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医台科技有限公司

搜索
CHCC2024
筑医台资讯微信公众号
筑医台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
封面图

2020年9期

防震减灾 医院为先

分享

防震减灾 医院为先

据中国地震台网的数据显示,最近一年以来,全球共发生里氏 5.0 级以上地震 456 次,其中,有 28 次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 22 次,台湾地区 6 次)。
我国的地震活动为何如此频繁?这要从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说起。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发育十分成熟。20 世纪,我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 800 次,涉及地区几乎遍布全国。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故而震灾较为严重。1900 年以来,中国有近60 万人死于地震,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一半以上。我们最熟悉的两次大地震——1976 年唐山大地震,造成 24 万余人死亡,16 万余人重伤;2008 年汶川大地震,导致近 7 万人死亡,37 万余人受伤。在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前夕,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说,近年来,我国地震监测台网更加优化,监测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在地震易发区开展了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减隔震技术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一批大型工程建设中得到应用,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是,我国的地震灾害形势依然严峻,地震灾害链条不断延长,地震灾害的敏感性、破坏性、衍生性、复杂性更为突出,我国抗震设防能力低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不仅很多农村没有设防措施,城市的设防能力也较低,特别是城市的老城区,建筑密度高,居住人口多,抗震设防低,一旦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会很大。
在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发生后,救援和医疗工作无疑是重中之重,因此,医院建筑的抗震能力极为重要,如果医院建筑成为了自身难保的“泥菩萨”,伤员救治工作必将面临巨大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隔震、减震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为医院建筑的安全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更高的保障。医疗建筑设计领域广大同仁应深入研究相关技术,积极探索相关技术的实践和应用,让我们的医院更安全、更坚固,当灾难袭来,让灾区可以拥有一艘护佑生命的诺亚方舟。
更多>>
本刊编辑部

近期内容

编辑委员会

EDITORIAL COMMITTEE

查看更多编委委员会
主编
李宝山
编辑部主任
张建国
编辑
马志晖 侯立萍 王小昭 胡冰
市场经理
王婵博 温海兵 李然 杨迎 崔洋 王静 刘士峰 杜佳 武文斌 屈耀东 刘翔(南京)
美术编辑
牛长帅 全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