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医台科技有限公司

搜索
CHCC2024
筑医台资讯微信公众号
筑医台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如何打造充满人性化的康复医疗环境

作者:杨曙光 董佳 王超逸 王旭(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康复医院扮演着医院空间与家庭空间的过渡角色,是患者回归家庭与社会生活的最后一站。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医学认知的变革,医疗体系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以诊疗为主的单一模式正逐步转向集预防、保健、诊疗、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模式。

       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也促使人们对康复医疗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同时康复医学的发展与医疗技术的提高,对康复医院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康复医院的建设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专科医院的一个重要类型,康复医院的设计与综合医院既相似又有所区别。相似之处在于,二者同为医疗建筑,功能复杂,流线繁多,而区别之处大致可总结为三点:第一,康复医院的门诊量较小,门诊用房所占比例也较小,康复治疗用房作为业务用房的重要部分,所占比例较大;第二,康复医院的使用人群多为由疾病或老龄导致的功能性障碍者,自主行动能力较差;第三,康复医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较长,约在22天左右,是综合医院的2~3倍。

       因此,康复医院在设计中应注意建筑面积的比例划分,同时应特别注重无障碍与人性化的设计,为使用者提供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项目用地概况

项目所在地理位置

项目规划总平面图

康养结合型医养中心

       西安某康复医院项目用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北邻凤城四路,东西南三侧均为规划道路,项目总用地面积约68亩,地上建筑规模约11.3万平方米,地下建筑规模约5 万平方米。

       该项目是医养结合项目,拟建设成为以养老行业国际前沿理念为核心、以康复医院为依托的康养结合型医疗养老中心。其中,康复医院拟建设成为有500张床位的三级综合性康复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医疗服务,同时兼顾养老社区使用人群,在学科建设及空间布局上对老年病的康复治疗有所偏重。

       此种背景下,康复医院与养老社区如何在同一块用地上进行规划布局才能既相对独立又保持密切联系,这成为规划设计的要点。

项目用地分康复医院与养老社区两块

项目规划分区明确

       本项目规划将用地分为南北两块,依据日照和功能关系进行建筑布局。

       康复医院布置在北侧地块,可避免对其他建筑产生日照遮挡,它邻近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可最为快捷地进行交通集散。养老社区布置在南侧地块,邻近城市绿地,可获取更好的景观和日照,提高养老社区的环境品质。康复医院与养老社区通过地下空间与二层平台联系,并借助绿化空间分隔与过渡,分区明确,便于两者实现资源共享。

院区交通流线示意图

交通组织便捷流畅

       人车分流  院区以地下停车为主,地面停车为辅,实现“人从上走,车从下行”的立体交通模式,车辆通过车行出入口直接进入地下,与地上步行交通流线完全分离,实现人车分流,车行流线便捷高效,人行流线舒适安全。

       车行交通体系  院区设置一条东西向的交通干道与城市道路直接联系,车辆由城市道路可快速进入院区地下停车库,实现院区交通体系与城市交通体系的无缝对接。在院区南、北两侧各设置一个车行出入口,为康复院区和养老社区服务。地下车库设置了下沉景观庭院为车库采光,并围绕庭院建立环形车行干道,车辆行进路线明确。

医院东南向鸟瞰图

功能分区覆盖全面

       康复医院包括门诊科室、医技科室、康复治疗用房与康复病房四部分,面积共4.4万平方米,设计床位为500床。

       门诊区包括康复诊室、康复评定、高压氧舱、中医名医养生堂、高端体检等功能;综合病房区1-4层包括医技科室、药房、放射影像科、检验科、特检科、中心手术部、配置中心、中心供应室等功能;5-6层为康复治疗用房区;7-19层为康复病房。

       功能分区以医技区、康复评定区和康复治疗区为核心,康复门诊区与病房区均与其有便捷的联系,缩短患者就医流线。

医院西北向沿街人视图

无障碍体系全覆盖

       相较其他医疗机构的使用人群,康复医院的使用人群更容易出现摔倒、碰撞等意外情况,而且使用轮椅等设施的人群占比较高,因此,完善的无障碍设计对康复医院来说十分重要。

       出入口  医院设计强化了对无障碍设施的要求,门诊及病房主出入口采用无障碍平坡设计,并在适当位置设置扶手,方便患者使用;各个次出入口均设置无障碍坡道;入口雨棚尽量宽大;出入口门扇下方设置护门板,门扇上设置方便轮椅乘坐者使用的把手,开门处留足可供轮椅回转的空间。

       通道及楼电梯  供患者使用的通道处,设置了高度适宜的上下双层扶手;供患者使用的电梯均为无障碍电梯,候梯厅的布置方便轮椅的回转;楼梯除扶手外,还设置了提示盲道。

       卫生间  提高无障碍卫生间和无障碍厕位的设置比例,减小卫生间地面与普通地面的高差,并做严格的斜面过渡,每个厕位均设置安全抓杆及呼救按钮,以便患者意外跌倒时自救和呼救。

       服务设施  咨询台、挂号收费窗口、取药窗口、护士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均强化无障碍设计,设置低位窗口,公共区域提供轮椅、助听器等设施器材的借用服务,并为辅助设施的存放留足空间。

       其他设施  提高无障碍停车位比例,并将其布置在交通核附近,为患者的出行提供便利。

院区中心庭院效果图

空间环境“去医院化”

       对于患者来说,疾病会降低肌体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因此他们在生理及心理层面均较普通人群敏感、脆弱,康复患者由于住院时间较长,对环境的感受更敏感,更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因此,营造“家庭化”“去医院化”的空间环境,能够很好地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提高治疗效果和效率。

       强调“归属与交流”的社区属性  为营造患者的归属感,设计中扩大了病房的尺寸,提供更多的个人空间,给人以安全、私密的空间感受。设计中还创造了更多服务于交流与活动的公共空间,裙房顶层设置了景观活动平台并进行了绿化,整个平台通过活力元素的支撑、环形路径的串联、景观绿化的烘托,成为了功能多样、收放有序、环境宜人的交流活动场所。

       垂直绿化营造“园林化社区”  环境设计以提高舒适性为导向,主要通过四个层次的垂直绿化来实现:下沉绿化与文艺剧场结合,丰富了院落空间的景观层次;地面绿化与健康养生的商业空间结合,隔离了外围地面停车和嘈杂的城市环境;平台绿化与康复治疗功能结合,强化核心景观院落,引导了交通流线;层间绿化与生活、照料单元和休闲、运动场地结合,呼应南侧城市绿地,隔绝了道路噪音。

       多层次的绿化界面形成了覆盖社区的垂直绿化体系,消除了高层建筑与自然环境脱离的不利因素,打造出天然氧吧里的园林化社区,提高了高层建筑的环境舒适度。

       康复医院扮演着医院空间与家庭空间的过渡角色,是患者回归家庭与社会生活的最后一站。因此,在康复医院项目的设计中,设计师应转换角度,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关注其身体机能与精神情感的多层面需求,营造人性化的康复医院环境。

此书籍为收费书籍

1799阅点(¥17.99)

编辑:胡冰

近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