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医台科技有限公司

搜索
CHCC2024
筑医台资讯微信公众号
筑医台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建综合楼医疗工艺流程规划要点

作者:顾向东 陈剑秋 戚鑫 郭虎城 郭雯 李劲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在三大中心综合楼规划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式进行总结,尝试归纳探索一些现阶段医院建设中的方式方法,提出更多解决老医院原址扩张的思路和模式,为后续医院规划设计工作积累经验,开拓道路。

在国内外各类规划建设卓越医疗中心的项目案例中,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将眼科、消化科、泌尿科三大学科中心集合于单一建筑中的规划模式是极为特殊的。而与此同时,老城区中大型医院老院区的土地受限、建筑稠密、分区混乱、规划陈旧、扩张困难、物流烦冗等问题在广大综合医院改扩建中又是极为普遍的。在城镇化进程进入重要窗口期的今天,本文通过对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在三大中心综合楼规划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式进行总结,尝试归纳探索一些现阶段医院建设中的方式方法,提出更多解决老医院原址扩张的思路和模式,为后续医院规划设计工作积累经验,开拓道路。


建设项目概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院区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海宁路,遥望外滩,是目前上海市占地面积最大的三甲综合性医院。本项目属于原址扩建,总计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计划增加床位800张,主要专注于眼科、消化科、泌尿科三大重点科室,按照卓越医疗中心的建制标准实施规划设置,力求在老城区中心有限的土地占用和建筑面积中完成这个“三位一体”的独立建筑,以患者为中心,以学科为索引,打破传统学科藩篱,给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医师同片区诊疗的优质体验。

同时,作为老院区主要基建的收尾工程,该项目也会在全院布局、设备共享、科室设置、动线物流等方面对全院进行统筹规划,确定老院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主要格局,甚至对周边城市生态、道路规划产生深远影响。基于以上前提,建设团队从厘清医疗需求、归纳功能单位入手,通过拟定医疗指标、编写面积清单、分析共享单元、优化动线流程等路径完成医疗工艺优化和平面布局方案,在解决老院区老城区扩张问题的同时,建立了多中心单体建筑的新格局。现将本项目规划设计工作中的主体思路和相关要点分析记录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确定三大中心流程规划主要功能单位

中心制本身就是医疗功能高度集中的体现,而三大医疗中心置于同一建筑中的设计就更加面临新老楼宇、不同学科间的科室交错、医技盘杂的复杂局面。为充分体现“有利集中,适度分散”的原则,在贯彻“中心化”的前提下,经过数次院级会议,结合各中心科室的医疗功能需求和现有建筑形态,最终确定了新建大楼中主要的医技功能配置(见表1)。

眼科中心以眼科系列临床专业为中心,围绕眼科相关疾病,结合各项功能检查及治疗手段,体现了当前眼科系统疾病治疗的最新趋势。眼科中心将主要包含门诊、检查、视光中心、住院、中心手术区域(含飞秒、准分子等)、科研教学等功能。

泌尿中心以泌尿外科、肾内科系列临床专业为中心,围绕泌尿系统相关疾病,结合各项功能检查及治疗手段,体现了当前泌尿系统疾病治疗的最新趋势。泌尿中心将主要包含门诊、检查、碎石中心、透析中心、住院(含层流病房)、中心手术区、科研教学等功能。

消化中心以消化内科及普外科系列消化相关专科等临床专业为中心,围绕消化相关疾病,结合各项功能检查及治疗手段,体现了当前消化系统疾病治疗的最新趋势。消化中心将主要包含门诊、检查、内镜中心、住院(含层流病房)、中心手术区域、科研教学等功能。

从临床学科分类的角度来看,眼科、泌尿和消化分属于不同的临床分类体系,而从医疗工艺规划的角度来看,三大学科除了存在不同临床分类的二级学科配置的不同点外,在细化为医疗功能单位甚至面积清单分区的时候也是存在标准门诊分区、标准病房分区、通用医技设置等相同点的。而对这些科室异同点的分配及组合,将贯穿于医疗工艺规划设置的始终。而制作出量化医疗指标及更为系统详细的功能单元数量列表和需求统计,将是下一步平面方案深化的必要前提。

门诊、住院、医技、科教研等相关分类,进行专项功能单位的需求统计。经过数次调研及院内会议讨论,最终确定的各科室的主要医疗需求单位列表如下,将在科室设置、管理方式、建筑规划、流线设计等多方面产生影响(见表2)。


本次规划设计的一大核心就是将三大中心集中在同一栋建筑中的“院中院”理念,高度强调各中心的独立性,各自单独成区,门诊、住院、医技、科教有机结合,楼层靠近。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横向科室间的各级流程排布,竖向全楼的人流、物流动线分流。


逐层确定三大中心一级流程方案

考虑到三大中心的诊疗特点,眼科中心应设置于底层区域,充分利用一层楼面及临街区域,泌尿中心位于楼体中段,消化中心可置于楼体顶端区域。而另一潜在因素就是在单一楼体中,门诊、病房、医技楼层的频繁切换引起的管道布局问题。本项目中从两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一方面是采用同层管道横向排布,在一侧汇总的方式来减少影响,另一方面是尽可能通过一级流程布局的临近原则减少转换次数,具体来说,如眼科病房上层利用眼科手术间的设备层进行管道汇总变换,或者消化、泌尿病房进行贴合设计等减少转换次数。具体一级流程如表3所示。

上述一级流程分析如下:

B2-B3:主要设置车库及药库,通过各层垂直交通联结地上楼层,药库设置专用升降梯。

B1:放射科,由于放射科需进行防护屏蔽,且考虑到部分设备(如MRI磁体)重量较大,故其应远离院内人群集中处,宜设于建筑的一端或地下室,且应具备便于设备运输进场的通道。放疗科,新建的放疗科扩展部分应临近医技楼地下一层原有的放疗科,设通道连接两部分功能。由于放疗房间层高要求较高,故宜设于地下一层,沿基地北侧布置。核医学科,为避免核医学科放射源的不利影响,应将其设在远离院内人群集中处,核医学科应具备联通室外的独立出口。故其位置宜设于地下一层,靠近下沉庭院处。

1F:视光中心服务于近视、低视等人群,提供验光、配镜、低视训练等服务,应能临街对外开放,故宜设于一楼。

2F-3F:设眼科门诊、检查及治疗,眼科门诊由于其专用检查的设备不与其他科室相关联,可设独立的检查用房。

4F-5F:设眼科科研,眼科实训及考试中心;设置示教室;眼底病重点实验室、眼科研究所,总计约5000平方米;GCP约1000平方米,设置临近门诊区域。

6F-7F:设眼科病房,共4个病区。共205张床位,其中眼底病100张、青光眼白内障75张、眼表整形30张;病区内设暗室、专科检查室;日间病房病区;底层设出入院处置中心。

8F:为眼科预留发展用房。设置工程中心,约300平方米;文化展示墙、小型博物馆等。

9F:为中心供应室、眼科手术室(含准分子、飞秒等)、病理科、输血科,因眼科手术具有单次使用时间短、手术人次多的特点,故眼科手术室应设独立分区,且和眼科门诊之间有便利通道。配置病理冰冻切片。

10F:为消化及泌尿手术室、麻醉科,符合大部分择期手术流程。

11F:为设备用房。

12F:设血液透析中心。

13F:设泌尿中心门诊及检查,泌尿外科门诊和放射科之间应具备比较方便的垂直交通连接,以满足患者的影像检查需求。具体含综合治疗室5间(包括膀胱镜检查、膀胱灌注化疗等操作治疗);B超诊检查2间;尿动力学及盆底功能评估与治疗5间;按照普通门诊、专家、VIP及特需、互联网门诊等分类;约22个诊间;设置MDT。建立独具特色的男科中心,引领业内发展趋势。设置碎石、透析中心:透析技工测试、维修房间;体外振波碎石2间。

14F-16F:共350张床位,其中肾内科50张,泌尿外科300张,包含:泌尿肿瘤70张,泌尿结石70张,前列腺与尿控70张,男科30张,肾移植60张;病房设置腹透、CRRT、监护式病房等特色。

17F-19F:共200床,其中胰腺、肝胆、胃肠各50床,日间50床;病区内设专用检查室和1间相对隔离病房;配置彩超、穿刺、微创诊断治疗、乳管内窥镜等专科检查、治疗用房,设置监护型病房。

20F:为消化内镜中心,与消化中心门诊上下楼设置,使用垂直交通,方便患者直接到达。分设普通治疗区和复杂治疗区,上下消独立;设置独立的复苏区;考虑VIP患者的需求;5上消,4下消,另有ERCP、EUS、ESD 各1台。

21F:为消化中心门诊,医护区独立通道;专用采血区域;约23间诊间。

22F:为消化及泌尿科研。泌尿科主要设置:泌尿外科杂志编辑部;泌尿外科学会办公室;设置带教、培训等用房;泌尿外科研究所;GCP基地临近门诊设置。消化科主要设置:带教、培训等用房;腔镜模拟操作培训工作室;建立患者数据库;单独设置消化科实验室、普外肝胆胰实验室;GCP临床试验用房临近门诊设置。

导管中心不在本楼设置,使用全院共享的导管中心;门诊挂号收费分散设置在各中心门诊区域;门诊检验、采血室分散设置在各中心门诊区域,通过物流传输到全院共享检验中心;门诊药房分散设置在各中心门诊接待区域或以药品超市的形式出现(内设处方药专用柜台);专科检查分散设置在各中心门诊区域;远程医疗设置于各中心门诊区域或集中设置于门诊办;消化中心设门诊手术室;统一设置 ICU,肝外科另在病区设置监护病房;数据库、样本库分散设置在各中心内;MDT(多学科会诊)设置于各中心门诊区域或集中设置于门诊办或设于病房区域内;随访中心分散设置在各中心门诊区域;医护办公生活区保障各区域医护使用空间。


竖向全楼的流线分析

除了楼层空间上的临近分区进行中心化排布外,另一个给予医护“中心化”“一体化”明显体验的关键因素就是医患动线的分流分区。而实现医患分流及中心楼层分流的核心要点就是垂直电梯的设置状况。

垂直电梯设置方面,首先通过各层科室具体门诊、住院人数进行了工作量相关的人流量评测,然后通过电梯停靠时间、运行时间、电梯大小、开关速率等多重参数计算了每个科室每层需要的医患电梯数量,充分满足医患分离、固定楼层停靠、无关楼层忽略、医患一站式服务、科室区隔等设置理念,从而给予充分的电梯核空间估算。然后通过具体的人流来向、车流来向、停靠楼层、医患动向的分析给出每部电梯的目标人群、服务区域、停靠楼层、运营范围等详细信息,从而串联起整个楼宇的垂直交通构架和流线体系,最终在完善标识体系的支撑下实现三大中心互不干扰且自成体系的垂直交通网络。

具体分析各类人群、物品出入口如下:

公共人群:所有人员皆可由主入口进入,通过1楼大厅乘坐电梯分别去往各科室。

眼科中心患者:视光门诊患者可通过南侧入口直接进入视光中心,其他眼科患者可通过西南侧的眼科入口进入大厅,乘坐电梯通往眼科门诊及住院所在楼层。

泌尿及消化中心患者:泌尿及消化中心患者可通过南侧入口进入泌尿中心及消化中心的电梯厅,到达科室所在楼层。

其他患者:需要去往放射科、核医学科的患者可通过主入口进入大厅后,乘坐自动扶梯或电梯去往相应楼层,离开核医学科的患者通过下沉广场的楼梯离开院区。

医护及其他工作人员:医护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可通过主入口进入大厅,然后到达医护梯电梯厅,抵达相应楼层。

外部污物运输:污物先送至地下一层的垃圾房中转暂存,再通过地下车道离开院区。

外部货物运输:药品、耗材等物品通过地下一层车库的卸货平台装卸,再通过洁物电梯或其他电梯运送至各楼层。

根据本项目中三大中心的门诊量及相关医疗指标,供患者所需的电梯数量计算如下:

根据上表计算结果,考虑实际情况及建筑条件,共设15部供患者及公共使用的电梯,眼科中心电梯共5部,其中3部为门诊电梯,停靠B1-8层,另外2部兼做手术电梯,停靠B1-22层;泌尿中心电梯5部,停靠B1-22层;消化中心电梯5部,停靠B1-22层。三大中心的电梯各自分区,但相互之间不完全隔断,方便患者使用及医院远期发展灵活调整。

除患者及公共电梯外,还应设供医护使用的电梯2部,停靠B1-22层 ;污物电梯2 部,停靠B1-22层,且应分别位于建筑内的东西两侧;洁物电梯1部,停靠B1-22层。除以上需要停靠的楼层外,电梯停靠还需满足地下车库停车就诊患者的需求。


讨论与展望

回顾本次医疗工艺规划工作,受益良多。在一个复杂的项目中通过抽丝剥茧、不惧繁杂的工作方法和细密思虑,最终将一个“烦冗特例”变成了具有很多共性思考“普遍条陈”的合集。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归纳出一些更为宏观的规律性理念, 而且本项目医院面临的很多问题确实是当今国内外医院建设过程中的沉疴顽疾,也希望我们医疗工艺规划小组在一些问题上的处理思路或方法能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以飨来者。

此书籍为收费书籍

1799阅点(¥17.99)

编辑:张建国

近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