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医台科技有限公司

搜索
CHCC2024
筑医台资讯微信公众号
筑医台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笃行致远 砥砺奋进:北京建筑大学医养环境设计教育

作者:郝晓赛(北京建筑大学建筑系主任、副教授,健康环境设计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

北京建筑大学源于1907年清政府成立的京师初等工业学堂,是北京市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也是北京地区唯一一所建筑类高等学校。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完备,是土建类专业全部通过专业评估的12所高校之一。我校建筑学专业是北京市属高校一流专业,建筑学一级学科是北京市首批重点建设学科,也是与清华大学共建学科,拥有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人才培养层次全覆盖。

       北京建筑大学源于1907年清政府成立的京师初等工业学堂,是北京市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也是北京地区唯一一所建筑类高等学校。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完备,是土建类专业全部通过专业评估的12所高校之一。我校建筑学专业是北京市属高校一流专业,建筑学一级学科是北京市首批重点建设学科,也是与清华大学共建学科,拥有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人才培养层次全覆盖。

       北京建筑大学先后建立了“中国建筑思想文化研究院”“北京建筑文化研究基地”等国内一流研究平台,校属建筑工程甲级设计院“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下设医疗建筑设计研究中心和医养分院,承担了多项大型医院设计任务,是我校医养建筑教育重要的设计实践基地。

北京建筑大学校园环境 - 左-图书馆外观;-图书馆内部

 

教师队伍人才济济

       我校医养建筑设计研究与教育已开展了18年。2001年,师从比利时鲁汶大学扬•德路(Jan Delrue)教授学习医疗建筑的格伦老师学成归国后在北京建筑大学任教,自此拉开我校医养建筑设计研究与教育的序幕。格伦老师的导师扬 • 德路教授曾于1981年到1989年期间,每年举办1或2届为期3周的医院建筑设计中国骨干建筑师培训班,影响了一代中国医疗建筑师,我国医疗建筑设计大师黄锡璆先生就是借此机会出国参与培训,之后师从德路教授在鲁汶大学攻读了医疗建筑方向的博士学位。

       1996 年,德路教授还亲自到中国建筑院校挑选了8名青年教师,在鲁汶大学举办了为期3个月的中国建筑院校青年教师培训班。这8名青年教师是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吴冬梅 ( 格伦 )和刘德明、西安冶金建筑工程学院刘晖和吴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李郁葱和陈雨茁,以及华南工学院张春阳和岑岭。之后,十余名毕业于国内外建筑名校、有志于从事健康环境领域教育事业的教师相继加入北京建筑大学。虽然与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建筑院校相比,我校医养环境设计教育起步较晚、积累相对有限,不过我校在积聚该领域专家型师资力量、开展各类科研项目、开设体系化专业课程等方面已渐渐有些许积累,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本科建筑设计(五)课程作业-保定清苑妇幼保健院设计(学生:刘久源、建131班;指导教师:郝晓赛、晁军)


       今年,由现任建筑系主任郝晓赛老师牵头,以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健康环境设计研究领域青年骨干教师为核心成员组建了“健康环境设计研究与教育中心”,教研团队成员专业背景多样,在学缘结构、职称构成、年龄结构、专业背景和专业方向等方面分布合理。团队以“健康城市”“医疗建筑”“老年住宅与养老设施”“健康物理环境”和“健康景观”为主要研究方向,强调跨学科启发和协作,致力于开展综合性科技攻关、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探索前瞻性基础研究,期待今后能有更多优秀同仁加入。

       目前 , 北京建筑大学“医疗建筑”研究方向的教师与“老年建筑”“健康城市”等其他四个设计研究方向的教师一起,共同构成了“健康环境设计研究”方向教师团队。“医疗建筑”研究方向的教师中,除了格伦老师,其他两名教师也与鲁汶大学扬 • 德路教授20世纪80年代的医院建筑设计中国骨干建筑师培训项目相关 :晁军老师的博士生导师刘德明教授曾师从扬 • 德路教授,而郝晓赛老师在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曾师从黄锡璆博士从事医院建筑设计多年。

       北京建筑大学“健康环境设计研究”领域的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除了上述教师外,还聘请有该领域知名专家担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校外导师。如原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医疗建筑领域知名专家谷建,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副总建筑师刘玉龙等。

北京建筑大学健康城市和医疗、养老建筑设计及理论课程


课程体系科学完善

       北京建筑大学自21世纪初至今,陆续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健康环境设计研究相关课程,目前累计10余门。其中医疗建筑设计课题开设在建筑学专业本科阶段大四第一学期和大五第二学期,为“建筑设计(五)”和“毕业设计”常设课题之一 ;近年已培养健康环境设计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数十名,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团队教师教学屡受多方肯定,在教学方面也形成了“传帮带”老中青梯队,在此基础上还逐步开展了课程体系化改革。

       近年来,医疗建筑与各类养老设施建设量剧增,专业建设人才的匮乏日益凸显,我校的健康环境设计相关课程广受学子欢迎,培养的人才也及时填补了康养建设领域部分市场空缺。我校每年都有毕业生去国内知名设计院所从事医疗建筑设计工作,也有毕业生去海外继续攻读医疗建筑设计研究方向的研究生。

“健康环境设计研究与教育中心”团队教师所获教学奖项


科研项目硕果累累

       北京建筑大学健康环境设计研究方向教师团队有良好的科研基础,一些教师在该领域工作多年,不仅承担过横向科研和纵向科研,还参与了各级各类设计标准或规范的编制工作、出版学术专著、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获邀前往国内外学术会议进行口头报告,有良好的学术声望。

       在横向科研方面,医养项目均有,尤以医院设计成果最为丰硕,医疗建筑设计研究方向的三位老师均主持或参与过医院设计实践项目。如郝晓赛老师主持或设计了包括北京市第二医院(西城区老年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老北楼重建工程、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小汤山非典传染病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楼、天津宝坻人民医院、北京市协和医院(北区)、北京石景山医院、国家精神卫生中心等各种规模类型的30余项医院设计项目,并荣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建筑工程一等奖”“北京市第十三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精瑞科学技术奖”等七项奖项。

       在纵向科研方面,目前团队教师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在研的省部级(重点)社科基金2项,在研的省部级科技和教育项目4项;已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目前团队教师参编的规范与设计指南主要有:《医院建筑医疗工艺设计指南》《交通枢纽学校医院上落客区规划设计指导性图集》《无障碍技术规范》《适老化住区室外步行环境设计标准》《适老化居住空间与服务设施评价标准》《装配式适老化卫生间》和《装配式适老化卫生间应用技术规程》等。此外,由我校与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合作编制的《市属医院建设标准》正在紧张进行中。

与美国密歇根大学联合举办“健康城市设计:北京与纽约 2017”暑期工作营  


教学活动丰富多彩

       围绕健康建筑设计与研究领域,为开拓师生们的学术视野、与国际前沿保持一致、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我校大力支持师生出国游学、参加国际设计工作营等各类交流活动,并举办各种学术会议或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我校开展学术讲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2017年8月15日至28日,我校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中心与美国密歇根大学联合开展了“健康城市设计 :北京与纽约2017”暑期工作营。工作营围绕“健康城市设计”的主题,由5位教师带领10名学生在北京和纽约各选3~4个街区,在每个城市各进行为期7天的实地调研,开展健康城市数据采集与比较研究,观察评析中美两国城市典型城市空间对居民健康生活的各种影响,结合现场设计知识讲授,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健康城市设计的要义,学会城市设计的可实施方法。

       自 2015 年以来,我校已连续主办《亚洲医院建设新格局高峰论坛》多届,每年一度的盛会已在业内形成一定的品牌效益 ;2018年我校又成功主办了《2018 大健康建筑设计与研究高校联盟 - 医养建筑本土化设计学术论坛》。在建筑设计(五)的医院课题设计过程中,课程负责人晁军老师邀请了国际专业人士阿兰·沃尔纳(Alan Warner)为同学们举办了讲座。总之,本校学生可参与的学习活动丰富多样,精彩纷呈。

“健康环境设计研究与教育中心”团队的“产学研”工作内容图示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健康环境设计研究与教育中心”的成立,是北京建筑大学健康环境设计研究与教育发展的又一个历史起点,我们将立足首都,以“健康城市”“医疗建筑”“老年住宅与养老设施”“健康物理环境”和“健康景观”为主要研究方向,集合“医疗”与“养老”等领域的研究积累与优势,在“医养结合”领域形成更多创新性成果。同时,依托学校及建筑学院的研究资源和教育资源并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逐步构建并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实现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产品创新的发展目标。

        未来,中心将在已开设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完善本硕博特色课程体系,一方面要把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把积累的教学成果转化为精品课程与教材,另一方面要参照国外一流高校的相关课程体系设置,开设本土设计与理论课程。在现有国际交流的基础上,拟与国际多家健康环境设计教育类高校平台逐步开展本硕博教育与科研合作。总之,中心将致力于填补该领域人才培育的缺口,保障专项人才的可持续性。

        致谢:感谢北京建筑大学的林文洁教授、格伦教授、晁军副教授、刘博副教授、李煜老师、刘平浩老师、李珊珊老师、李路阳老师和傅微老师在本文写作过程中给与的支持与帮助,感谢硕士研究生滕伟、本科建筑学13级同学刘久源和韩翘楚同学协助提供图文资料。


此书籍为收费书籍

1799阅点(¥17.99)

编辑:干颖滢

2019年4期

薪火相传

导航目录

近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