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不仅单纯地治疗人们生理上的病痛,更要兼顾心理上的安抚。良好的医院空间环境设计不仅为医患创造愉悦舒适的氛围,还能缓解患者就诊的紧张与恐惧情绪,并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如何设计出合理的医院室内空间环境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

基于此,筑医台融媒体推出《人文·科技·环境——智造美好医院室内空间环境》专题,围绕如何满足医院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塑造更加人性化的环境氛围,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医院空间设计的创新与变革问题。

本次融媒体中心特邀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装饰设计所总建筑师张国强,共同探讨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创造出美好医院室内空间环境的无限设计。

访嘉宾

张国强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装饰设计所总建筑师

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室内建筑师、国际室内建筑师、设计师联盟会员、全国有成就的资深室内建筑师、1989-2009年中国室内设计二十年杰出设计师(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授予)、全国十佳医院室内设计师,现任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装饰设计所总建筑师、四川省勘察设计协会建筑装饰装修专业委员会主任、四川省建筑装饰设计评审专家团成员、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室内装饰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从事室内设计工作31年,主持设计了酒店、办公、文体、交通、医疗、住宅等各类型室内设计项目。

遵循“四个方面”

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医疗室内空间环境

良好的医院空间环境设计不仅为医患创造愉悦舒适的氛围,还能缓解患者就诊的紧张与恐惧情绪,并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张国强在采访中表示,医院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可以遵循四个方面,做到可持续发展。

遵循环境保护原则。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建筑装饰材料趋于节能化、环保化、生态化方向发展。装饰剩余材料能够自行降解,不会对环境构成永久性危害,一些材料甚至可以被回收、再利用。

具有生态环保特征且无毒副作用、无刺激气味、辐射率低的建筑装饰材料,适合可持续发展装修风格。

遵循“双碳”原则。节约常规能源技术已成为建筑室内生态设计的发展方向,主要的技术类型包括吸热玻璃、调光玻璃、保温墙等。

太阳能技术的运用,确保能源可持续利用,保护环境、维护生活环境健康。

地源热泵技术的运用,可达到生态型室内设计的标准,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遵循智能数字化原则。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建筑室内设计更加倾向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运用,包括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在现代科技的支持带动下,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对于5G技术广泛应用于医院设计,可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改善患者体验,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医疗服务。

例如,在数字化方面,可以利用5G技术进行远程检查,瞬间获得高清影像数据等。在智能化方面,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智能化调度和管理。在医疗网络化方面,可以建设医疗协同和信息共享等功能。

遵循装配式原则。装配式具有快捷性、通用性、美观性等特点。在时间要求极其短的应急医院建设中,可以彻底规避不必要的技术间歇,缩短装修工期,摒弃贴砖、刷漆等传统工艺。

装配式建筑采用标准化、系列化的设计方法,提高基本单元、建筑部品部件的重复率及通用性,满足工厂加工现场装配的要求,工作人员通过简单培训即可操作,并且有利于现场施工维护。

把握“五个属性”

建设符合未来需求的美好医院

美好,顾名思义,既美又好,是感官感受与功能感受的结合。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方面感受美好事物的过程与结果。

舒适的环境、便捷的服务、温馨的装饰、充满自然光和绿化生态景观的公共空间是人们向往的。墙面、地面的材质、候诊区的座椅质感、标识色调的视觉感受,乃至环境的声音和气味、医护人员的形象等,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的感受,这些感受共同决定了医院室内空间环境的特质。

张国强认为,在美好医院建设时代,医院室内空间环境应具备院感安全、防护安全、合理与便捷性、愉悦感、材料功能性等五个属性,切实感受患者及医护人员更高效、更快捷、更关爱的需求,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美好医院。

院感安全。增加装饰材料的整体性,减少缝隙或无缝。踢脚线、灯槽灯带、感应龙头、感应洁具等家居设计,是装修中不可忽视的细节,最能在不经意间透露出空间的精致与高级。

防护安全。为了避免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放射性危害,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通过对现阶段医疗建筑放疗中心防辐射结构设计和施工进行科学把控,从而创造健康安全的医疗环境。

在建筑临空部位,设置护栏是非常必要的。设计中,平台栏杆高度控制、扶梯加设防护栏杆等设计,有效避免靠近栏杆时因重心外移而发生危险。

地面是建筑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医院除了选择保证地面材料环保性之外,也应做到地面的高度防滑。特别是在医院的走廊、病房、诊所、手术室等区域,以免造成病患的二次受伤,在此基础上还应易于清洁保养、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合理与便捷性。关注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的紧密配合,医疗工艺流程的执行和优化,包括家具摆放和三级医疗流程的关系,标识指引和一、二级医疗流程的关系。

愉悦感。合理运用色彩、灯光、材料的搭配,体现功能空间的人性化思考。

在医疗空间中,总会充满紧张、焦虑、怠倦、恐惧等情绪,通过对色彩的掌握,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和心理。空间里好的色彩关系,可以使医护人员及患者产生对环境的亲近感,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

灯光变化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通过人性化的照明设计使得光线的色温与亮度等方面更贴近需求,为医院提供了更舒适的就诊体验。

材料功能性。不同的室内空间装饰材料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大厅、中庭、医院街、诊室走道、电梯厅等以病患、家属、医护人员为主,呈现人员复杂,人流量大的特点,主要以耐污易清洁、防撞、吸音的材料为主。

诊室、病房、病房走道等空间材料需满足院感要求、洁净要求,材料选择抗菌耐腐蚀、防撞并注意无缝处理细节等。

ICU、血透、负压病房等有洁净要求的空间,材料需满足洁净要求,材料选择抗菌耐腐蚀、防潮并注意无缝处理细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