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医台科技有限公司

搜索
CHCC2024
筑医台资讯微信公众号
筑医台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欧美医院考察的还原、体验和吸收

作者:本刊记者 马志晖 王小昭

前不久,2018赴美医疗规划建设及运营管理专项交流考察活动圆满结束,本次考察一行15人辗转美国圣路易斯、凤凰城、拉斯维加斯三地,参观了BJC保健护理中心、梅西虚拟医疗中心、梅西杰弗逊医院、美国凤凰城Banner大学医学中心、凤凰城儿童医院以及拉斯维加斯脑健康研究中心等医疗机构。此外,考察团还参加了2018美国医疗健康设计大会,在考察医院的同时,也深入到医院的设计单位与国际建筑师展开了交流探讨。本次考察结束后,《医养环境设计杂志》对几位考察团成员进行了采访。

       前不久,2018赴美医疗规划建设及运营管理专项交流考察活动圆满结束,本次考察一行15人辗转美国圣路易斯、凤凰城、拉斯维加斯三地,参观了BJC保健护理中心、梅西虚拟医疗中心、梅西杰弗逊医院、美国凤凰城Banner大学医学中心、凤凰城儿童医院以及拉斯维加斯脑健康研究中心等医疗机构。此外,考察团还参加了2018美国医疗健康设计大会,在考察医院的同时,也深入到医院的设计单位与国际建筑师展开了交流探讨。本次考察结束后,《医养环境设计杂志》对几位考察团成员进行了采访。

考察团成员到美国贝茨建筑师事务所进行交流

HCD    《医养环境设计》杂志

贾敬龙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三分院副院长

赵起超  北京三维海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贾   音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第六分院方案创作组组长


全球视野下的医院建筑创作理念

HCD:中国与美国在政治体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在建筑环境上,社区密度、街道系统、用地布局也不太一样。您觉得中美医疗建筑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贾敬龙:中美差异有这样几点:在美国,对于不同类型的医院,设计精细化引导施工精细化,精品意识贯穿医院建筑设计、建造的始终;建筑师以追求医院建筑的流程和人性化设计为己任,不追求高、大、全;设计中无程式化设计思维倾向,以原创方案为已任,大胆创新,发掘医院建筑的精髓,使设计作品最大限度地走进患者,走进医务人员的心中,呈现出符合医疗建筑品质的设计作品;由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一些科室的设置规模和流程与国内差别较大。

贾音:美国医院和中国医院的有很多不同,比如国内的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容易造成三甲医院患者扎堆的现象,而美国在发展过程中便形成了清晰的医疗分级体系,可以有效利用优质医疗资源,平衡各地区医疗资源分配,很好地实现了患者分流,避免过度集中。

赵启超:在美国的考察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如何改善我国的医疗资源配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社区医疗本应该担当起平衡医疗资源的作用,但人们对社区医疗机构缺乏信任,严重制约了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我认为,医生是否真的可以做到多点行医可能是解决医疗资源不平衡问题的核心所在,尤其是对于知名医院的知名医生。


HCD:参观BJC保健护理中心以及梅西杰弗逊医院等小型医院或社区医院给你们的感受是什么?

贾音:小型化和专业化医院是大势所趋。传统的医院是一个综合的区域,拥有各种各样的科室,但是在美国,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随着远程医疗、移动健康数据的应用,美国现在的医院已经不是传统的大型综合医院了。新型医院的模式可能主要集中在集中护理、新生儿接生、新生儿护理、大型手术、重大传染性疾病治疗等领域,常规的精神科、病理科、儿科、急症护理等科室将会设置在社区,而不是集中在一个大型的医院里。这种医疗模式可以为居民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这样的医院占地面积虽然不大,但医疗设备齐全、服务优质,且非常有针对性。

赵启超:美国的医院正在由集中式的大型医院向小型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一改变可能与美国的社区密度、医疗资源分配、医疗体系结构等转变有关。此外,私人医生诊疗是美国诊疗的基础模式,但是目前在我国私人医生这一块还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也没有开放关于私人医生的相关政策。


HCD:与美国的设计同行交流后有哪些感受?

贾敬龙:我希望能多了解美国建筑师事务所的工作现状,沟通交流中美两国设计公司对医院建筑设计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活动。在与贝茨建筑师事务所(BatesForum)进行深入交流后,我觉得美国的建筑事务所拥有一种全球视野下的医院建筑创作理念,这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关注。特别是他们的分工细致、全过程介入BIM应用、1∶ 1工作模型、各专业精益求精的协作精神、设计团队的梯队建设以及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工作模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HCD:由弗兰克·盖里设计的卢沃脑健康中心以其独特的建筑外观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如果在中国的城市中设计一座具有文化和设计特色的医院,您认为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赵启超医疗建筑应与环境相融合,这需要避免行政干预,让设计师能够完全发挥其设计创意,否则不会有好的作品。而行政部门则应做好服务,不该参与到艺术中去。

尽管中国的医疗建筑实践与欧美医疗实践存在很多不同之处,但以先进的技术做支撑、顺应发展变化的灵活空间、充满关怀的护理服务和精益措施的应用,这些是建筑师的共同情怀。

考察团考察拉斯维加斯脑健康中心

循证设计和虚拟医疗的感受

HCD:在本次考察中,考察团队还参加了美国健康设计大会,这个医疗设计博览会和论坛主题十分广泛,包括对医疗环境建设、安全、运营、临床效果、医疗设施等多项内容,特别是对“循证设计”的持续研究,对于会议上关注的循证设计和虚拟医疗,您有什么看法?

贾敬龙:“循证设计”体现了西方实证主义哲学的观点;“虚拟医疗”则体现了建筑师对全社会患者人群的关注和关怀;“远程会诊”和“灵活设计”将成为未来医院建筑设计的关注点。

贾音:在疾病的检查和治疗方面,各种新手段、新策略不断出现,对医院建筑设计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有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问题的患者通常在急诊科停留的时间更长,所以医院会为他们增设更为便利的设备设施,如设置专用淋浴间、安全存放物品处及减压空间等。


HCD:美国Mercy 医院集团运营的虚拟诊疗中心通过远程医疗技术服务患者,据了解该中心的远程服务可以为患者节省15% ~ 40%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对这个机构的考察您有什么感受?

赵启超:医疗保险的参与推动了医疗服务模式的进步,医疗保险结算不参与会限制互联网+ 医疗健康等行业的发展。在美国参观的这家虚拟医疗中心,据了解是医疗保险部门参与建设的。

贾音:如何将远程医疗完美地融入其医疗实践中,是所有医疗机构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而且越早考虑越好。远程医疗将会影响医院建筑设计的多个方面,例如,治疗室的规划配置需要考虑到后期远程咨询的应用空间,需要为远程医疗咨询留出合理的空间以及为远程医疗提供配套基础设施等。同时,远程医疗咨询房间的照明设施、隐私保护和室内装修等都是设计师需要重视的问题。远程医疗技术正在改变医院门诊大厅、公共空间和接待区的空间布局,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医院为患者提供注册自助服务机或平板电脑,以方便查看病历记录或进行视频会议。

贾敬龙:“虚拟医疗”作为一种趋势,一定会在世界范围得到推广,个人认为它比纯设计技巧和理论的研究更具有社会意义,更负有社会责任感。我们将密切关注“虚拟医疗”的发展动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虚拟医疗”模式引入国内,造福千家万户。

梅西虚拟医疗中心和梅西杰弗逊医院有统一的视觉系统

HCD:设计思维的改变和提升您觉得美国的医疗规划与运营管理方面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贾敬龙:以人为本,从细微处对患者的关怀所做出的努力值得我们借鉴和重点关注。

赵启超:作为一个非设计专业的人员,我的感受是美国的医院比较注重视觉识别系统的建设,而这一点我们国内医院做得还很不够。国内也有专门做医院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机构,但它们基本都专注在为客户提供医疗形象策划、创意设计、官方网站、摄影摄像服务、产品包装、环境导视等服务上,缺少提供医院建设统一的规范的设计标准等服务。


HCD:本次考察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赵启超:在考察梅西虚拟医疗中心和梅西杰弗逊医院时,我们看到他们的医院不仅有明确的视觉识别系统,而且梅西的医院在医院装备上的视觉设计也有自己的标准和风格。这些统一标准的设计可以让患者很容易就分辨出自己去的是哪一家医疗机构。

       国内医院的视觉识别系统往往存在单个医院中,即使是一个医疗集团或一个大学下的若干附属医院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体系,尤其是一些在地方挂牌的大学附属医院,视觉设计更是随意,让人难以分辨。进一步来说,医院挂牌也应该是一个十分严肃的事情,被挂牌的医院就应该在设计标准和视觉识别系统方面与授牌医院保持一致。

       另外,我对巴恩斯犹太医院的急诊单元印象很深,该院的急诊都是单独的类似病区病房一样的统一规格的房间,每个房间都配备了必要的医疗装备,显得整齐高效。

贾音:我印象最深的是美国的远程医疗,无论是对于在家还是在医院的患者,远程医疗都是一种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服务模式。据介绍,未来两年美国接受远程医疗服务的患者数量将增长7%。通过高端患者监护设备和智能通讯平台,患者可以随时向医护团队咨询疾病问题,非常便捷高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远程医疗技术被应用于放射学、精神病学和皮肤病学等专科,这样患者无需到医院就可以获取专家的诊疗意见。

       医疗观念、医疗设施的更新与发展会对医院建筑设计产生影响。据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教授George J. Mann介绍,美国的医疗观念是以预防为主,预防远比治疗重要。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出现使得人们比以前能够更及时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以便提前采取措施。例如,一些便携式的移动设备可以对人的运动量、各类生理指标进行检测,并提供初步的分析结果,如果发现异常,使用者可以及时就医。

贾敬龙:此次美国考察,印象最深刻的是医疗建筑创作的多样性,在不同地域、不同基地现状,建筑师并不是墨守成规地以一种固化思维进行医院建筑创作,而是从医疗建筑的本身研究医疗设计、医疗运营等问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医疗建筑室内外空间环境和风格。

       虽然短短十几天的医疗建筑考察并不能全面了解其工作方法,但是最大的收获是我对医疗建筑的设计思维和设计认知有了较大的改变和修正,为自己以后从事医疗建筑设计指明了方向。

此书籍为收费书籍

1799阅点(¥17.99)

编辑:马志晖 王小昭

近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