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医疗建筑属于较为复杂的建筑设计。在满足建筑本体功能之外,医疗项目会涵盖众多的大型医疗设备的特殊需求,这些需求导致职业对医疗建筑师的各方面要求要比普通建筑师要求高很多。
一个合格医疗建筑师的基本技能:
建筑美学、建筑功能布置(医疗流程认知)、空间认知(三维与多维思维构架)、建筑经济判断、建筑施工技术(墙身、节点构造等)、超前设计思想
正是医疗建筑的复杂使减震建筑更复杂,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减震建筑的难点在哪里。
一、什么是减震建筑
抗震结构: 抗震结构是结构系统在受地震力作用时具有弹性或塑性能完全承受垂直荷载。(允许建筑物有局部破坏)
减震结构:减震结构是使在建筑物底部设置的减震层产生大的变形的同时,通过阻尼装置等有效吸收地震能。(使建筑物继续保持使用功能)
减震设计要求:
柔性基础结构(叠层橡胶隔离层)、上部抗震结构(强度型与滞迟衰减型)、控制振动结构(调谐质量减震器)
减震设计不仅要抵抗地震的影响,还要满足地震时建筑本身的功能性,这一点才是减震建筑的本质。要达到这一点除了确保安全性之外,减小地震时的加速度和增加上部设计的自由度才是减震建筑的要求,而对于这一点医疗建筑是最需要的,但可惜也是最难的。
二、如何实现减震建筑
医疗的减震设计在国内兴起时间很短,国内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减震作品。虽然减震设计需求很明确,但受限于我国的发展阶段,减震医疗建筑的实现需要的前提很多,众多医疗设计院都在尝试摸索中,实现这一目标至少需要以下条件:
1、 彻底掌握国内医疗流程
大家往往会认为医疗建筑师很多,但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医疗建筑师并不多。医疗设计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仅仅参与过一两个医院项目的设计师不能称其为医疗建筑师,真正在这个领域从业多年的建筑师国内不超过百人。对比我国濒危重点保护动物大熊猫至少还有一千多只,医疗建筑师要稀缺得多。
2、对建筑本身深度把控
近些年设计市场对BIM的接触很多以至于大家对这个并不陌生。其实BIM设计只是给别人看的,设计本身就应当是三维或者多维的,换句话说对建筑师而言BIM仅仅是三维表达,设计本身就应该是立体的。
减震设计由于国内并没有真正成型的针对医疗建筑的标准图集,因此要求医疗设计师必须将结构与管线彻底装入脑海中。
3、厂家的支撑
有人认为减震技术在国内很成熟,甚至有众多减震厂家参与项目竞争。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表象,我国厂家提供的仅仅是隔震层中间的减震垫设备,至于减震相关的其它节点构造都没有相应的成品件,伸缩式栏杆、弹性伸缩式钢板、扶壁式变形墙等等。
三、设计案例
腾冲县人民医院
抗震节点在设计处理上与其他节点没有太大差别,看起来也基本一致。因此甚至一些建筑师也忽略它的难度。
建筑物跨过隔震缝的出入口的节点设计
从平面看两处可动结构体系之间的减震缝只是一个“L”型的断缝。
室内平面节点变化首先遵循两个原则:第一是确保滑动,结构移动时上部主体不会相撞,单边单向控制在400、单边双向600、双边800;其次是确保人员安全,保证钢板滑动时不会留缝让人掉下去。满足以上条件的构造措施才是成立的。
上述设计仅仅保证方案理论上可行,细部节点设计还应考虑国内施工方的实施水平,给出的节点措施还应符合国内施工的基本水平。
来源:第十七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医疗建筑规划设计及模块化建造创新方法和实践论坛
演讲嘉宾:何柏川,北京五合国际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健康医疗事业部总建筑师
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
版权声明:本文为筑医台资讯网站原创作品,如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此稿,请与我们的编辑人员取得联系,邮箱:wangshuo@zhuyitai.com,获准转载者请在转载时标注“本文来源于筑医台资讯网站”,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