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医台科技有限公司

搜索
CHCC2024
筑医台资讯微信公众号
筑医台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智能化设备推动医疗服务变革

“患者的利益是医生考虑用哪种手术形式的决定因素,医疗手段不是医疗的最终目标,医生一定要端正自己的认识,适合用腹腔镜的就不应该用机器人或者开腹手术,适合用机器人的,就不应该选择另外两种。”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二科主任医师刘荣在接受《医养环境设计》杂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

HCD:《医养环境设计》杂志

刘:刘 荣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二科主任医师 

     

     “患者的利益是医生考虑用哪种手术形式的决定因素,医疗手段不是医疗的最终目标,医生一定要端正自己的认识,适合用腹腔镜的就不应该用机器人或者开腹手术,适合用机器人的,就不应该选择另外两种。”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二科主任医师刘荣在接受《医养环境设计》杂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

       截至2019年初,301医院肝胆外二科开展的机器人手术数量已经超过3000例,而且这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所有从事机器人手术操作的医生都要持证上岗,国内外很多医务工作者来到此处学习经验。智能技术虽然是时下的热门,但刘荣却用非常理智的眼光看待技术发展对医疗服务带来的影响,他反复强调,一切都要从患者的利益出发。

机器人手术示意简图


HCD:手术机器人是如何产生的?现状如何?

刘:手术按照形式可分为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的实施越来越少,一方面是因为开放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很大,另一方面,长时间从事腹腔镜手术工作会对医生的肩膀、膝关节等部位造成损伤,因此,手术机器人应运而生。手术机器人是一种工具,手术中需要配备两个人,而腹腔镜手术需要三个人,医生的配比不一样,而且机器人手术操作的人承担了开放手术3.5倍的职能和工作,对医生的要求很高。

       医院是高科技融合发展最好的地方,很多地方都需要机器人,像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今天要说的是腹腔镜机器人,国内现在有78台这种机器人,而这些机器人做得最多的是泌尿系统的手术,占腹腔镜机器人手术的一半以上,原因是泌尿疾病的腹腔镜手术技术相对简单,易操作,而肝胆科的机器人手术较少,因为肝胆手术非常复杂,要求每一个操作的人就像特种兵一样要熟练掌握各种技能。


HCD:能否介绍一下您所在科室开展机器人肝胆胰外科手术的背景?

刘:作为国内腔镜外科的先行者,我们的团队通过不断技术创新,创下了多个肝胆胰腺领域的首例,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理念”,还撰写出版了首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专著——《腹腔镜肝脏外科手术技巧与要点》。十余年的微创腔镜手术经验积累,我们团队在不断拓展腹腔镜手术范围、提高手术难度的同时,在微创手术的二次革命——机器人肝胆胰手术领域也再次抢占先机。相比腹腔镜手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拥有3D视野,具备灵活的操作手腕,使腔镜下精细的血管、肠道吻合等操作成为现实,而且能自动过滤人手的震颤,使手术更精确、出血量更少。机器人微创手术是未来腹部外科主要的发展方向,将取代相当一部分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成为众多手术的金标准术式。

       2011年11月15日,我们开展了第一台机器人胰腺手术,从那以后,我们陆续开展了各类机器人手术,从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肝脏切除术到胰体尾切除术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由浅入深,逐渐拓展机器人微创手术在肝胆胰外科领域中的疆域。科室也形成了以微创手术尤其是机器人手术为核心的技术特色。现在,我们的机器人手术总量已经超过3000例,并且达到了好几个第一:机器人年单机运转时间世界第一、年机器人肝胆胰手术量世界第一、机器人肝胆胰手术总量世界第一,以及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世界第一。

机器人手术现场


HCD:进行这类手术与原来的腹腔镜手术有什么不同?给医患双方带来了哪些便利?

刘:我经常提到“手的数量”是手术设备、手术技术进步的缩影。就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例,其实从1940年这个手术出现以来,其根本理念就没有改变过。但是在将近 80年的发展中,它的形态有了极大的进步,在开腹手术时代,需要四个人才能完成这样一台手术,手术台上一共有八只手同时操作 ;到了腹腔镜时代,三个人就可以完成这样的手术,也就是六只手;到了机器人时代,手术台上就只剩下一个助手,加上操作台上的主刀医生,也就是四只手就可以完成。从这个进步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趋势,就是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需要的“手术医生”一定是越来越少的。

       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必然要配合外科理念和方法的进步,机器人手术远不止是用新设备去复制开腹手术的步骤,它需要与它相配合的手术理念和方法,比如我们在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创立了“L 孔”“R 孔”这样的创新入路,建立了“1+1 胰肠吻合”“enbloc 淋巴结整体清扫”等技术,都属于和机器人手术相适应的手术理念和方法。其实要说便利,主要获得便利的是患者,恢复时间更短、术后疼痛更少、疾病预后更好都是实实在在的变化,所以,患者是外科手术设备进步的真正受益者。


HCD:说说您通过5G完成手术的经历。

刘:5G本身不是医学上的技术创新,但是可以解决医疗行业中很多的问题。我国现在医疗行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外科技术可以说是医疗技术里面地域差距最大的,我们中心今年做的机器人肝胆胰手术是全世界最多的,但是很多地方不仅享受不到手术机器人这种新技术的红利,连开腹肝胆胰手术量都非常有限,这就造成了患者容易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所以从5G技术落地以来,我就开始探索用这种新技术打破医疗行为的地域限制,一方面可以使患者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医疗行业面临的压力。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和通信领域的巨头强强合作,实施了首例5G远程动物手术实验,切除了一头小型猪的部分肝脏。这类手术在人体手术中属于难度比较高的。这次实验很成功,首先证实了5G技术确实可以解决远程手术的问题,手术过程非常流畅,延迟与有线通信相比也并不逊色。

       下一步,我们计划将这种新技术应用到患者身上,比如说我在北京,就可以为艰苦边远地区的患者实施手术。可以说5G远程手术、远程医疗解决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它也在解决医疗行业、甚至国家医疗政策层面上的困难,它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医生实操机器人做手术


HCD:咱们科室都开展了哪些智能技术的推广和培训工作?

刘:首先就是手术的智能化,我个人理解智能可以分为广义的智能和狭义的智能。狭义的智能就是严格定义的人工智能,除此以外,很多其他的技术也能提高医疗行为的质量和自动化水平,也可以将医疗人员从传统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比如虚拟现实3D打印等等,我把医疗中的这些技术称为“泛智能技术”。不管在人工智能还是泛智能技术领域,我们都进行了大量的推广工作。比如说我们提出了“去中心化”的医疗数据管理模式,将患者当作数据管理的节点,可以更容易地使用这些数据为患者服务。这个理念现在不仅仅是在国内推广,而且获得了国际范围的认可,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收录入国际标准的用例库,下一步还要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推广。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技术,比如利用智能重建的三维模型在手术机器人视野中与实体器官匹配,去辅助机器人手术 ;再比如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智能肝胆胰影像诊断和病理诊断系统,都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得到了应用。我们也会加速推动这些技术的应用,为医生带来更多便利,为患者带去更多福音。


HCD:医用机器人对医院人员配置、设备操作等有哪些影响和改变?

刘:我认为应该对医用机器人做出一个简单的划分,第一种是可以替代或辅助医生实施医疗行为的医疗机器人,比如临床决策辅助系统等 ;另一种就是不直接辅助医疗行为,但是功能与医疗行为相关的机器人,比如一些配药、运输的机器人等。整体来说,我认为AI是不会取代医生的,与其讨论AI是否大于人类医生,不如讨论AI+人类医生是否会大于现今的人类医生。但是AI可以把医生从机械重复的医疗行为中解放出来,从事更多的创新性工作,这对医院的人员配置一定会产生影响。至于不直接与医疗行为的机器人,也就是刚才说的第二种机器人,我认为随着其发展,是可以彻底取代很多岗位的,比如搬运、配药这些机械性重复劳动的岗位,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消失。这样的未来,还是非常让人期待的。


HCD:未来咱们科室的智能化设备将会朝着哪些方向发展?

刘:第一是实用化,因为目前很多技术还是实验性质的,下一步肯定要进行这些技术的转化,让智能技术和设备尽早服务临床 ;第二就是深入化,逐渐开始利用人工智能替代医生进行人体上的操作,这方面最终目的就是人工智能辅助手术 ;第三就是广泛化,很多技术是通用性质的,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可以相互转化,比如语音识别技术既可辅助医生书写病历,也可以帮助解答一些患者提出的问题,下一步我们也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我们医疗行为中的广泛应用。


此书籍为收费书籍

1799阅点(¥17.99)

编辑:侯立萍

近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