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医台科技有限公司

搜索
CHCC2024
筑医台资讯微信公众号
筑医台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枫叶正红老年养护院改造案例分析:从医疗建筑到养老设施

作者:雷啸光 物境建筑设计事务所(北京)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近期,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片区首 家民办养老机构——枫叶正红老年养护院正式开业运营。他是天津市滨海新区近两年来按照新标准批准建设并最先投入运营的医养结合型老年养护院。

项目名称:枫叶正红老年养护院

总建筑师:雷啸光

建筑师:刘春雨、李胜、郭华

心理咨询师:刘玥

施工指导:高贵锁


枫叶正红老年养老院石雕

枫叶正红老年养护院

近期,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片区首 家民办养老机构——枫叶正红老年养护院正式开业运营。他是天津市滨海新区近两年来按照新标准批准建设并最先投入运营的医养结合型老年养护院。

该养护院坐落在新区滨河路(原汉沽盐场医院院内),由盐场医院住院部改造而成,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50平方米,设计床位150张。该项目设计周期4个月, 施工周期6个月,目前该养护院入住率已高达90%。

物境建筑设计事务所(下文简称“物境”)以公益性设计的方式为该养老院提供了长达一年半的设计指导,经历前期定位策划、项目设计指导、 施工建设、筹备开业等阶段。老人入住后,物境每三个月回访一次,关注项目的每一个细节,进而可以从较为全面的角度总结该项目,以下是笔者想浅谈的改造项目的三个主要环节。

老楼内的设施设备

内部装修

前期定位策划

对于一个改造项目而言,进行充分的前期定位研究是至关重要的。物境在接到枫叶正红老年养护院设计指导任务之初,就对该项目进行了全面的项目定位,主要包含原始物业评估、运营服务评估、在地化客群研究等内容。

改造前的原始建筑是一个20世纪70年代中期建成的医院住院部, 无论是结构还是消防都不符合养老设施的要求。如何在符合有关规范的前提下优化改造路径、节省改造成本是该项目不同于一般物业评估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物境利用自研的相关工具进行了多次细致的现场踏勘,并绘制出了原始建筑设计图纸。其次,依据运营服务需求评估得出的运营内容和服务内容进行运营服务场景反推模拟,与业主一同拟定了较为完整的设计任务书。第三,将两者结合,通过多专业的整体协同设计,确认保证功能使用的重点改造空间、保证居住品质的重点使用空间、保证后勤服务的重点配套空间。第四,根据不同空间的重要性程度设定改造优化路径。最终体现的是该项目在硬环境改造的过程中依据合理的改造路径,确定重点改造的空间功能,前置改造中的相应难题,最终实现改造成本最优。

比如,在物业评估中,我们发现原始建筑为口琴式布局,整个建筑内没有符合单元式照护的公共空间,而运营服务的需求则是照护单元中必须有较大的空间作为公共客厅。根据物业评估的综合判断,同时前置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判断只有在房间端头设置大空间,才能既能满足空间要求又能够保证结构加固及改造的成本最低,且安全系数最大。

简单来说,是将原有改造设计线性思维转化成平台型思维,在设计前期除了设计单位积极参与并推进项目之外,还需要运营方、服务方、建造方共同协作,以此保证改造项目推进的合理性和完备性。

由于该项目位于汉沽老城区内,如何运营在地化养老机构成为前期项目定位的重点。基于对潜在客户群需求的分析,我们提出了“离家不离邻”的在地化养老理念,需要入住照护型机构的老人可以在机构内享受养老服务,对社区养老及居家养老有需求者则使用机构庭院旁边的日间照料设施。这样一来,既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也能将该项目的所有物业资源发挥到最大。

三层全失能介护单元平面图

改造设计指导

原始建筑物业分析 养护院改造前为原汉沽盐场医院住院部,由两栋相邻的三层楼房组成,南北侧均有成排 的平房为辅助用房,均建造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建设时间较早,建筑外立面样式老旧,而且有局部损坏,建筑内部水电供给、采暖设施及装饰装修等设备均已年久失修。

原住院部楼房为早期传统医院住院部设计形式,砖混结构,层高3.3米,中间走廊两边布置病房,由于结构形式限制房间开间,房间面积较小。每栋楼只有一部开敞楼梯,无电梯、坡道等 无障碍设施。由于建筑使用时间较长,内部结构已有老化迹象。原住院部楼 房内部无任何消防设施,所在院落无消防车道。

从建筑结构、设备设施、装饰装修等层面来看,原住院部楼房不能满足老年养护院的建设要求,需对其进行建筑结构加固、设备设施更新及内外装饰改造。

单元式养老功能气泡图

照护单元

外部环境

原活动室

内部庭院

改造后的活动室

改造工作出发点及设计特点 首先是引入分区入住及单元式照护模式。老年养护院在前期定位时就以高龄自理 老人、半失能老人、全失能老人为主要收住对象,因此设计初期采用老人分区入住的方式规避入住风险。不同楼层收住不同自理能力的老人,形成一层为高龄自理单元,二层为半失能介助单元,三层为全失能介护单元的格局。

单元式照护组团能够为老人提供便捷、丰富、安全的活动空间和居住空间。每层设置两个照护单元,两个照护单元共用一套辅助用房(护士站除外)。每个照护单元的人员规模较小,两单元 既彼此相通又相互独立,为护理人员的相互协作和居住老人的相互交流提供了方便,又保持了各照护单元的相对私密性。物境在设计初期提出的“家庭生活 与社会生活的延续”这一理念在单元式照护的空间组合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老人的居室空间能够极大地保证家庭生活的延续性,单元内的公共活动空间又是非常重要的社交空间。

单元式护理模式的好处很多:入住者的个性化护理成为可能;入住者的诉求更容易被护理者倾听,实现私密交流;入住者的隐私权得到保护,容易回归正常的家庭生活属性;入住者通过空间过渡更容易接触公共空间,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属性;入住者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体,唤起生活的热情和自主性;降低护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其次是差异化房型。为了更好地延续老人原有家庭生活属性,物境为他们的居住空间设计了多种房型。在对当地养老市场充分了解和认识后,物境在首层高龄自理区设置了部分套间,目前该 房型已经销售一空。

这种居住趋势我们早已有所关注,高龄自理者由于自理能力较强,对居住 空间的品质有一定要求,更愿意以单人间和套间的形式包房居住。因此在一些养老机构的自理部分,我们建议业主以单人间、小套间的形式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样的居住空间,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再次是医养结合保障。养护院建筑改造前是盐场医院住院部,这使得养护院更容易实现医养结合。盐场医院原来是一家职工医院,住院部闲置多年,此次长芦盐场和盐场医院出让闲置医疗资源,同时引入民资投建养老机构,既可以满足居民养老、医疗需求,还为医院带来了稳定的医疗群体,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这种由社会力量投资并利用医 院闲置资源改造养老机构的试验,也是 新区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方式的一次尝试。

老年养护院独立成院,与盐场医院(综合二级医院)门诊相距50多米,通过走廊相连,医院的医生可以非常便捷地为入住养老院的老人提供日常巡诊、慢性病跟踪治疗、检测等服务,与盐场医院实现资源共享;老年养护院与汉沽医院、泰达心血管医院建立了就医绿色通道,能够快捷地为脑出血、心脏病等急症老人提供紧急转诊;同时清华大学医学部和浙江大学医学部在本院建立了老年病博士生研究基地,定期来院为老人做健康指导,提供医疗保障。

最后是庭院设计及日间照料中心。养护院地处蓟运河畔,天然的河水空气净化,绿树青草自然氧吧,空气清新、环境优雅。毗邻繁华商业中心区,成熟健身娱乐文化广场便于老人融入社会。

养护院庭院中设有集体散步健身区,以及个性私聊空间,保证入住者拥有安全、宁静的生活,实现了养护院外部环境优势和内部闲适的庭院设计完美结合。

养护院平房区域改造成日间照料中心,提供养老、医疗、康复等多种服务,成为周边老年居民享受日间照料以及康复训练的场所。整个设计运用“养老环境系统化”的设计理念,完整结合政策、市场、设计、运营、服务、建造等多个环节,在低成本投入的情况下做到最合适的设计。

养护院改造前后对比 枫叶正红老年养护院由于原始建筑条件差,改造体量较大,所以改造施工难度大、改造成本较高。

一是建筑外立面对比。建筑外立面的形式和颜色的变化使得整个建筑焕然一新,与庭院的有序规划相结合,使整个养护院外呈现出温馨的居住氛围和惬意的休闲环境。

二是单元活动室对比。为了满足单元式照护的需要,我们因地制宜地将改造难度较小的空间位置进行加固改造,将空间扩大,开辟出大空间公共活动区,满足半自理老人就餐、娱乐等需求。

三是居室对比。为了降低改造难度,我们保留了大部分南向小开间房间,将其改造为老人居室,北向小房间则改造为照护单元辅助用房。

四是走廊对比。走廊里双层扶手无间断,方便半失能者在走廊里活动。居室房门在颜色上使用了深色,并留有视察口,方便老人找到自己的房间。


回访中的发现

物境承担的所有养老设计项目,在老人入住后每三个月都会进行设计回访,回访对象是护理人员和入住老人,主要是针对项目在使用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设计意图是否随时间变化有效落地等。

我们在回访中发现,以前的一些设计理念都停留在论坛上、书本上,真正使用的时候,很多东西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比如,在设计公共空间的时候,我们一心要在墙面上做点造型和花样,认为这种设计最能体现“设计的价值”,当好在没有这样做,老人入住后,自发的书画活动、摄影活动,早就将这些墙面变成自己的展示墙,反而这种方式更有生活气息。室外庭院的绿化在设计的时候也颇费周章,因为汉沽特殊的盐碱地质条件,很多植物无法种植,而当老人入住后,我们发现,凭借着老 人多年的生活经验,各种植物被打理得非常好,甚至还开辟出一块菜园,不少蔬菜就是老人自己种植的。

这些充满生活点滴的细节成为我们迭代设计能力的力量源泉,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养老设计的理念——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延续。

原居室

改造后居室

原走廊

改造后的走廊

改造类养老项目的心得

我们在近几年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改造项目已经成为目前养老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能够缓解城区养老资源的不足,以及由于城市中心土地紧张而造成的建设成本过大等投资矛盾,在盘活闲置物业、带动周边区域养老产业发展、为运营方在较好区域内较快进行养老产业布点等方面 都有着重要意义。

改造类养老项目因为受既有物业结构形式、建筑空间等影响,与一般意义上的室内精装修有很大不同。因为多数物业涉及建筑使用功能的变化,因此在结构抗震等级、结构加固改造等方面会有较大投入。在进行旧有物业改造时,一定要对原始建筑进行基本的评估,对改造难度和投资成本有一个大致了解,并且形成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既要满足养老机构的空间要求、消防要求等技术指标,又要因地制宜地节省改造成本,以免改造成本与工期超出原有预估,最终导致项目延后开业甚至无法顺利落地。

此书籍为收费书籍

1799阅点(¥17.99)

编辑:侯立萍

2019年10期

蝶变——医院改扩建之路

导航目录

近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