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改造工程项目具有专业性强、相关方复杂、管理要求高等特点,特别是近期住建委又对限额以下小型工程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分享改造工程项目的管理流程。

改造工程项目管理一般是由医院运营科室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通过项目启动会或邮件等正式形式工程部门提出改造申请,申请批复后,工程部门须进行需求采集、方案确认、评估立项、工程实施直至工程竣工验收并移交等相关工作。其基本流程如下。

1、设计单位选择确认

收到批复的需求申请后,工程部门联合设计、招采成本等部门进行设计单位选择,视改造紧急程度等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招标或直接委托设计。

2、相关方识别及需求对接

设计单位确定后,工程部门组织设计部门、成本部门与相关需求方(如使用科室、设备采购部门、信息智能化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等)对接,形成各专业设计要点及初步平面图,协调院区运营管理部门对项目准确定位,确定项目总控计划及完成标准。

3、现场勘察、原始图复尺

新的水、电、气、暖、消防以及建筑布局需求均会对原区域乃至原楼宇系统产生重要影响,故所有的提需,均须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并进行复核。涉及重大的改动例如外立面的改动须提前与领导沟通并按照管理要求向相关管理部门报备。

4、平面图及各系统方案初审

为确保需求完整性,工程技术管理人员须根据复尺及踏勘结果与需求方充分沟通,理清重点难点,而后进行最终平面绘制以及设计要点编制,设计院、设计部门、工程部门、需求方对平面、方案、设计要点进行联合审核,审核完毕后,各相关方负责人须进行会签,尽量避免方案颠覆性调整。

5、评估工期及工程预算

根据需求方提需以及工程部门、设计部门审核意见进行工期及成本估算,为确保估算的准确度,提供给造价单位的资料应尽可能详尽。

6、反馈给医院相关部门办理审批立项,同步进行平面、方案报审

将评估的工期(含招标、设计、施工周期)、工程预算反馈给使用科室或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相关审批流转,同步进行平面、方案报审工作,以便于后续实施有据可依,并按照审核意见修改平面及方案(如有)。

7、施工图设计及内部评审

平面方案审核通过后,设计部门立即开展施工图设计管理工作,全专业绘制完成后进行工程、设计部门评审,设计院根据评审意见及时修正图纸。

8、施工图外审(如超过限定规模)

如面积超过300平米或投资金额超过100万界限须进行施工图外审工作,审核周期须计算在整体工期内。

9、环、卫评报批(如需)

如涉及辐射防护等其他需要进行环评审批的项目须在施工图涉及完成后同步委托相关评价单位进行环评、卫评报告撰写及提交报批工作。

10、施工、监理等单位招标

医院相关管理部门可结合内外部审核图纸方案、技术要点、品牌及工期等要求进行施工单位招标工作,视地区管控要求以及管理人员配备情况进行监理单位招标。

11、施工许可报审/报备(视改造规模)

如超过300平米或投资100万界限须进行施工许可报审工作,如未超过须向所在街道/管理部门进行报备,施工单位选择后须按照政府管理要求进行施工许可报审或备案审查工作;医院可根据内部管理情况设置内部开工审批流程。

12、施工启动

按照招标技术要求对各参建单位进行宣贯,理清界面、提出管理要求及安全技术交底,形成会议纪要下发,避免实施过程中的推诿扯皮现象。

13、施工管理

按照住建委最新要求,压实建设单位主体责任,这就要求我们更加严格地进行项目管控。施工过程中重点管理范围、质量、安全及工程变更,进而实现工期及投资目标。

14、施工移交

施工移交一般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施工单位自查合格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监理预验收——整改——工程项目部验收——整改——提请政府验收——最终移交科室。

项目管理本质上是项目管理人员运用项目管理技术及专业技能通过资源整合、相关方管理、沟通管理等软技能,规避风险,对范围、进度、成本、质量等目标进行管理,最大化交付价值的过程。项目管理不重视流程、缺乏管理思维结果必然“缺斤少两”,过于强调流程不重视目标亦无法交付价值,故在管理中要张弛有度、掌控全局。

作者简介

于永志

从事工程建设行业10年,2021年加入高博医疗集团,现负责工程计划运营工作。负责了北京高博博仁医院核医学科、病理科、ICU、DSA手术室、PCR实验室、CAR-T实验室、流式细胞实验室、质谱实验室、病房等改建项目全过程管理;参与集团工程计划、运营、制度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