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医台科技有限公司

搜索
CHCC2024
筑医台资讯微信公众号
筑医台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展示中国未来医疗保健水平的高端医疗园区: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总体规划

作者:Kevin Kim (Gresham Smith 执行董事、设计总负责)

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项目由华山医院、肿瘤医院、国际医院中心、共享医技中心和特色专业医疗中心五大部分组成,规划布置八家医院以及一座共享医技中心。本项目凭借前瞻性的医疗规划设计获得了美国建筑师协会(AIA)田纳西分会荣誉奖。

园区西南角夜景鸟瞰©Gresham Smith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总体规划

项目地点  中国上海

建设时间  2012 年设计,2013 年开工建设,正在施工中

占地面积  93 万平方米

床位规模  5000 张

设计单位  美国集思霈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Gresham Smith)

主创人员  Kevin Kim、Frank Swaans、William M. Mccowan、Sam Lin

摄       影  方志文

项目基地位置

国际水准的建设目标

       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华漕镇,地处闵行区核心位置,东至联友路,南至北青公路,西至纪谭路,北至周泾港,项目地块紧靠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交通极为便利。

       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以“国内顶尖、亚洲一流、国际水准”的综合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医学中心为建设目标,力求打造一个高科技、人性化、功能多样化、绿色生态化的复合型国际医学中心。

       2012年,美国集思霈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Gresham Smith)在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总体规划国际设计竞赛中胜出,承担该项目的规划工作。该项目由华山医院、肿瘤医院、国际医院中心、共享医技中心和特色专业医疗中心五大部分组成,规划布置八家医院以及一座共享医技中心。除总体规划外,我们团队还承担了其中上海览海康复医院、上海慈弘妇产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西院)以及共享医技中心的四座建筑的建筑、室内及景观方案设计。

上海慈弘妇产科医院鸟瞰图©Gresham Smith

上海览海康复医院效果图©Gresham Smith

医技中心绿色建筑设计要点©Gresham Smith

       资源集约共享  本项目创造性地提出了全新的医学中心运营模式,开拓性地通过建设共享医技中心,使影像诊断、病理检验、药品配送、洗涤消毒等服务在园区各医疗机构间实现共享,为各家医院节约运营成本,并提供更加完善的后勤保障。通过医技服务、公共服务和后勤保障的集中共享,加深资源整合,最终提高园区内土地利用率和投资效益。

       贯彻以人为本  园区内的共享医技中心除提供医疗服务外,还引入了超市、商业零售、快餐服务、金融服务、高端专科诊所、医疗技术展示、办公和高端餐饮等不同的服务和设施,充分考虑到人的需求,为园区内的各类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为他们的生活需求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高效运营管理  主要诊断及治疗空间之间的联系被仔细地考虑和衡量,从而创造出紧凑而有效的人流系统。通过设置共享医技中心,各部分之间实现高效连接和高效运行,成为物流、车流、人流和信息的中转枢纽。园区同时在运营管理上通过筹建教育培训平台、信息共享平台及健康保险平台,实现园区内信息互通和统筹管理。

       绿色建筑技术  规划方案通过一体化的功能设计提高园区整体的能源利用效率。绿色屋顶和高效能玻璃墙等高技术含量的建筑外观设计可以最大化地引入自然采光,利用太阳能,控制并减少能源消耗。建筑外形设计通过现代建筑材料实现了独特柔和的曲线造型,表现了技术和自然结为一体的理念,反映了上海新虹桥医学中心园区的地标性建筑特色。

医技中心剖面日照图©Gresham Smith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西院)西南角鸟瞰图©Gresham Smith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西院)西南角鸟瞰图©Gresham Smith

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

       园区总体规划的挑战在于,由于要实现住院患者与门诊人群的分离,在场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需要为各住院楼、门诊楼设置独立的出入口,为医护人员、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分别设置单独的停车位,这要求全面统筹协调这些区域的面积分配。

       规划方案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平台来联系组织院区空间,通过空中连廊、地面道路及地下通道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将园区内各医院与共享医技中心大楼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园区的资源共享提供便利的交通保障。医技中心作为园区的“心脏”,拥有先进的设备和集约化的管理平台,为园区内各医疗机构提供集约化和标准化的高质量服务。

       通过共享医技中心多层次的便捷连接,所有材料将通过地下物流通道进行运输;绝大部分社会人员及工作人员将在地面人行道或花园小道上步行移动;住院患者亦可通过空中连廊便捷地到达各门诊医技部门。

共享医技中心的多层次布局

共享医技中心大厅实景©Gresham Smith

共享医技大楼实景照片©Gresham Smith

       空中连廊  作为园区的空中通道,全长约710米,净宽4米,层高5米,将与园区各医院同步建设,使各医院与共享医技中心大楼相连,为患者、医护人员提供便利的无障碍人行通道,提高共享医技中心与园区各医院之间基础检查、药品流通的服务效率,更好地实现资源和服务共享。

       地面道路  园区的地面通道为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双向两车道,两侧各设人行道,路面宽度11米,总长约1300米,地面道路网络为医学中心提供丰富便利的车行通道及慢行通道,可以高效疏导行人、社会车辆、救护车以及园区内部的接驳车,使车辆和行人可以迅速、准确地到达目标医院。

       地下通道  园区内的地下通道连接共享医技中心大楼与各医院,全长约450米,净宽9米,行车净空2.6米,为医技中心与各医院的药品流通提供便捷高效的快速通道,将后勤物流、医疗废弃物等流线与入园行人及社会车辆分隔开来。

       此外,还有一条东西向下穿医学中心的市政道路——季乐路,该路的地面段与下穿段均为双向四车道,路面宽20米,季乐路下穿段设置两个出入口,一个连接北侧医技中心地下通道从而与地面道路、地下通道相连;另一个连接南侧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与上海泰和诚肿瘤医院,从而将此两家医院地下部分与园区地面道路、地下通道相连,最终形成便捷的地下交通网。

交通流线图©Gresham Smith

此书籍为收费书籍

1799阅点(¥17.99)

编辑:王小昭

近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