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医台科技有限公司

搜索
CHCC2024
筑医台资讯微信公众号
筑医台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如何打造适老化门诊空间

作者:陈泽弘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我国自1999年正式的迈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 具有绝对数量大、人口增速快、患病人数多、“未富先老”及“未备先老”的特点。而且,我国老年人群患病人数多,有关调查数据显示,60~69老年人中约半数人处在亚健康状态,而随着年龄的增加,高龄组老人的亚健康率已经超过了八成。

       我国自1999年正式的迈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 具有绝对数量大、人口增速快、患病人数多、“未富先老”及“未备先老”的特点。而且,我国老年人群患病人数多,有关调查数据显示,60~69老年人中约半数人处在亚健康状态,而随着年龄的增加,高龄组老人的亚健康率已经超过了八成。

       如此众多的患病老年人需要就医,他们由于年龄的特点,在就医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特殊需求。然而,我国在医院适老化设计方面的研究却起步较晚,很多大型医院在设计之时并没有考虑到老年人这一特殊就医群体,导致了很多使用上的问题。

       本文基于实地的走访调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对大型综合医院门诊相关空间的适老化设计进行探讨。

1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门诊大楼;2 点式组合概念模型

门诊空间形态布局及流线设计

       一般来说,门诊部的空间布局依照其核心交通流线组织方式可以分为点式、线式与块式。点式布局通常将综合门厅或中庭放在中心,各个科室围绕中心布置。这种布局空间紧凑,就诊流线短,效率高,各个科室拥有独立尽端,受外界干扰较弱,标识性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门诊楼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点式组合布局。

       线式布局方式以主要廊道来串联各个科室,各功能单元沿廊道两边并列布置,各科室自成一区。在这种系统中,通常会形成一条主要的交通廊道,呈现“门诊街”的概念,作为主要交通或一次等候空间。根据空间形态细分,线式布局又可以分为:街巷式、庭廊式和套院式。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部大楼采用的就是套院式布局。

3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大楼线式布局;4 线式布局的简化概念模型

5广州某医院门诊楼的块式布局

6诊室门适老化设计(图片来源:左来自《无障碍建筑设计手册——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计建筑》高桥仪平,中、右作者自绘)

       综合性大型医院由于大都用地较为紧张,为了节约用地、提高效率,有的医院会采用块式布局。此种布局方式平面紧凑,但通风采光都不理想,北方比较常用。同时,块式布局由于房间密集,走道繁多,使得交通流线复杂,给老年患者的认知带来了一定困难。广州某医院门诊大楼采用了块式布局方式,从笔者实地走访调研中得知,很多老年患者在该院就诊时不能明确知道自己要到达的位置。因此,从适老化设计的角度考虑,块式布局不太适用于大型综合医院。点式、线式及块式布局是大型综合医院较常采用的几种布局方式,也都拥有其各自的优点。但考虑到老年患者认知能力的下降,如果从适老化设计的角度来看,点式布局应该是大型综合医院门诊布局方式的首选。这种布局就诊流线较短,能给行动能力偏弱的老年病患提供方便,同时,点式布局形成了较为独立的尽端门诊科室,具有较强的标识性,对认知能力下降的老年病患有一定的帮助。


7-8 新加坡中央医院设置的轮椅专用等候位,9 广东省人民医院东病区的候诊轮椅老人

门诊科室适老化设计

       门诊科室的布局应当遵从近地设置的原则。老年人行动能力弱,其中很多人就诊时需要坐轮椅,因此,将老年患者较多的门诊如老年病科、心血管内科等靠近地面设置,一是可以缩短就诊流线,给老年患者更多的便利,二是老年患者常用的轮椅及相对较多的陪护人员都会占用较多的竖向交通资源,近地设置则可以减轻医院整体的交通压力。

       另外,老年门诊可以适当靠近儿科布置。老年人在候诊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小孩子在身旁的蓬勃朝气,有助于缓解老人心中的焦虑感及紧张感。同时老年病多数为慢性内科病,表现比较温和。对于儿科的小患者来说,在医院候诊的时候身边有一些慈祥的老爷爷、老奶奶,也会减轻他们内心的恐惧感。


10-11(图片来源:《无障碍建筑设计手册——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计建筑》高桥仪平)


诊室细部设计

       目前我国医院诊室采用的多为平开门,对于使用轮椅的老年人来说,由于轮椅结构上的原因——座前设有踏板,所以很难触及对象物。老人独自打开平开门是一件较为费力的事情,尤其是向自己一面开启的时候,更是操作困难。如下图左所示,老人需先预留位置,伸手去将门开启。位于日本东京的高见医院,其诊室门就采用了推拉门设计,这样即使是轮椅上的病患也能很方便地打开。由于人到老年后肌肉开始萎缩及部分老人使用轮椅,日常使用器物的高度已经比常人要低,所以诊室门把手的高度应适当降低或设置成竖长条状,以便老年人使用。诊室门上应留有局部玻璃窗口,开门时可以观察到对面的情况,以免发生意外。考虑到轮椅病患的通行,诊室门的宽度应在900毫米以上,诊室外廊道需留有1100毫米宽的空间供轮椅回转。同时,由于轮椅的转向较难控制,轮椅的脚踏板位置易与墙壁及诊室门发生碰撞,因此应设置高度为350毫米的保护板,可以考虑通过加高踢脚线等方式解决。

       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对民用建筑和厂房的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和折叠门。”因此,目前推拉门在我国综合医院的应用在消防及疏散上还需要专家的论证及研究,但我们可以看到推拉门在对轮椅病患使用的便利性上相较于平开门还是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目前国内也有学者提出可以考虑推拉门的磁吸电动控制,即通过消防电源控制,在火灾警报时磁吸电动打开推拉门,而在平时状态则不使用电动控制。

12诊室门适老化设计 ;13地砖颜色骤变不利于老年人辨识

候诊空间适老化设计

       候诊空间的适老化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首先,要在候诊区设置轮椅专用等候位。笔者调研的新加坡中央医院(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是一家集治疗、科教、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拥有1500张病床。医院虽然始建时间较早,但是经过整修改建,内部适老化设计已经做得较为优秀。因新加坡的医院大都提供自助轮椅给老人使用,所以在门诊候诊区有专门的空间用于停放轮椅,地面上也有清晰的标识。设计师在设计候诊区时,应考虑设计出轮椅的停放位置。

       其次,应加宽候诊廊道。由于老年患者使用轮椅较为普遍,因此,在进行医院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轮椅的通过问题,设计师有必要对轮椅的尺度有一定的了解。目前较为常见的手动轮椅长约1200毫米左右,宽度约630毫米左右。考虑到控制两侧手轮的手与肘部的空间,轮椅可通行的宽度为800毫米以上。轮椅可转动的最小空间为直径1500毫米的圆形空间,如果空间直径达到1800毫米,则轮椅可以较为方便地进行回转。轮椅与对面行人错车时,通道宽度要在1500毫米以上,两部轮椅的错车则要求通道在1800毫米以上。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利用走道单侧候诊者,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40米,两侧候诊者,净宽不应小于3.0米。”但如果从老年人使用轮椅通行的角度来看,两辆轮椅错车及轮椅回转所需的宽度均为1.80米,加上走道单侧还需留出空间进行候诊,廊道的宽度应该考虑适当加宽。单边候诊的廊道净宽应达到3米以上,如果是双边候诊,则应不小于3.6米。广州某医院的单边候诊廊宽度为2.4米,笔者亲自使用手动轮椅实地测试,发现通行空间十分局促,该院的双边候诊廊宽度为2.7米,实测发现,当两边都有人候诊时,廊道空间只够轮椅单向通行,甚至行人进行避让都稍显困难。

       第三,应适度增加候诊区面积。目前,较为常用的科室候诊厅面积是以该科日门诊量的15% ~ 20% 作为高峰在厅人数,再按成人1.2~1.5平方米/ 人计算,公式为:成人=分科人次×30%(高峰比例)×60%(候诊比例)×1.2~1.5平方米。但是,来医院就诊的老年患者通常都有人陪护,仅以分科人次作为计量基础的话,会对候诊人数估计不足。笔者在调研中发现,老年患者有陪护人员的情况约占总数的八成,而且,约有两成的老年患者拥有两名及以上的陪护人员,这远远超出了预设的60%的陪护比例。同时,老人使用轮椅也会占用一定的空间。因此,候诊空间的面积应适当增加。

       二次候诊区的候诊廊道虽有加宽,设置了轮椅等候位并充分考虑了轮椅的通行,但通过合理的布局设计并未增加太多实际面积,而在一次候诊区适当地增加了等候空间,并将轮椅停放位置设于靠近廊道的空间,方便老年患者出入。廊道另一侧也可以增设合适的医辅空间,提高空间的使用率。


室内色彩应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视力开始逐渐下降。据研究发现,60岁老年人视网膜的进光量大概是青年人的30%,而到75岁之后只有12%,所以老年人在夜间需要更大的光照量。医院室内应该尽量采用浅色调为主的装饰风格以增加漫射光,提高室内照度,并适当利用对比色强化视觉焦点,使室内空间拥有一定的辨识度。护理单元的室内色彩不应拘泥于传统的单一白色系,在保持室内环境整体明快柔和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通过局部墙体、家具布置等加入其他较为明亮、温暖的色调,既可以打破空间的单调性、增加空间的活力与朝气又可以拉近与患者的心理距离,产生亲切感。除此之外,人在步入老年之后,将视觉距离转化为空间距离等认知层面上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色调的变化易被认为是空间距离的改变。例如,室内外地砖颜色差别较大时,骤然的色调加深会让老年人以为是空洞或者阶梯, 因此在地砖颜色的选择上不宜采用对比强烈的色彩设计方案。


标识导向系统设计

       标识导向系统设计,是指在公共环境中,具有视觉引导性质的信息系统设计,具有指引和识别的功能。在医院设计中,让病患能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并且知道如何到达想要去的地方,这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在医院中,我们接触到标识导向系统时经常是处于行走、运动状态,这就更要求信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人以最清楚的指向。老年人不同程度地存在视觉衰退及老花眼、白内障等视觉疾病,如何将位置信息准确有效地传达给老年患者,是适老化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14 新加坡邱德拔医院标识系统;15广州某医院标识系统字号过小,不易辨认

       合理地加大字号:这是最为直接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是一味地增大信息字号会导致信息面板面积过大,影响空间效果,甚至还会给人以压迫感。

信息分级:对于拥有分级导视的信息,应该将重要的、需要瞬间识别的信息优先表达,着重加大显示,次要信息则可以选择稍小的字号。

       合理使用图形符号:通过图形符号的表达,老年患者可以绕开更为繁复的文字信息,更直观、更快捷地获取信息。

       缩短阅读距离:在医院中,通常标识导向系统都是悬挂于天花下,在层高较高处就易出现阅读距离过远的问题,从而导致辨别困难。而且老年病患大多存在的驼背、颈椎病等问题,仰头较为困难。因此,应适当降低标识系统的高度或将标识信息布置在地面上,缩短阅读距离。

       笔者实地走访发现,广州某医院门诊部的指示牌观察距离太远,导致标识牌上的字较难识别,而且内容未进行分级,给人杂乱的感觉,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信息进行筛选。而新加坡邱德拔医院的标牌则通过颜色的区分、图形符号的表达较为清楚地传递了位置信息。同时,降低了标识牌的高度,让阅读距离进一步缩短。信息采用分级显示,需要优先表达的信息采用了较大的字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图片来源:除单独注明者外,均为笔者自摄、自绘及改绘)

此书籍为收费书籍

1799阅点(¥17.99)

编辑:干颖滢

近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