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宏惠医院的快速发展,老院区已不能满足医疗需求,新院区应运而生,并于2024年1月2日开启运营!

新医院一期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由科图一体化设计,开放床位450张。

项目位于都江堰市幸福街道彩虹社区,整个地块比较平坦,为其他服务设施用地,总用地面积为12191.06平方米,且呈平行四边形状,地块东北侧为医养地块,为建设单位所有,地块东南侧为多层住宅,西南侧为空地,西北侧为酒店,北侧为空地。

设计师深度探索医疗文化,希望重视建筑实用价值的同时,赋予建筑深厚的文化底蕴。设计从为患者及医者创造更美好的医疗生活体验出发,重视细节,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相融合,打造具有旺盛而持久的生命活力建筑。

项目秉承着“大专科、小综合”二级综合医院的运营体系,强调主攻业务方向,积极合理匹配资源,集中精力打造血液透析特色专科服务,并通过特色科室建设,带动专业、高效的综合医疗服务模式,满足西部人民健康需求。

项目采用统一设计的方式,总体布局功能分区明确,为医养结合发展做充分的考虑。

项目有两栋高层建筑:①号医疗综合大楼和二期康养楼。两栋楼之间采用空中绿化平台形式连接,使两栋楼之间联系更为紧密,从而提高了整个医院的运营效率,减低了医院的运营成本、人力物力成本。

综合医院和康养楼既可独立使用,又可相辅相成。康养楼可以借助综合医院的医疗技术与设备,使各自效率更高,功能更完善。

本项目最大的亮点在于挑空首层空间、裙房屋面休闲空间以及绿色连廊空间处理。

由于项目用地面积较小,室外活动空间少,所以需要通过巧妙的设计将活动空间极致化处理。

首先建筑主入口临近城市道路,入口广场较小,首层入口处挑空,不仅扩大了入口广场的面积,且此处也形成了门诊入口大厅的雨棚,可提供一个开阔的空间,用于门诊患者休闲等候。

其次对于一个医院项目,室外活动空间是十分必要的,在裙房部分,设计采用退台的形式使建筑与绿意花园相连,增加轻松惬意户外空间,无论烈阳还是下雨,患者都可以到此室外享受大自然的愉悦。

①号医疗综合大楼与二期康养楼之间采用绿化平台相连接,不仅使两栋楼联系更为紧密,也增加了轻松的户外自然景观空间。

医院主要有三个入口,西北侧的凉水井路设置医院的人行出入口和车行入口,作为人行与急救车出入口;距离此处往西40米,设置医院的车行出入口;东侧下风向设置医院的污物出口,实现洁污分区,人车分流。

医疗综合大楼建筑为东南朝向,病房大部分为东南向及西南布置,满足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住院部分均为一层设置一个护理单元,医生工作区域相对独立,医辅区均有直接采光通风。

整个建筑风格为现代风格,医养结合建筑尽量避免尖锐的元素,通过流线造型,使整个建筑充满着韵律感、生机活泼。

建筑立面裙房一二层采用石材,塔楼为外墙砖。这几种材质相互穿插变换,提升建筑品质。整体色调不仅给老人、患者带来温暖、阳光的感受,同时也给人一种沉稳、安静的感觉。设计希望通过色彩来平衡人体能量,如情绪、精神,愿建筑的力量能助力康复。建筑转角处增设有花池,让患者更贴近自然,并充分实现室内外情景交融。

①号医疗综合大楼和二期康养楼之间的绿化平台设置,促使整体屋顶花园具备连续性、共享性,给患者带来更健康、安全的活动恢复空间。

室内设计秉承“功能主义与美学融合”的现代风格开展,强调功能性、实用性和美学相结合,突出简约的外观和先进的科技元素,创造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舒适医疗环境。

以简洁、清新、线条流畅为主要特点,营造出现代感,减少过多的装饰元素,营造干净整洁的医疗氛围,同时兼顾医疗环境的专业性。

注重合理的空间布局、先进的技术应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融合。通过人性化设计、适老化设计、注意运行流线的便捷,管线经济合理、洁污分区与分流等工程技术要求,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高效的工作环境,创造一个医疗与关爱相结合的现代医院。

在色彩与自然元素选择上,充分考虑色彩心理学的原理,发挥自然光线作用,增加室内色彩表现,引入大量自然元素,营造亲近自然的氛围,有助于患者舒缓情绪。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都江堰宏惠医院

给老人、病患位置:四川省·都江堰

完成时间:2023年8月

给老人、病患规模:4万平方米,床位450张

设计单位:科图设计

设计范围:建筑、景观、室内、机电等一体化设计

现状:2024年1月2日投运

设计总负责人:甘霖

建筑方案设计:李顺、李家、陈秋圆、赵晓龙等

医疗工艺流程设计:张丽、窦婷节、侯琪

室内方案设计:王兆鹏、张阳、邓晓等

室内施工图:向朋、王吉、巨波、赵明亮等

建筑施工图设计:谢刚猛、万树勇、曹美华、罗佳、赵换崇、罗彦龙、陈琛等

专业机电设计:刘世加、刘佳力、罗均等

医疗专项设计:卢皓、罗霜等

景观设计:杨胜峰、张忠立等

软装设计:宗芮冰、胡警丹

摄影:杨胜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