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贾敬龙 巩晓昆
摘 要:本文从4个方面对基地制约因素精准解读与总图设计逻辑生成问题进行阐述。由于文章较长,我们将分成上中下三篇来展示,上篇:基地制约因素分类及解读;中篇:基地制约因素分析解读有误带来的总图投标方案常见设计缺陷。下篇:从对基地限制因素的分析解读到总平面方案的逻辑生成,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基地制约因素;生成逻辑;总图设计;设计策略;
01
构建“制约因素 - 设计目标”-设计逻辑“ 对应关系(普适性)
制约因素类别 | 制约因素 | 设计目标和愿景 | 设计逻辑生成策略 |
城市规划类 | 上位规划与控规图则 | 确保方案符合城市规划宏观要求,融入城市风貌及肌理中 | 1、详细梳理上位规划,精准捕捉设计关联要点,合理确定设计关联的尺度感。 |
基地周围建筑性质 | 场地内建构具有与周边建筑性质相适宜特征的建筑群体 | 1、理性分析,实际验算,由周边不同的建筑性质推导有利和不利的设计条件。 2、关注周围见建筑性质与新建建筑之间功能性质的共享与关联。 | |
与基地周围医院的协同定位与发展 | 突出差异化设计主题,形成医院本身特色 | 1、对比分析周边医疗资源,建立专属性的定位与发展策略。 2、关注多院区医疗定位的差异化思考。 | |
与城市空间的融合(慢行交通等) | 体系化建构与城市公共空间的链接,形成城市服务核心 | 1、多维度建立与城市服务空间的对接,形成层次多样的病患就诊体验。 2、慢行交通由城市空间进入医院空间已逐步成为趋势。 | |
规划设计条件类 | 容积率 | 符合招标任务书数值要求,切勿突破或者相差较大 | 1、协调各指标的比例分配,均衡有度的依据指标建构建筑群体。 2、避免由于计算有误或大擦边球给方案未来评审带来隐患。 |
绿化率 | |||
建筑密度 | |||
建筑限高 | |||
建筑退线 | |||
建筑风格 | 原创有新意,经济、适用、美观 | 1、结合城市及区域特色,围绕医院功能性主题,表达公共建筑的设计特点。 2、可参考甲方诉求,利用建筑学知识巧妙实现。 | |
出入口方位和数量 | 确定最优位置 | 1、深入分析周边城市交通,综合判断出入口方位。 2、根据医院规模和城市规划要求,确定各功能出入口数量。 | |
综合交通类 | 城市综合交通 | 科学的组织院区内外的交通关系,最大程度避免交通拥堵 | 1、对周边道路等级及交通流量进行分析,归纳有用信息。 2、采用立体交通的策略区分组织车流、人流及物流。 |
城市道路开口、建筑退距及限制 | 严格遵守相关规范要求 | 1、根据不同车行、人行出入口选择合适的方式。 2、退距在满足规定的情况下,可根据建筑布局和空间形态进行调整。 | |
场地地形形态与竖向设计类 | “跨越基地”式地形 | 征询相关内容,并合理解决 | 与相关城市规定和规划设计条件建立逻辑关联。 |
异形边界地形 | 划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 根据基地形态和周围建筑肌理,确定总图建筑布局。 | |
山地地形&有较大高差的地形 | 竖向设计与地形完美融合 | 结合道路标高、场地标高确定竖向设计方案。 | |
城市风向类 | 一个主导风向的 | 满足院感要求 | 具有污染类的医疗功能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
多个主导风向的 | 满足院感要求 | 具有污染类的医疗功能布置在最小凤频的上风向 | |
日照类 | 基地内建筑日照 | 满足规范要求 | 满足日照间距的前提下关注室外空间的比例及景观 |
对基地外建筑日照 | 满足规范要求 | 满足日照间距并适当考虑室外空间尺度。 | |
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类 | 建筑文化文脉的延续 | 医院建筑充满文化气息 | 采用“建筑符号学”进行建筑设计创作 |
紫线保护范围 | 满足规范要求 | 根据历史文化街区紫线及各级保护区范围进行设计 | |
基地内保留建筑、古树等遗迹 | 使保留建筑、古树等遗迹与新建建筑完美融合 | 与保留建筑、古树等遗迹建立视线、轴线、场所精神之间的逻辑关联。 | |
建筑风格的取舍 | 按照当地城市规划管理规定 | 可根据医院类型对建筑风格进行选择。 | |
建筑高度规定 | 满足要求 | 在满足限高的基础上,综合研究高度分区在方案中的各种优缺点。 | |
第五立面要求 | 具有城市文脉的肌理特征。避免超大异形屋顶。 | 1、详细梳理上位规划,精准捕捉设计关联要点,合理确定设计关联的尺度感。 | |
地域文化类 | 地域建筑文化传承要求 | “古为今用”体现建筑文化延续的脉络 | 这是打破千城一面的有益探索。地域文化的传承贯穿设计的各个阶段。 |
地域建筑文化创新要求 | 体现建筑文化创新思维 | 这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应积极提倡。 | |
基地内保留建筑、古树等遗迹要求 | 使保留建筑、古树等遗迹与新建建筑完美融合 | 与保留建筑、古树等遗迹建立视线、轴线、场所精神之间的逻辑关联。 | |
其他类 | 与保留建筑的衔接与融合 | 形成新旧有机整体 | 新建建筑在消防间距、功能整合、建筑风格、建筑体量、室外空间关联等方面与保留建筑建立设计逻辑关系。 |
医院预留用地 | 为未来医院发展留有发展空间,满足医院弹性发展的需求。 | 1、根据未来预留功能,综合分析医院预留用地选择方位及面积。2、医院预留用地之后的用地规划应尽量完整。 | |
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 | 满足城市规划的相关规定 | 高于最高设计洪水位至少0.5米。 | |
高速路的噪声因素 | 噪声控制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要求 | 1、建筑布局相对远离噪声源或采取降噪处理(声屏障等)。 2、可将没有安静要求的房间布置在有噪音干扰的一面。 | |
航空限高 |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规范 | 1、建筑布局中较高建筑避开航线。 2、建筑高度满足航空限高要求。 |
02
通过设计案例针对性解读基地制约因素与设计方案生成之间的关联逻辑
案例一:深圳市健宁医院二期扩建项目(方案深化设计中)

项目地点:深圳市坪山区
总用地面积:4.95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
床位数:1000床
设计单位: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三分院(方案+建筑扩初)+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除建筑专业外其他专业扩初+施工图)
设计时间:2024
A:设计逻辑策略关注点1:针对“利用地形,土方平衡” 的设计方案生成逻辑
基地制约因素 | 基地的山地地形 |
设计方案 应对逻辑 | 利用地形特点,在优化土方平衡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打造山地医院建筑特点。 |
B:设计逻辑策略关注点2:针对二期新建建筑与原有建筑一期风格融合的设计方案生成逻辑
基地制约因素 | 一期原有建筑布局、形态及风格 |
设计方案 应对逻辑 | 平面形态采用与一期相同的“L”形母题,使一二期建筑融合整体。 |
C:设计逻辑策略关注点3:针对“空中云台”营造的设计方案生成逻辑
基地制约因素 | 医务人员与患者的诉求 |
设计方案 应对逻辑 | 在高空建立“空中云台”,提高就医体验,打造空中花园,构建全方位感知的立体景观,提升自然有机治愈力。 |
D:设计逻辑策略关注点4:针对护理单元与精神科疾病的设计方案生成逻辑
基地制约因素 | 精神病医院本身的医疗要求 |
设计方案 应对逻辑 | 根据精神病医院本身的要求和特点,创造性规划设计平面功能构成和医患分区。 |
案例二: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建筑主体已完成)

项目地点:深圳市南山区
用地面积:5.68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6.76万平方米
床位数:800床
设计单位: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德国盖博
主持建筑师:贾敬龙
设计时间:2021-2016
A:设计逻辑策略关注点1:针对“山水动脉、校城融合” 的设计方案生成逻辑
基地制约因素 | “山水动脉、校城融合”的设计要求 |
设计方案 应对逻辑 | 将医院设计成24米以下多层,多方位多视角与大沙河、校园景观相融合。采用“山水动脉、校城融合”设计理念,创造性解决医院功能与城市规划的有机融合。 |
B:设计逻辑策略关注点2:针对医院与医学院的共享与关联的设计方案生成逻辑
基地制约因素 | 附属医院与医学院的共享与关联 |
设计方案 应对逻辑 | 1、“重医疗”布置在西地块与“轻医疗”布置在东地块的划分符合资源共享的原则。 2、东地块“轻医疗”的科研功能与其东侧医学院科研功能直接对接,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与关联。 |
C:设计逻辑策略关注点3:针对消防、城市规划管理规定、医疗就医体验的设计方案生成逻辑
基地制约因素 | 消防、城市规划管理规定、医疗就医体验 |
设计方案 应对逻辑 | 1、在狭长用地设置景观通廊,实现消防、城市规划、医疗就医体验的有机融合 2、建筑高度24米以下建筑布局与南科大校园和大沙河河道景观有机融合。 |
案例三:深圳市湾区芯城人民医院(方案深化设计中)

项目地点:深圳市宝安区
总用地面积:2.3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9.65万平方米
床位数:500床
设计单位: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三分院
设计时间:2025年
A:设计逻辑策略关注点1:针对地下接驳与严峻的现状交通状况的设计方案生成逻辑
基地制约因素 | 严峻的基地现状交通状况 |
设计方案 应对逻辑 | 1、 梳理研究地上交通及各功能出入口的设置 2、考虑设置地下接驳空间,疏解交通压力 3、在门诊大厅南侧灰空间设置地上落客和上客区,疏解交通。 4、在卫健委协调下,与多方部门沟通,在基地南侧道路设置车行出口。 |
B:设计逻辑策略关注点2:针对狭长用地功能布局的设计方案生成逻辑
基地制约因素 | 狭长用地医院功能布局 |
设计方案 应对逻辑 | 1、医疗区与非医疗区南北布置,二者之间预留40米左右未来发展空间。 2、在体现形体“方形绿化退台”的基础上集约布局。 |
案例四: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佛山顺德区妇幼保健院)马岗院区

项目地点:广东省佛山市
总用地面积:7.75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26.36万平方米
床位数:1000床
设计单位: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三分院
A:设计逻辑策略关注点1:针对医院高标准要求的设计方案生成逻辑
基地制约因素 | 医院高标准要求 |
设计方案 应对逻辑 | 1、柔美的曲线造型与妇女儿童医院气质相匹配。 2、“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设计理念与妇女儿童医院气质相匹配。 |
B:设计逻辑策略关注点2:与西侧城市公园关联的设计方案生成逻辑
基地制约因素 | 西侧城市公园 |
设计方案 应对逻辑 | 通过下沉式广场建立关联,避免人车交叉 ![]() |
C:设计逻辑策略关注点3:与公交首末站关联的设计方案生成逻辑
基地制约因素 | 公交首末站 |
设计方案 应对逻辑 | 通过人行天桥建立关联,避免人车交叉 ![]() |
案例五: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综合楼(已投入使用)

项目地点:山东省济南市
总用地面积:2.38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8.7万平方米
床位数:800床
设计单位:深圳总院
合作单位: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三分院
设计时间:2022
A:设计逻辑策略关注点1:针对建筑体量与城市规划关系的设计方案生成逻辑
基地制约因素 | 建筑体量与城市规划关系 |
设计方案 应对逻辑 | 1、将主楼分解为2栋,体量减弱且降低建筑高度,避免遮挡千佛山景观视线的城市规划相关规定。 2、完整简洁的裙房处理,较好地解决了医院主立面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
B:设计逻辑策略关注点2:针对狭窄用地建筑布局与原有建筑有机整合的设计方案生成逻辑
基地制约因素 | 狭窄用地建筑布局与原有建筑的有机整合 |
设计方案 应对逻辑 | 1、主要体现在齐鲁医院新旧建筑总体功能整合的策略上。 2、18.7万平米体量在周围交通极为严峻的情况下,整个地块的交通梳理成为医院更新扩建设计的重中之重。 |
案例六:深圳市眼科医院扩建(发改概算审批中)

项目地点:深圳市龙岗区
总用地面积:4.35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9.9万平方米
床位数:300床
设计单位: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主创建筑师:贾敬龙
设计时间:2023-2026
A:设计逻辑策略关注点1:针对安静病房与水官高速噪音问题的设计方案生成逻辑
基地制约因素 | 水官高速的噪音问题 |
设计方案 应对逻辑 | 1、将两个主楼(病房楼和科研楼)错位布置,300床病房楼南侧布置,远离水官高速。 2、朝水官高速一侧不布置病房,布置医生办公区、交通核心和附属用房。 |
B:设计逻辑策略关注点2:针对预留发展用地选择的设计方案生成逻辑
基地制约因素 | 预留发展用地的选择 |
设计方案 应对逻辑 | 1、根据未来医院发展和周边地块开发计划,合理确定预留发展用地的发展方向。 2、基地西侧预留未来医院发展用地。 |
案例七:深圳市人民医院宝安医院(设计方案)

项目地点:深圳市宝安区
总用地面积:11.1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46.6万平方米
床位数:2000床(200床应急+1800床)
设计单位: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哈工大设计院
主创建筑师:贾敬龙
设计时间:2022年
A:设计逻辑策略关注点1:针对东侧11号地铁线(高架)噪音的设计方案生成逻辑
基地制约因素 | 东侧11号地铁线(高架)噪音 |
设计方案 应对逻辑 | 1、有安静要求的3栋病房主楼远离11号地铁线(高架) 2、 病房楼朝南布置,与11号地铁线(高架)有交角,可避开直接噪声干扰。 |
B:设计逻辑策略关注点2:针对狭长用地功能组织的设计方案生成逻辑
基地制约因素 | 狭长用地功能组织 |
设计方案 应对逻辑 | 1、以“中央大动脉”为共享轴,串联组织全域空间。 2、根据狭长用地和任务书要求,将南北狭长地块划分3个功能区。最南侧为200床应急治疗中心,最北侧为行政科研教学中心,二者之间为1800床综合医院功能。 3、打造平急结合的灵活应变体系(200床应急治疗中心)。 |
C:设计逻辑策略关注点3:针对“卓越中心”要求的设计方案生成逻辑
基地制约因素 | “卓越中心”的设计要求 |
设计方案 应对逻辑 | 1、共享医技平台与八大卓越中心复合、有机共融。 2、根据任务书及东侧医院主入口广场等因素,设置4个清晰的“卓越中心”,实现一站式服务。 |
案例八:深圳大学总医院(已建成)

项目位置:深圳市南山区
总用地面积:8.9万m²
总建筑面积:13. 5万m²
设计床位:800床
设计单位: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三分院
主创建筑师:贾敬龙
设计时间:2011-2017
A:设计逻辑策略关注点1:针对不规则用地的设计方案生成逻辑
基地制约因素 | 不规则用地 |
设计方案 应对逻辑 | 1、采用“S形连廊”与“梭形医疗街”的有机结合,完美诠释了医学与美学的设计逻辑。 2、南侧为2栋保留建筑,医院主入口设置在东侧,为医院功能展开提供了选择。 |
B:设计逻辑策略关注点2:针对保留建筑与800床新建医院关联的设计方案生成逻辑
基地制约因素 | 2栋保留建筑与800床新建医院的关联 |
设计方案 应对逻辑 | 南侧为保留建筑(办公教学和科研中心)经改造提升形成医院办公教学和科研中心。 |
C:设计逻辑策略关注点3:针对预留发展用地的设计方案生成逻辑
基地制约因素 | 预留发展用地 |
设计方案 应对逻辑 | 南侧为保留建筑,其北侧毗邻设置800床三甲教学医院,根据未来医院弹性发展要求,在北侧一期病房楼西侧,预留500床病房楼用地。 |
案例九:深圳罗湖区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方案深化设计中)

项目位置:深圳市罗湖区
总用地面积:1.69万m²
总建筑面积:14.67万m²
设计床位:860床
设计单位: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23年
A:设计逻辑策略关注点1:针对改扩建与原有建筑的多方关联的设计方案生成逻辑
基地制约因素 | 改扩建与原有建筑的多方关联 |
设计方案 应对逻辑 | 1、根据原有建筑布局位置、高度,确定防火间距和日照间距。 2、根据原有建筑功能,结合扩建部分的新要求,对新旧建筑进行整体整合梳理。 3、根据原有建筑图纸,对新旧建筑地上、地下建筑空间进行整合研究,提出设计落地对策。 |
B:设计逻辑策略关注点2:针对改扩建整体风格与城市景观融合的设计方案生成逻辑
基地制约因素 | 改扩建整体风格与城市景观 |
设计方案 应对逻辑 | 将新旧建筑外立面一体化设计并与周围城市环境相融合。 |
案例十:深圳市龙华区综合医院(已建成)

项目位置:深圳市龙华区
总用地面积:5.6204万m²
总建筑面积:35万m²
设计床位:1000床
设计单位: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ADITAZZ, INC
设计时间:2020年
A:设计逻辑策略关注点1:针对山地地形限定因素的设计方案生成逻辑
基地制约因素 | 基地山地地形特征 |
设计方案 应对逻辑 | 1、主体建筑以优美的折线契合地形环境,对山水景观形成环抱之势,近观山景,远眺水景,最大化利用景观资源。 2、建筑采用化整为零(采用L形母题)、因地制宜的布局方法和设计策略,巧妙解决山地医院建筑功能与疗愈的逻辑关联。 |
B:设计逻辑策略关注点2: 针对医院定位与周围道路交通情况的设计方案生成逻辑
基地制约因素 | 医院定位与周围道路交通情况 |
设计方案 应对逻辑 | 1、根据风向和周围道路、医疗资源布局情况,合理布置功能分区。 2、处理好重医疗(西侧功能区)与轻医疗(东侧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
C:设计逻辑策略关注点3:针对医患需求和人性化关怀的设计方案生成逻辑
基地制约因素 | 医患需求和人性化关怀 |
设计方案 应对逻辑 | 1、根据医患需求,在裙房屋顶设置约6000平米的屋顶花园,极大提升就医体验和创造了优美的疗愈环境。 2、卫生间设计了干湿分离模式。 3、在病房外墙设计了晾衣空间。 |
03
总结与展望
1、对基地制约因素进行缜密分析是总图方案是否成立的关键举措
1)有些方案缺乏对基地制约因素的分析梳理,未进行缜密分析的总图设计或依据性不足,致使方案成立理由不充分,容易在评审中被专家否决。总图设计应与基地制约因素建立关联,其中基地制约因素的正确分析和决策是方案是否成立的先决条件。
2)有些方案虽进行了基地制约因素的分析,但由于个人学识及知识结构欠缺等原因,对制约因素解读有误,进而所提出的设计策略有误,同样得不到理想的设计方案。
3)根据基地特点和设计任务书,梳理基地制约因素重要性排序,也是方案是否成立的关键。并非所有的基地制约因素都会对设计方案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2、从基地制约因素缜密分析中提炼原创方案的构思源泉
1)9大类(城市规划类、规划设计条件类、综合交通类、场地地形形态与竖向设计类、城市风向类、日照类、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类、地域文化类、其他类)基地制约因素清单为原创方案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构思源泉。
2)对基地狭长用地特征因素的解读可形成医院水平舒展的原创方案生成。
3)从道路交通因素构思中形成医院原创方案的生成逻辑。
4)从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利用疗愈空间的构想可以形成医院原创设计方案。
5)从岭南文化再现中,可以形成富有地域文化的医院设计方案。
6)从对苛刻用地条件的缜密分析中可以形成逻辑推理的医院设计原创方案。
7)从对山水景观的分析中,可以形成“山水”医院的原创设计方案。
8)从项目分期建设时序的分析中,可以形成医院弹性、可持续原创设计方案。
3、基地制约因素缜密分析与原创方案之间有着重要的关联逻辑
1)原创方案最核心的特点是通过对基地制约因素的精细解读,找出符合二者之间逻辑的独特解决方案。
2)基地制约因素的缜密分析与原创方案的生成有着一一对应的逻辑关系,对应关系的逻辑推理就是原创方案生成的过程。
3)日照因素与总图设计逻辑关联是通过规范、标准的规定建立的。
4)场地微气候因素与总图设计逻辑是通过软件模拟验证建立的。
5)消防因素与总图设计逻辑关联是通过消防规范的执行建立的。
6)历史文化街区涉及到的基地制约因素是通过对历史文化保护规划解读中与原创设计方案建立关联。
7)综合交通因素与总图设计的逻辑关联是通过交评数据化论证与原创设计方案建立关联的。
8)山地基地因素与总图设计的逻辑关联是通过竖向设计与原创设计方案建立关联的。
9)基地噪声因素与总图设计的逻辑关联是通过综合降噪手段与原创设计方案建立关联的。
4、对基地制约因素缜密分析是医院总图设计重要的设计方法论
1)通过第一部分对基地制约因素分类的梳理与归纳,可以看出,基地制约因素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既有宏观又有微观,既有城市规划又有建筑设计。笔者认为:设计方案的生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梳理分析归纳这些复杂要素找出对策形成方案的过程。即设计方法论。
2)设计之初,应梳理基地制约因素框架及要点,按重要性排序,抓大放小。
3)医院总图设计流程:第一步:了解城市规划与上位规划。第二步:分析基地内外制约因素。第三步:找出与项目密切相关的基地制约因素。第四步:找出设计方案与基地制约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五步:根据逻辑关系,结合设计任务书解决总图设计问题。
作者简介
贾敬龙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三院副院长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
巩晓昆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三院院长助理
高级建筑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