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医台科技有限公司

搜索
CHCC2024
筑医台资讯微信公众号
筑医台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基于城市地域文化的医院更新设计: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概念规划思路

作者:姜兴(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医疗三院)

医疗建筑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建筑的更新建设,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效率,承载着城市的发展痕迹,彰显着城市的文化景观特色 , 医院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是文化与地域环境相融合所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的产物。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是长久的、深远的,建筑现象学家诺伯格·舒尔兹在《现代建筑之根源》中也强调无论何种建筑语言都需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应。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这其中医疗机构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医疗建筑布局完善,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医疗建筑的更新建设,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效率,承载着城市的发展痕迹,彰显着城市的文化景观特色。

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除地理、风俗的延续外,更重要的是人们对城市历史与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纵向维度的历史过程,不同历史背景下的遗存建筑既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历经沉淀后的城市文化的外显部分。在我国,有些医院由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组成,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它们不仅承载着医院的文化和精神,还承载着城市的历史与地域特征,见证着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其中一些甚至已成为文物、成为城市的物质遗产,这样的医院建筑遗存是值得我们去保护和再利用的,而在医院发展中新建建筑同样也要考虑其对地域文化、城市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回应。

项目概况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是安徽省第一所西医院,它坐落于长江之畔芜湖市弋矶山风景区,医院历史悠久,前身为1888 年美国传教士赫怀仁来弋矶山行医传教时所创建的“芜湖医院”,百余年来,弋矶山医院几度更名,历经数次重建、扩建,最终形成了现有的规模与名称。

undefined

弋矶山医院风貌

现在的弋矶山医院占地 270 亩,建筑面积 21 万平方米,开放床位 2320 张,是皖南及皖江地区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省级医学中心和医学技术指导中心。医院现存的老弋矶山医院病房楼、院长楼、专家楼,以及沈克飞、陈翠贞夫妇旧居,皆被安徽省人民政府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次设计为医院更新改造的概念规划方案征集,目的是在现有院区的基础上新建肿瘤中心和门诊楼、改造院区原有的历史建筑,并解决医院在交通流线及医疗流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设计策略

由于院区曾经过多次扩建,缺乏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导致现有院区存在着路网混乱、车道狭窄、停车位数量严重不足的交通问题与功能区分散、医疗流程凌乱、历史建筑利用不佳的功能问题以及建筑风格繁多、整体形象不统一的形象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规划与设计:

更新改造后院区总平面图

合理的功能分区  此次规划设计将整个院区分为了历史风貌区与核心医疗区。通过新建扩建、功能置换等方式将门诊、医技等医疗功能从保留的历史建筑中迁出,并将行政办公、文化展示、院内生活等功能重新置入其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风貌区,在保留老弋矶山医院记忆的同时,仍保持其历史建筑的使用功能,使其融入到现代院区生活之中,为医院的发展发挥余热。

在核心医疗区内,新建的门诊医技楼弥补了医院门诊面积不足的问题,连接起了北侧的住院楼与南侧的急救中心,保证了医疗区域的贯通,为患者打造了高效、现代、舒适的就医环境。

改造前后功能对比

统一的院区形象  在形象上,此次改造延续了弋矶山百年医院的建筑形象,将近代建造的老内科楼、学生宿舍、感染楼等统一风格,打造弋矶山上的花园式历史风貌区,红顶绿树,与浩瀚无垠的长江共同构成了一副相得益彰的江畔景色。东侧核心医疗区处于城市展示面位置,东南北向皆为医疗功能,建筑风格为现代风格。新建门诊楼和新建肿瘤防治中心在立面上延续了当前的建筑风格,两者形成为统一整体,向城市展示了包容、友好、亲切的形象与态度。

沿江透视图

主入口透视图

历史发展轴的串联  设计通过一条贯穿东西的历史发展轴将核心医疗区和历史风貌区进行了串联,从院区东大门到长江河岸的过程中,先后经过东门下沉庭院、易址后的老医院东门、内部商业上盖节点及山地康复景观花园等四个节点,通过这一条历史发展轴,不仅建立了芜湖市与长江的空间联系,还传承了老弋矶山医院的历史记忆。

院区规划结构

区鸟瞰图

分期建设的思考 老院区的改造不仅需要在功能和形象上进行调整,还需要思考如何在保证医院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实现更新。针对弋矶山医院这一项目,设计师们从停车、交通、功能、园区生活等多个方面制定了分六个阶段的未来十年的分期建设规划,更好地帮助医院实现院区新老转化的顺利过渡。

十年开发策略

设计启示

建筑是承载地域文化的物质实体,医疗建筑长期以来将设计重点放在追求效率和功能的合理性上,而忽略了医疗建筑对文化的传承。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人们对现代医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心理层面及感受层面的要求,医院建筑不再是“治病的机器”,它还需要承担起对城市文化、地域文化传承与回应的责任,更好地融入城市,体现城市地域特色,营造良好地域场所,为城市的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医疗建筑规划应当从整个城市乃至区域的角度出发,多维度、全方位的思考各种制约因素。从地域文化中提取设计灵感,将地域文化与场所精神相结合,顺应场地现状,在院区规划、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及形式的表达、建筑空间与环境设计等方面应用地域性的元素,可以实现医疗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减少环境破坏,承载城市文脉,传承地域文化,同时可以打造具有归属感、认同感、方向感的现代化医院,提供更好的医护工作环境和就医环境,让医院和谐、可持续发展,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此书籍为收费书籍

1799阅点(¥17.99)

编辑:胡冰

近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