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医台科技有限公司

搜索
CHCC2024
筑医台资讯微信公众号
筑医台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上海市徐汇区南部医疗中心——多层次连接的“社区心脏”

上海市徐汇区南部医疗中心项目的设计致力于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连接。本项目由医疗设施、社区公共设施、办公设施三部分构成,我们以精心的设计力求使拟建院区和周边社区建立清晰独立的联系。

文/Perkins&Will


沿街人视图


多元连接的社区心脏

       上海市徐汇区南部医疗中心项目的设计致力于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连接。本项目由医疗设施、社区公共设施、办公设施三部分构成,我们以精心的设计力求使拟建院区和周边社区建立清晰独立的联系。

       我们的方案以在徐汇区南部医疗中心里打造出崭新的“社区心脏”为出发点,覆盖周边现有居民区。方案尝试实现灵活性与功能性的平衡,同时利用空间设置在患者、家属、员工之间以及其与自然、社区之间创造交流的机遇。

       为减小医院交通对用地西侧城市次干道龙川北路的交通压力,我们采取了地下落客方式,所有机动车辆由龙川北路进入医院后,可直接沿坡道到达地下一层的落客区,通往坡道的道路在基地内部为机动车辆在提供了足够长的蓄车空间。落客区紧邻一个大型的下沉庭院,为患者及访客提供充满自然光和绿色景观的迎宾环境。这样的设计也减少了基地内的车流,有利于塑造步行友好院区,鼓励人们在院区内的步行活动。

 

鸟瞰图


      员工和住院的交通流线分开设置,所处位置远离公众视野。下沉庭院为咖啡厅和餐厅带来自然采光和自然景观的享受。这些下沉庭院的绿色景观同样布置在中庭四周。连桥横跨人行道,从而减少出行距离并建立完整的交通循环。

       中心医院的公共中央大厅从东侧的主干道和植物园延展到院区的中心地带,通过一座大型多层通高式大堂将不同的设施衔接起来。在北侧和南侧,采用类似的广场空间将医疗中心的不同设施连通起来。公共中央大厅提供各项公共服务,譬如:零售、就诊、挂号,鼓励人们在大堂内部和周边进行活动。

       多数下层空间被预留给医疗中心的运营和后勤部分。卸货平台顺着项目基地北侧边缘的公共道路进行组织,目的是减少日后与周边基地相连所带来的影响。地下停车场也能够按要求与周边基地连通起来。

院区人视效果图


灵活布置的建筑体量

       医疗中心的建筑体块被精心组织,以与基地周围现有及未来的城市条件相协调。项目基地北面、西面和南面的现有建筑均为多层住宅小区,东面的植物园则提供了绝佳的视野和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我们认为,沿着基地的中央和东侧边缘布置最高和密度最大的建筑是适宜的体量组织方式,每层设置一个护理单元是理想的选择,这样可以减少竖向交通距离,增加病房平面布置的灵活性,优化功能效率。

       医疗中心功能设置在高层塔楼建筑内,建筑设有四层裙房,裙房内包含急诊部、门诊科室、体检中心、医技、外科、药房、中医科和挂号等,这些空间主要是为了服务门诊和住院患者,其布局是中心医院体量配置的基础。在裙房空间中,接受医技治疗的住院患者的流线与门急诊患者是分开的,门诊患者可通过多层式大堂抵达就诊地点。

       在不同楼层,围绕大堂区域设计了零售店铺和咖啡厅,这将为门诊患者、家属和访客提供休憩放松的场所。裙房采用模块化结构柱网,为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以及未来的发展提供最大的灵活空间,因为这种柱网结构和建筑体量配置方式更适应服务的需求。

       统一标准的病房设计,则为护理单元的布局提供了灵活性。这种病房既能服务于病情程度不同的住院患者,又能随着医疗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护理医疗趋势的不断变化而轻松进行改造。护理单元方位朝南,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自然采光。

       鉴于项目基地临近主干道,且与植物园仅一街之隔,为医疗中心和周边社区形式上的呼应和实际上的联系提供了独到的机遇,我们应充分利用基地难得的位置优势和便利的出入条件。建筑体量通过若干层通高的大堂进行组织,多种元素按照绿色环保的原则进行安排,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自然日照。

入口


悉心设计的空间功能

       在项目基地,通过设置各种建筑物来有目的、有逻辑地对综合开发的多种功能进行分区配置。以患者为导向的功能被组织到高层塔楼建筑当中,同时塔楼建筑为患者开辟有良好的景观视野,实现良好的采光。

       外科、影像科和门诊室等医技功能设置在裙房内,通过专门的垂直交通加强联系。同时,每层围绕大堂空间设置水平交通流线,为不同群体提供交流的机遇。

       通过对医疗中心的组成要素进行精心组织,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的灵活运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潜力,并呼应各要素内部及四周的多重人流和物流线路。

       与住院、门诊、员工和公众相关的功能被悉心设置在多种要素当中,包括食品、洁物、被服、污物等的物流线路均在设施内建起相应通道,以保持这些物流线路能够畅通无阻,同时保证患者和访客的安全。

内部流线示意图


       内部交通流线 在多层通高式大堂的四周设置连桥和广场,通过横跨和连接方式将各层的翼区结合起来,以强化公共交通流线。通过组织花园和露台,为人们提供充满生机的环境和接触自然的机会。设置在其中的公共和办公功能区,如零售区、候诊区和会议区,同样有助于活跃大堂氛围。

       建筑内设置多个电梯核心筒,可直达病房塔楼。这些核心筒由一套独立的公共电梯和患者及员工电梯构成,通过设计排除了水平交叉的情况。额外的核心筒按要求设在裙房当中,用于安全运送患者、员工和物料。每个病房楼都设有一台污物专用电梯,将被服等污物运送到地下后勤服务设施中,提供从洁物到污物的线性流线。最后,通过多台停车场接驳电梯可以将人们从停车场带到首层。

       为鼓励公众、患者和员工使用楼梯,建筑提供了便捷的楼梯系统,大堂中雅致大气的楼梯为首层和二层公共部分搭建了联系。此外,自动扶梯的设置也方便人们往返于首层和二层之间。

室内效果图


       病房 循证设计的成果显示,对患者有益且对恢复健康有利的两大因素分别是自然景观与采光。因此,我们将病房设在医技和门诊裙房的上方,充分利用景观视野和日照朝向的优势,使住院患者能够直接享受自然,获得自然采光。

       护理单元的住院患者将能拥有开阔的景观视野。三人病房的病床设置更为舒适安逸,同时能更好地保护患者隐私。病床的布局设置还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可视程度,以此保证患者的安全。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设计了一条集中的线形“主街”,它不仅可以使医疗人员和访客由此抵达病房,而且可以为护理单元的良好运行起到辅助作用。沿“主街”分布的病房,其方位朝向便于医护人员检查访客和物资设备的活动情况,也便于和患者保持视线接触。

       各护理单元入口靠近主要的公共核心筒,接待台和公共候诊室均设在此处。公共候诊室的设计类似于患者花园,与自然相通,拥有自然采光,能够望到周边的景观。

       外科 外科设在裙房中,病房护理单元和主大堂的门诊部都方便到达此处。外科所在的位置既能享受自然采光,又拥有更多的公共开放空间,以此提升患者的就诊体验。家属等候区俯瞰景观庭院,并方便进出大堂的咖啡厅。

       通用尺寸的手术室设计具有最大的灵活性,各手术室两侧设有附属空间,如储藏室和控制室等。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应用,这些附属空间可用于扩展手术室的面积,满足未来治疗和手术流程的需求。小型治疗室的面积将灵活适应未来治疗类型的需要,基础设施将按照未来技术需求来提供。

专用电梯的设计位置和外科交通流线通过精心设计,确保洁污分流以及所有患者和员工的安全健康。

       医技 医技模块便于从公共垂直核心筒进出,公共核心筒四周设有公共候诊区、走道和花园。通往多个医技功能区域的出入口通过这个公共区域进行管理。建筑物靠外墙的走道方便员工进出工作区,在公共通道和患者之间形成隔离地带。

       当前,模块化设计和房间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为医技模块的灵活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同时促进了运营效率的提升。

       医技部的公共区域沿核心筒设置,对患者和员工的流线进行了清晰的安排,会为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提供施展平台。

       后勤服务设施 后勤服务设施位于裙房及中心医院的地下部分,上下分流,资源设备物流不会和患者及公共流线造成交叉,使得物流运输更通畅。后勤服务设施避开公共通道和公共视野,这样更为安全保险。

       卸货平台位于地下部分,远离公众视线,可以确保货物安全,防止货物受潮。卸货之后,货物可以便利地送至同层安全稳妥、方便进出的区域。从卸货平台和物流管理部将建立通往其他设施的方便的自动导引车道和隧道。

建筑效果图


适应未来发展变化

       变化一直存在,医疗行业尤为如此。随着上海老龄人口的增加,医疗机构必须能适应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变化,而很多医疗机构的设计已经暴露出难于适应发展变化的问题。

       我们的设计理念能够增强适应未来发展变化的灵活性,为长期变化的需要提供实体框架。实际上,未来的发展态势几乎是难以预测的,所以我们需要为每个功能的发展提供灵活性,使其未来的发展不会受到或较少受到其他部位的干扰影响。

       我们利用规则的模块化方形柱网,为管理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变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此外,这样还能形成高度灵活的楼层平面,也方便未来的改造扩建工作。

       软性空间,如:办公空间,设在裙房各层,目的是为临床功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可调整的弹性尺度。这是一项成功的策略,因为这样做对办公空间的改动最容易,对临床手术的干扰最小。

       可进行垂直扩展的结构体系也具有发展灵活性,可为办公或其他功能的发展提供更多面积。和改造或填充式发展相比,这种发展模式带有一定的干扰性,但就适应未来发展变化而言,还是可以作为整体规划的一部分来考虑的。

       我们的设计目的在于打造功能实用且愉悦身心的环境,同时将医疗领域的高新技术灌注到环境中来。我们设计方案的出发点是打造徐汇区南部医疗行业的崭新“社区心脏”,与当前周边环境相互融合。我们竭力在灵活性与功能用途之间做到平衡,同时利用空间设置为各方创造交流的机会。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了基地的具体条件,而建筑设计则尊重周边的社区文脉环境,并对充分利用了现有基地条件和周边环境。


此书籍为收费书籍

1799阅点(¥17.99)

编辑:王小昭

近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