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滩院区门诊楼改造工程(设计)

使用单位: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设计单位:浙江华展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宁波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宁波市江北区人民路247号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滩院区内

建筑面积:本工程对门诊楼1~4层部分进行装修改造,涉及改造的建筑面积约7369平方米,外立面面积约3500平方米,屋面面积约2044平方米

鸟瞰建筑


项目区位

医院现址位于宁波市江北区人民路,“世界港城滨水核心区,重要窗口实践地”的三江交汇口,临近地铁2号线。项目周边有宁波老外滩、宁波美术馆等文化街区,拥有丰富的历史保护建筑群,地理和自然条件优越,与密集的城市环境融为一体。

改造前场地现状

曾经压抑的过道、冰冷的配色、严肃的医患关系构成了传统印象中令人紧张焦虑的工作及就诊体验。当医疗类建筑空间开始拥抱新时代,如何提升医、患在工作和就医期间的体验感、获得感、满足感,成为设计团队深度思考的问题。


01

医艺承扬 空间视心

浓郁的城市文化氛围中,医院将作为承载地域文脉的城市名片,取于城市,馈于城市,设计需要打造怎样的医疗空间来匹配项目属性,提升项目价值?如何改变患者对医院的传统印象,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加放松愉悦?

依托对医院现状的了解,打破单一的医疗空间模式,设计扩充了“去医院化”的概念,提出了“功能为前提,全方位关怀为目的”的设计目标,从空间功能、空间文化、空间细节、空间情绪四个角度出发,融合宁波历史名城记忆、城市多元艺术风情、自然生命力等元素,将现代医疗保健服务、艺术特色、自然特色结合,打造出一个有温度、有品质的去医院化医疗空间,也是生命健康理念的传达之所。

形态演变

大厅

自然元素的提取与演绎,“羽翼”是自由翱翔的符号亦是守护,同时营造振翅任翱翔,日出云开万鸟齐之境。

大厅

大厅、候诊区域、医疗街最大限度地预留采光区域,充足的光线照射进来,增加眼睛的光敏性也带来积极情绪。

医疗街

从电梯厅出来进入到空间内部,可以按照就诊需求通往不同的诊区。


02

医艺融合 在地溯因

以地域特色为脉络,前厅在设计上呼应宁波老外滩国家级特色步行街的文化之窗区块,“东方大港,艺术殿堂”,在场域的文化氛围之中建立起了人与空间之间的沟通。

进入前厅,弧形导医台区域作为整个空间的视觉聚焦点,引导两侧动线,让空间变得秩序井然。映入眼帘由下往上延伸的伞状立柱营造出层次感和视觉张力,和公共空间产生积极联结。

前厅导医台

天花穿孔铝板装饰如同涟漪的水波,也似浩瀚的星空,艺术化呈现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和信心。

一层医事办服务中心

公共空间的座椅组合,地面与天花的圆弧互为呼应,形成了休憩的空间。海蓝色的清透流动,带来新的空间想象,也增强了空间记忆点。

一层药房

从平面到空间,亲和的治愈力贯穿了本案的整体体验,木质条纹背景墙带来了温润舒适的空间质感,将品质感与温暖的生活感融合。

二层候诊大厅

候诊大厅安静舒适,大跨度的弧形背景墙采用温暖的饰面,引入自然光,让场景不仅是一个等候就诊的场所,也可以成为一个舒缓诊疗压力的空间。


03

借地造势 因地制“艺”

在浓厚的美学氛围中,不同色彩、笔触、画风对应不同气质,带来不一样的空间赋能和体验,为就诊空间分区的多元需求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是对患者就医体验的另一种探索和思考。

本案以空间框架为画布,以三江口汇流的水面作交界线,笔触的勾勒、晕染、渐变作为局部造型语言,目光所及,材质、色彩、灯光、氛围在此碰撞。

造型语言

一层医事办服务中心

通过视觉碰撞感强烈的波纹板和柔和晕染的灯光来打造视觉焦点,于材质、色彩以及艺术性的考究中构建空间的情绪表达,点燃氛围。

色彩应用

二至四层就诊过道

基于心理感受的色彩应用是使人心定神和的感官魔法,通过色彩的提炼,每层大胆运用不同的色彩,缓解患者就诊压力的同时,强化楼层科室记忆锚点,形成各个空间鲜明的导视作用。


04

医艺生辉 双重疗效

医疗空间的专业功能性一定是大于其美学意义的,但是设计美学在疗愈中的作用,却能为人们带来最不可或缺的情绪价值。以治愈和关怀的情感体验为出发点,通过松弛、疗愈的空间设计,全方位重塑患者的就诊体验。

就诊过道细节

温暖的木纹、雅致的色调、柔和的灯光应用在冗长的U型过道中,消解了以往沉闷环境和冰冷仪器设备带来的紧张感。

导视细节

局部点缀自然元素纹样的夹绢玻璃贯穿整个医疗空间,串联起空间叙事逻辑。

医学治愈疾病,艺术治愈人心。医疗空间正在逐渐融入温暖和舒适,空间设计的关键趋势是对“人”的关注,将医学与美学相结合,体现医学和艺术的共通之处。

设计团队成员

项目总协调:钟朝晖

项目负责人:张健

方案主创:陈慧、张健

建筑设计:江帆、胡意辰

装修设计:张从罡、陈慧、高凡、夏磊

结构设计:杜建刚、申屠刚

给排水设计:毛昱钧、郭旺春

暖通设计:余叶岑、顾弘宇

电气设计:周增亮、胡泽

智能化设计:干勇、何健伟

幕墙设计:周焘、朱昱妙、朱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