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医台科技有限公司

搜索
CHCC2024
筑医台资讯微信公众号
筑医台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蓝谷院区:生态宜人的绿色医院

作者:杨其林(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杨其林(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项目基地位于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南侧,距海岸线 1.4 公里。基地东西长 291 米,其中可建设范围 206 米,南北长 280米,占地约8.07 万平方米,四周均有城市道路相接,其中北侧山大南路为城市主干道。本项目按照“大专科,小综合”的模式进行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 10万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约7.4 万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病床数600张。


医院东北向鸟瞰图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是国家卫健委直管医院、山东大学附属医院,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蓝谷院区位于青岛市即墨市东部,占地面积约 8.07 万平方米,新建规划床位 600 张,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该医院的设立主要是基于完善青岛蓝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医疗服务体系,满足该地区科研人员及周边居民的就医需求,同时为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障。

本项目基地位于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南侧,距海岸线 1.4 公里。基地东西长 291 米,其中可建设范围 206 米,南北长 280米,占地约8.07 万平方米,四周均有城市道路相接,其中北侧山大南路为城市主干道。本项目按照“大专科,小综合”的模式进行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 10万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约7.4 万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病床数600张。


医院西北向鸟瞰图


设计思路

本项目以服从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强调医院各功能区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合理利用土地和空间,满足医院的功能需求,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消防、配套设施和环境要求等各种因素,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本项目努力建立宏观功能体系,串联功能流程,提高使用效率,创造优美的医疗就医环境。

关于医院的设计构想,建筑师期望创造一个与附近的山东大学具有同等标识意义的建筑体。医院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的治疗环境,为医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为居民营造一个绿色的休闲环境。

该建筑造型有机而柔和,周边绿色景观将建筑紧紧包围,建筑的屋顶花园又与庭院景观交织为一体,环境十分优美。本项目灵感来源于海滨城市景观花园,采用简洁流畅的水平带形窗塑造建筑立面,在建筑的特定位置,通过带形窗的变化让建筑更为灵动,在靠近主干道及主入口的位置设计了一些架空空间,把外围的城市环境引入建筑内部,让建筑形态显得格外轻盈舒展,远远看去,犹如一艘白色的生命之船驶向大海。


医院西南向夜景鸟瞰图


用地构思

地块西侧为观山视廊区域,此区域高差较大,不便于开发建设。因此,将此区域设置为绿化景观及停车场地。在地块西侧开设三条车行通道,其中两条可以直达地上停车场及地下一层停车场,另外一条结合较低地势可直接到达地下二层停车场 ;在道路交叉口及沿街位置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作为绿化景观场地,并将餐厅结合地形设置于西北侧地下一层,实现直接对外采光且正对绿化庭院。

外部空间充分尊重地形条件,通过建筑空间来顺应山体

地块东侧地势相对平坦,且首层标高与东侧道路标高基本一致,因此将院区主入口设置在东侧规划路,同时避开北侧城市主干道,以缓解交通压力。在院区北侧靠近急救中心的区域开设急诊出入口,与其他专科中心出入口分离,互不干扰,十分便捷。

在功能布局上,将综合医疗与心脑血管中心设置于院区中部核心区;将急救中心设置在北侧山大南路附近,便于识别且利于通行;将肿瘤中心设置在主医疗区的北侧,联系方便,交通便捷;将康复中心设置在主医疗区南侧,靠近南侧凤凰山体,较为安静且环境优美;将生殖中心与行政办公设置在院区东南侧,相对独立。


外部空间示意图


规划理念

理念一:利用地形高差特点优化场地。地块西侧高差较大,最大高差约 12.8 米,且此区域受观山视廊限制,无法作为主楼建设,因此充分利用地形高差,通过建筑空间来顺应山体,并预留室外停车场及绿化。其他区域相对较为平缓,且东侧道路标高约 28 米左右,因此将主楼首层标高定为 28 米,便于与道路衔接。

理念二:合理分区,百花齐放。院区规划以门诊医技区为核心,各专科中心围绕其设置,便于医疗资源的整合利用。各专科中心相对独立设置,且就近设置各自专属的出入口,互不干扰。最终通过三层的屋面平台将各栋建筑连成一个整体。

医院功能分布平面图

理念三:人车分流,便捷高效。院区内部人车分流,机动车在建筑外围就近直通地下停车场,内部为步行系统,减少车流和人流的交叉,既保证步行人群的安全,又保证机动车辆的便捷。院区停车采取地上停车与地下停车相结合的方式,以地下停车为主,地面临时停车为辅。入口广场附近设置地下停车场出入口,识别度高,便于车辆快速疏散至地下车库,缩短院区内部车辆穿行距离。

交通流线分析图

理念四 :绿色医院,生态宜人。本方案以绿色医院、生态医院为建设目标,并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规划设计中,力求营造和谐宜人的生态环境。其中以楼前景观广场为点,以中轴为线,以内部景观绿地及屋顶绿化为面,构成院区点线面结合的三级绿化系统,使建筑、绿化与人有机地结合起来。院区内部绿化主要围绕建筑及道路布置,通过建筑形体的退台以及底层的架空等设计手法,可以将外围环境引入建筑内部。

病房、患者活动区以南向房间为主,辅以少量北侧房间,且均有对外开启的窗户,医护办公用房也均为采光房间。


日照分析图


功能框架

在平面功能组织中,医疗街是整个医疗区的核心,是由垂直交通、公共服务、绿化景观等构成的立体空间。各专科中心均可通过医疗街到达各医疗组。

科学合理的交通流线设计对于医患人员和污物运输至关重要。患者经患者电梯进入手术区域等待,医护人员经卫生通道到达医护办公区,再由医护专用楼梯到达手术区,二者流线互不交叉。污物收集后,通过污物电梯集中运送至地下室污物暂存区存放。

护理单元内部采用复廊的布局形式,双走廊将平面分为南侧病房区和北侧医护用房区两部分,中间部分由护士站和治疗用房相连接,缩短护理流线。患者电梯厅与患者走廊相连接,医护电梯厅与医护走廊相连接,二者互不交叉,实现医患分流。污物电梯设于护理单元一侧,将污物汇集至地下室,实现洁污分流。病房和医护用房均有良好的日照与通风采光。


功能布局

地下室主要由放疗科、餐厅、地下停车场、设备用房及中心庭院五部分组成,停车区设置在建筑主体核心区,方便患者停车之后到达不同的医疗区域。餐厅设置在地下一层,结合地形高差与室外绿化景观相连,提升就餐环境质量。

地下室平面图

一些大型设备用房及医疗空间需要开设独立的出入口,为此,本项目将核医学科、急诊科、儿科、影像科等设置于首层,并通过一条开放的医疗街串联各医疗模块。将建筑首层顶部的建筑平台设置为室内与室外的过渡空间,结合架空区域,设置消防通道,满足消防规范。在不同的建筑入口处,通过建筑造型营造趣味性的公共空间。

将手术部设置于二层,同时将供应室、ICU、病理科、血库等相关科室同层就近设置,方便快捷,将特检科靠近体检中心设置,方便超声等检查的借用。同时,结合建筑外部造型进行巧妙设计,使得各科室均可直接到达室外休闲景观平台,为医患双方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体检中心结合室外平台及专用电梯设置于本层康复区,为客户提供方便。


二层平面图


门诊部结合室外景观休闲平台设置于三层,并将医疗街靠外侧设置,以获得最佳的景观视线及日照。将诊室设置于塔楼外侧,并结合采光庭院的设计,实现每个空间均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效果。候诊区设置于诊区与医疗街之间,作为由“外”到“内”的过渡空间。因此,门诊区便形成了依次由外部景观平台到内部公共医疗街再到候诊过渡空间,然后到达不同独立诊区的有机空间秩序。

病房区排布在三层以上,保证高度隐私的同时又创造了良好的景观视线。肿瘤院区、综合院区、心脑血管院区、康复院区及生殖院区五大病房区各自独立成区,互不干扰。通过垂直交通均可直接到达各自独立的门诊区及治疗区。

行政办公区设置于生殖中心的 6 ~ 7 层,面对山体,环境优美,较为安静。并设置专用的行政办公专用电梯,与医疗流线互不干扰。在建筑顶层设置可容纳 200 人的报告厅,与行政办公区合为一区,方便使用。

此书籍为收费书籍

1799阅点(¥17.99)

编辑:张鹏

近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