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际医院绿色施工措施分为了五个方面,即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下面我们就逐一分享,还不赶快拿起小本本记下来。
绿色施工管理目标
绿色施工概况
(一)环境保护
1、扬尘控制
(1)施工现场出口设置洗车槽,及时清洗车辆上的泥土,防止泥土外带。
(2)东门设置自动洗车轮机,水源为储存的非传统水,主要是雨水收集和开挖期间抽取的地下水源进行二次利用。
(3)施工现场内路面硬化达到100%,道路两旁设置防护栏杆,减少施工现场扬尘。
(4)装修期间,楼层垃圾清理均采用袋装,并及时利用电梯垂直运输到地面。
(5)施工现场设置施工道路自动喷洒装置,每日三次定时喷洒雾水。这一项发明是自主创新,并且申报了发明专利。该项发明专利能高效的降低空气中粉尘含量,相比于传统的洒水车和人工浇水,大幅度降低水的浪费。
(6)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外脚手架外侧均挂设密目安全网,防止楼面扬尘扩散。
(7)生活区、施工现场、楼层周边空地进行绿化,利用植被进行防尘降噪。
(8)围墙外面按照集团总公司CI管理手册设计。现场周边按用地红线砌围墙,高度2.5米,即挡噪声又挡粉尘。
(9)施工现场和生活区垃圾全采用封闭式垃圾车,防止垃圾外运过程中产生垃圾散落、飞扬、撒漏的情况出现,保证运输过程清洁。
(10)施工现场堆放的渣土和裸露的土方采用绿网进行覆盖,覆盖率100%。
(11)现场制作封闭式垃圾站,所有渣土及垃圾全部从垃圾站顶部倒入,垃圾车到场后,开启卷帘门,进行垃圾的装卸,其他时间卷帘门全部封闭。
2、垃圾控制
(1)设置全封闭式有毒有害垃圾站,存放有毒有害垃圾。
(2)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3)项目部提出“垃圾站文化、放大镜理论”用于现场材料控制。比如,将废弃的加气块挑拣出来以后从新进行码放,用于墙体砌筑的边角处,减少损耗率10%。
(4)将电管、水管等边角料收集,用于上层结构预埋套管,本工程砌筑采用的套管60%采用边角料制作完成。
(5)钢筋、模板、装修等建筑材料采用BIM、CAD、广联达等软件精准放样下料,避免因前期下料不准确而造成的材料浪费,产生大量建筑废弃物。
(6)项目还采用短木方接长工法,对废弃的木方进行二次利用;
(7)项目还采用周转次数多的模板,比如地下室采用小钢模进行施工,降低了模板的损耗率。柱子施工采用成品的玻璃钢模板。
(8)项目还制作成品梁柱接头模板,表明使用部位,便于过程中的周转使用。成品的梁柱接头模板周转使用,可以减少新拼接梁柱接头模板的剪裁,减少模板的浪费。
3、光污染与废气污染控制
(1)灯具全部照射到施工区域,在灯具上加设灯罩,防止光源污染,同时也保证了施工安全。
(2)进出场车辆与运输单位签署环保协议,使用满足本地区尾气排放标准的运输车辆,不达标的车辆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项目部自用车辆均为排放达标车辆;所有车辆、机械设备由专业公司负责提供,有专人负责保养、维修,定期检查,确保完好。
(3)食堂采用油烟净化装置,减少空气污染。
4、水土污染控制
(1)设置专门的封闭式仓库,用于存放易于污染的材料,安排专人负责。
(2)仓库内各材料分类码放。并设置防毒面具、灭火器等,应对紧急情况发生.
(3)现场工人食堂根据北京市施工现场食堂管理规定,设储藏室、液化气房及隔油池,制定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管理。
(4)污水排放:本工程办公区、生活区均设置水冲式厕所。在厕所附近设置化粪池,污水经过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5)设置蓄水池,将施工现场水进行二级沉淀,进行二次利用,如结构养护、车辆冲洗等。
(6)雨水经过沉淀池后进行二次利用,多余的水排入市政管网。由于场地全硬化,这样减轻了沉积物的数量。
(7)施工现场空地种植率达到100%,防止土壤流失,为后期场地恢复打下基础。
(8)每日对排放的水源进行检测,形成PH试纸检测记录,对不合格的及时进行处理。
5、噪音污染控制
(1)本工程高峰期共使用9台塔吊,日常保养良好,性能完善;运行平稳且噪音小。
(2)在木材加工场地搭设木工加工棚,切割机周围搭设一面围挡结构,尽量减少噪音污染。
(3)砼输送泵搭设防尘降噪棚、并设操作规程及责任人标牌。
(4)混凝土浇筑采用商品混凝土,禁止现场搅拌,较少污染,浇筑时尽量安排在白天浇筑,选择低噪音的振捣设备。
(5)在施工现场围墙外侧设置了6个噪声监控点,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噪声监测,使噪声分贝值不超过国家标准。
(6)加强对工人的教育,现场车辆严禁鸣笛,材料轻拿轻放。
(二)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项目建筑材料选购选择在500公里以内进行采购,材料占总建筑材料的70%。
1、前期策划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前期合理策划材料进场时间、数量,编制物资(设备)需求/采购总计划表;每月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编制月采购计划表。
2、技术优化
采用CAD、BIM等技术软件进行技术优化,如装修期间采用CAD和BIM进行装修材料排版,避免因排版不合理造成的材料浪费;采用BIM制作虚拟模型,提前将图纸问题和施工问题暴露出来,避免材料浪费和返工情况出现,同时还可以对效果进行控制。
施工前,熟读施工图纸,查找施工图纸中的重难点和不符合绿色施工的内容,进行提前更改。比如通过变更将原屋面做法,由挤塑聚苯板+陶粒混凝土找坡层更改为泡沫混凝土保温兼找坡层,积极推广绿色施工材料,节省了材料和人力。
3、样板先行
样板区域是给予工人做相关技术交底和学习的平台,为此单独做了样板区域。但考虑到单独样板区域浪费资源和材料,所以后期在主体结构中选择一段作为样板,即做到了教育的作用,还可以作为后期的主体构建,一举两得。
4、过程把控
施工使用前对所有的材料进行数量的计算,计算量要精准到小单位,并通过限额领料制度合理进行过程把控。
5、节材措施
(1)采用HRB400高强度钢筋,且直径大于等于16的钢筋均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减少搭接钢筋的用量,减少钢筋焊接而产生的废弃污染。
(2)混凝土浇筑时预留1.5m³左右的浇筑量,用指定容器将泵管中的混凝土收集并浇筑于预留处。
(3)施工过程中还会出现掐方不准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会将多余的混凝土砖制作成装配式路面并进行循环利用。
(4)采用直螺纹套丝专用切割机,钢筋切断后直接进行套丝,无需再用无齿锯进行二次加工,避免因二次加工造成的钢筋浪费。
(5)基坑、楼层等临边维护均采用标准化栏杆,可周转使用。
(6)土放置在工地旁的空地上,用于本工程的肥槽及房心回填,降低外运费用,又降低了回运的费用及外运土方费用.
(7)本工程基坑深度为12m,9m至11m为砂层,将可用的砂子运置在工地旁的空地上和土方分开堆放,用于基础导墙施工和临建施工。
(8)本工程单层面积为40000余平米,在现场严格控制工人施工,所有钢筋间距均按正偏差施工,搭接、锚固均按负偏差施工。
(9)采用协同办公平台,实现文件评审及内部文件电子化、无纸化。
(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施工前对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进行合理的水网规划,派专人进行维护和维修。对三区分别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纠正措施。
2、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节水器具配置率达到100%,采用废水回收系统,雨水通过沉淀池沉淀后,将水资源进行二次利用、用于洗车池和结构养护。
3、混凝土养护采用塑料薄膜,不仅在柱子处进行,楼板施工也采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在薄膜边缘处采用胶带进行密封,减少了混凝土的水分流失,减少结构期间混凝土养护的水源浪费。遇到冬季温度过低的情况,会在塑料薄膜上覆盖毛毡。
4、使用现场设置蓄水池,非传统水经过二级沉淀后进行储存,多余的水经过沉淀排入市政管线.
5、在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悬挂节约用水标语,进行节约宣传。
6、记录每月用水情况,进行分析整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节能与能源利用
1、对大型机械的使用时间及次数进行统计,分析使用率,合理调整使用方案,避免大型机械空载运行。
2、逐步淘汰老式交流焊机,现场全部使用逆变直流焊机,节约能源。
3、现场用能设备全部采用国际、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施工设备和机具。
4、生活区还配备手机充电室,对生活用电进行统一管理,不允许撕拉乱拽电线,不允许使用一些禁止使用的电器产品,避免费电现象,同时还能保证整体用电安全。
5、生活区与办公区采用集中供暖。配备了两个锅炉,将生活区和办公区分割开。在正常工作的八小时期间,生活区的锅炉停止工作,减少能源的损耗。
6、悬挂节能、节电宣传标语,提高全体人员节电意识。
7、塔吊镝灯使用时钟控制装置,在开关箱内增加一个时钟定时器和一个接触器,通过定时控制塔吊镝灯的开关,这种装置既可以手动调节控制,也可以设置自动控制,夜间不需要全部时间开启,白天控制全部关闭,到了夏季还可以根据天黑天亮的时间长短控制开关,这样每天平均节省5个小时。
8、施工现场主要人行道路设置太阳能警示灯,白天通过太阳能储存电量,晚上开启。
9、记录每月用电情况,进行分析整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0、工人生活区采用节能开水装置,集中供应热水,既满足工人热水使用需求,又能防止电量浪费。如果不进行集中供应,每个房间都自己烧开水,用不完的开水就会慢慢冷却,这样会产生能源浪费。
11、生活区配置太阳能热水器,供应洗漱需求,利用新型能源,减少传统能源的浪费。
12、办公区及生活区照明均采用15W左右的节能灯管进行照明,减少照明用电量。
13、 现场道路照明采用LED灯,地下室照明全部采用声控装置,无人员通行时灯将全部熄灭。
(五)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
1、现场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减少废弃地和死角。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用地特点进行各阶段的平面布置策划。
2、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本工程地质情况较好,边坡情况稳定。基坑开挖土方就近储存,在回填时使用。
3、办公区、工人生活区采用两层装配式活动房,增加土地的使用率。办公区共建设27栋两层办公室,节省用地面积4412m2;工人宿舍均为两层,共1344间,节省用地面积13440m2。办公区、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布置,并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
来源:第二节中国医院节能大会——北大国际医院专场
筑医台资讯编辑整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