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益复杂医院建筑,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医院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及维护等各个阶段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详情),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这三大问题:


无法实现BIM在医院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及维护等各个阶段的一体化应用,各阶段单独建立模型,并且各阶段模型不能兼容,造成重复投资和内容协调困难;


无法实现真正的BIM正向设计,无法真正体现出BIM的应用优势;


BIM在运营运维阶段的应用困难,很多医院竣工BIM存在数据不准确、数据过大难以运行等问题,还有部分医院老建筑补建BIM困难,难以发挥BIM在运营运维的最大作用。




造成以上问题的因素有哪些?我们又应如何应对呢?本文将从技术层面、经济层面、管理层面人员层面展开分享。



一、技术层面



问题


软件兼容性问题:目前市场上的 BIM 软件众多,但不同软件之间的兼容性存在问题,医院建筑建设的各个阶段可能会使用不同的 BIM 软件,这些软件之间的数据兼容性不足,使得 BIM 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传递和整合变得复杂,导致数据在不同软件之间的转换困难,数据交换和共享困难,难以实现无缝衔接。


软件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不同版本之间也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进一步增加了数据整合的难度。这给医院建筑全生命周期的 BIM 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模型精度差异:在医院建筑全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对模型精度的要求不同。规划阶段使用的软件可能侧重于场地分析和功能规划,可能只需要一个较为宏观的模型,而设计和施工阶段则需要更加详细和精确的模型。


设计阶段的软件可能更注重详细的建筑设计和性能分析,而施工阶段的软件可能侧重于施工模拟和进度管理。而运维阶段则需要包含设备运行状态、维护记录等信息的模型。这种模型精度的差异使得在不同阶段之间进行模型传递、整合、更新变得困难,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整和细化工作,增加了一体化整合的难度。


如何在保证模型精度的同时,提高模型的创建和更新效率,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数据标准不统一:医院建筑建设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如建筑、结构、机电、给排水等。不同专业在使用 BIM 技术时,可能采用不同的数据标准和编码体系。


例如,建筑专业可能使用一种编码方式来标识构件,而机电专业可能使用另一种编码方式。建筑专业和机电专业对于设备的命名和分类可能不同,这使得在整合各专业数据时容易出现混乱。


这就导致在整合 BIM 模型时,数据的识别和匹配困难,难以实现一体化管理。缺乏统一的行业数据标准,也使得不同项目之间的数据难以共享和复用,限制了 BIM 在医院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应用。


现有建筑实施 BIM 建设难度大:前期规划缺失,对于已建成多年的医院建筑,大多数在建设时未提前规划 BIM 运营,其空间格局、水电管道、消防设施等在历年运维过程中可能发生了相应改变,原有图纸资料与现场不符,在 BIM 建模初期需要不断通过现场比对来更新,部分隐蔽管线只能靠经验,无法准确定位,增加了 BIM 实施的难度和成本。


BIM 技术对硬件和软件要求较高,现有建筑实施 BIM实际项目中,可能仅能利用 BIM 模型实现部分功能,技术兼容性低,如空间规划和物流管理等,更多的运营管理需求因软件不能兼容而难以实现,例如能耗建筑能源系统与 BIM 的结合应用可能存在困难,限制了 BIM 在医院后勤运营管理中的全面应用。


数据安全问题:医院建筑涉及大量的敏感信息,如运营数据、医疗设备数据等。在 BIM 应用过程中,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解决策略


统一软件平台和数据标准


选择一款功能强大、兼容性好的 BIM 软件平台,作为医院建筑建设项目的主要工具。确保该软件能够满足规划、设计、施工等各个阶段的需求,并且能够与其他相关软件进行数据交换。


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编码体系,规范各个专业在 BIM 模型中的数据表达和管理。例如,统一构件的命名规则、属性定义、单位制等,以便在不同阶段和不同专业之间实现数据的准确传递和共享。


建立数据转换和接口机制


针对不同软件之间的数据兼容性问题,开发数据转换工具和接口,实现不同软件之间的 BIM 模型数据转换。例如,可以通过开发插件或中间件的方式,将不同软件生成的 BIM 模型转换为统一的数据格式,以便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一体化管理。


建立开放的数据接口,允许第三方软件和工具与 BIM 平台进行数据交互。这样可以方便地集成各种专业软件和设备,提高 BIM 应用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提高模型精度和一致性


在医院建筑建设的各个阶段,明确 BIM 模型的精度要求和交付标准。确保不同阶段的模型在精度上逐步细化,同时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建立模型审核和验证机制,对不同阶段的 BIM 模型进行质量检查和验证。确保模型中的数据准确无误,避免因模型错误导致的一体化整合问题。


选择统一的 BIM 平台和软件


选择一款功能强大、兼容性好的 BIM 平台软件,能够满足医院建筑建设各阶段的需求。该软件应具备良好的数据交换能力,能够与其他相关软件进行数据交互。


建立统一的软件使用规范和数据标准,确保各阶段的人员在使用 BIM 软件时能够遵循相同的规范,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编码体系


制定统一的医院建筑 BIM 数据标准和编码体系,涵盖建筑、结构、机电、给排水等各个专业领域。明确各专业数据的命名规则、属性定义、单位制等,确保各阶段的数据能够准确识别和匹配。


推广行业通用的数据标准,促进不同项目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复用,提高 BIM 技术的应用效率和效益。


建立模型协同管理机制


建立医院建筑 BIM 模型协同管理机制,明确各阶段模型的创建、更新、审核和交付流程。确保各阶段的模型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项目的实际情况,为各参与方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 BIM 模型的在线协同管理,提高各阶段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协同工作能力。



二、经济层面


合理分配成本


制定合理的 BIM 应用成本预算,明确各参与方在 BIM 应用中的成本投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成本,确保各参与方都能够承担相应的费用


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如政府补贴、银行贷款、企业投资等,为医院建筑建设项目的 BIM 应用提供资金支持。


量化经济效益


建立 BIM 应用的经济效益评估体系,对 BIM 技术在医院建筑建设中的经济效益进行量化评估。例如,可以通过计算减少施工变更、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等方面的效益,来证明 BIM 应用的投资回报率。


将经济效益评估结果向各参与方进行宣传和展示,提高各参与方对 BIM 应用的认识和信心,促进 BIM 的一体化整合。



三、管理层面


建立统一的项目管理体系


制定统一的项目管理流程和规范,涵盖规划、设计、施工等各个阶段。明确各参与方的职责和工作内容,确保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管理流程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建立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将 BIM 技术与项目管理相结合。通过信息平台实现项目进度、质量、成本等方面的管理和监控,同时实现 BIM 模型数据的共享和协同工作。


加强参与方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成立项目协调小组,由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参与方代表组成。负责协调各参与方之间的工作,解决 BIM 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争议。


建立定期沟通机制,组织各参与方召开项目协调会议和技术交流会议。及时沟通项目进展情况和 BIM 应用情况,共同解决问题,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建立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


制定激励机制,鼓励各参与方积极应用 BIM 技术,推动 BIM 的一体化整合。例如,可以对在 BIM 应用中表现突出的参与方给予奖励,如奖金、荣誉称号等。


建立考核制度,对各参与方在 BIM 应用中的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将考核结果与项目付款、合同续签等挂钩,促使各参与方认真履行 BIM 应用的职责和义务。


建立全生命周期的 BIM 管理体系


树立全生命周期的 BIM 管理理念,将 BIM 技术应用贯穿于医院建筑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运维等各个阶段。建立统一的 BIM 管理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明确各参与方的职责和分工。


制定全生命周期的 BIM 应用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的 BIM 应用目标、内容和方法,确保 BIM 技术在各阶段的应用能够有机衔接,形成一个整体。


加强参与方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成立由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参与方组成的 BIM 协调小组,负责协调各参与方之间的工作,解决 BIM 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争议。


建立定期沟通机制,组织各参与方召开 BIM 协调会议和技术交流会议,及时沟通项目进展情况和 BIM 应用情况,共同推动 BIM 的整合一体化。


完善合同管理和激励机制


在项目合同中明确各参与方在 BIM 应用中的权利和义务,将 BIM 应用纳入合同条款,确保各参与方能够认真履行 BIM 应用的职责。


建立激励机制,对在 BIM 应用中表现突出的参与方给予奖励,如奖金、荣誉称号等,提高各参与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人才层面



问题


专业人才缺乏:BIM 技术涉及建筑、结构、机电、给排水等多个专业领域的集成,需要跨专业的协作与整合,技术难度较高,实施过程复杂。BIM 技术的应用需要具备建筑、工程、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


例如,在规划、设计、施工等不同阶段,需要有专业的 BIM 工程师来负责模型的创建、管理和应用。但由于人才短缺,可能会出现一个人同时负责多个阶段的工作,导致工作质量下降,影响 BIM 的一体化整合。


目前,当前市场上具备丰富经验和技能的 BIM 人才相对匮乏,使得医院项目在推进 BIM 应用时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难以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求,影响项目的实施质量和进度。


培训成本高:培养 BIM 专业人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这对于医院建设项目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同时,由于 BIM 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人才的持续培训也成为一个挑战。由于费用的原因,培训内容往往侧重于软件操作,而对 BIM 在各阶段的应用流程、协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不足,导致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有效地整合各阶段的 BIM 应用。


培训不足:缺乏系统的 BIM 培训体系,各阶段的人员难以获得全面、深入的 BIM 知识和技能培训。这使得人员在应用 BIM 时容易出现操作不规范、方法不正确等问题,影响了 BIM 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即使有部分人员具备一定的 BIM 知识和技能,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对 BIM 的理解和应用水平有限。不同阶段的人员在 BIM 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方法不一致等问题,影响了 BIM 的一体化整合。


例如,设计人员可能不知道如何在设计阶段为施工阶段提供准确的 BIM 模型,施工人员可能不知道如何利用 BIM 模型进行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


各阶段的人员对 BIM 的认识和应用水平也参差不齐,例如规划阶段的人员可能对 BIM 的了解较少,而施工阶段的人员则可能更熟悉 BIM 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这种人员素质的差异也影响了 BIM 的整合一体化。



解决策略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 BIM 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开展培训课程、学术交流、实践项目等方式,提高现有人员的 BIM 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同时,积极引进具有丰富 BIM 经验的专业人才,充实项目团队。


建立 BIM 人才库,对项目参与人员的 BIM 技能进行登记和管理。根据项目需求,合理调配 BIM 人才,提高人才的利用效率。


加强培训和教育


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专业的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 BIM 培训和教育。培训内容包括 BIM 软件操作、数据管理、协同工作等方面,提高人员的 BIM 应用能力和意识。


鼓励人员参加 BIM 认证考试,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竞争力,同时也为项目的 BIM 应用提供人才保障。


培养和引进 BIM 专业人才


加强 BIM 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开展培训课程、学术交流、实践项目等方式,提高现有人员的 BIM 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同时,积极引进具有丰富 BIM 经验的专业人才,充实项目团队。


建立 BIM 人才库,对项目参与人员的 BIM 技能进行登记和管理。根据项目需求,合理调配 BIM 人才,提高人才的利用效率。


加强人员培训和教育


制定系统的 BIM 培训计划,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专业的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 BIM 培训和教育。培训内容应涵盖 BIM 软件操作、数据管理、协同工作方法、全生命周期应用等方面,提高人员的 BIM 应用能力和意识。


鼓励人员参加 BIM 认证考试,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竞争力,同时也为项目的 BIM 应用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