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北部医疗中心建设工程,是贯彻落实海淀区“两新两高”战略,优化北部区域医疗资源配置,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快速发展的重点工程。作为北部最大的在建医院,正在加紧建设中,计划2024年8月底竣工。

一、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与北医三院共同运营

海淀区北部医疗中心项目位于西北旺镇亮甲店地区3号地块,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主要建筑层数地上6层,地下3层。

建设内容包括海淀妇幼医疗综合楼、北医三院医疗综合楼等,共设置床位800张,门诊量将达到每日4000人次,建成投用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两所医院在独立运营的同时,实现地下相互贯通,共享车库、市政配套等公共空间。

据了解,海淀妇幼将在北部医疗中心重点打造儿科、妇产科,北医三院也会引入运动医学、骨科等优势学科,并引入北医三院国际部,满足中关村科学城北区高端人才和国际人才的医疗服务需求。

据施工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二次结构、肥槽回填等施工,正处于外幕墙、内装修和机电、消防施工阶段,计划年底完成幕墙封围,2024年8月底竣工验收。

1052幅止水帷幕,让建筑稳稳“扎”在地上

项目采用1052幅止水帷幕包围基坑一周来阻隔地下水涌入,基坑内施打81口疏干井和帷幕外101口应急井进行地下水水位观测与特殊情况应急,诸多措施组合叠加才让基坑基本实现了外水不进,内水疏干。

为了让建筑稳稳“扎”在地上,项目还使用了近6000根扩大头抗浮锚杆,最终实现将建筑主体牢牢拉住的效果。

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为了让锚杆的地上部孔径小、下部孔径大,项目采用了承压扩孔钻头。这种装置位于钻杆前端,平时如同雨伞一样收起来,引孔完成后将安装好扩孔钻头的钻杆下入孔底。受到地基反力后,扩孔钻头像雨伞一样撑开,在土体里旋转搅碎土层,最终实现“上部成小孔,下部挖大孔”。

同时,搭配专用的抽排装置将孔内部的渣土抽取出来。这种方式效率更高,成孔质量更好,便于快速插入抗浮锚杆钢筋和灌注施工。

三、BIM+智慧工地平台,开启智慧管理新模式

项目采用BIM+智慧工地平台,包含智慧管理、智慧创安、智慧创卫、智慧提质、智慧增绿、智慧建造。项目管理人员可通过PC移动端登录平台,实施掌握现场情况。

通过对整个项目的总览,了解当前项目负责人、基础信息、大概进度、实时劳务信息、及环境设备统计信息,并通过BIM模型轻量化,展示当前项目模型,对整体项目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与项目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统自动同步数据,平台与子系统数据交互。后台数据实时存储,便于后期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