医疗建筑采用装配式建筑将成为一种趋势。


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

疫情带来了很多变化,主要有:工作模式变化,从固定现场办公到移动办公、线上会议。就医模式的改变,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医联体、互联网慢病管理等已经进入日常生活中。大数据AI应用辅助功能在智慧治疗方面得到了广泛和充分的应用。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增多,患者平均住院率在快速地缩短,未来短平快是医院发展效率的代名词。

新基建给公立医院建设带来了新的变化: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在慢慢走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智慧医院网络安全面临的根本挑战,主要包括等级保护合规建设、接入机构操作稳定性、医疗数据安全责任、医院内网操作稳定性、患者操作稳定性以及互联网化社会影响几个方面。智慧医院网络安全建设围绕数据、应用、人员和基础设施四个方面提供全面的防护措施。通过安全措施的部署和组合形成能够抵御内部威胁、外部威胁等安全能力。

智慧医院框架图 

智慧医院的“智慧”主要包括服务和医疗两个方面,面向患者、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

智慧服务要做的内容很多,从患者进医院开始,如何让患者更加方便地接受医疗服务,疫情发生后怎样隔离,怎样避免接触。电子健康卡解决了这个问题,把所有的卡都整合到这一张卡上,然后用这张卡就医,可以用实物卡,也可以用虚拟卡。AI智能机器人在医生问诊前能够采集病史,能够辅助决策等。完善电子档案,让医生直接结算。信用就医的形式让患者卡上没有钱也可以先看病,后利用支付宝的芝麻信用、招商银行的信用等支付结算,方便患者看病,也避免患者和医务人员、服务人员之间交叉管理。推行电子健康档案,让医生在诊间就可看到患者所有医院的就诊情况,便于医生了解患者病情。互联网医疗模式重塑了医疗服务诊疗流程,从线上咨询、处方、药品配送到家等都在尝试和进行中。

智慧医疗方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技术,辅助医生进行诊疗,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保障患者安全。移动医疗、移动护理、电子签名,推进无纸化病案管理,大数据分析辅助决策,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数据中心整合医院各类业务数据和管理数据,为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并结合不同管理者和管理部门的需要,提供基于PC端、移动端等多种前端工具的辅助决策BI系统,支持多级下转分析。系统自动生成工作负荷、治疗质量、工作效率、麻醉、单病种质量、卫生统计上报报表及重症医学专业的医疗质量控制相关指标,为医疗质量控制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疫情的变化,医院的建设也会随之改变。根据权变原则,且行且思,把握发展趋势,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不断推进医院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此书籍为收费书籍

1799阅点(¥17.99)

编辑:侯立萍

近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