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份的时候,我来到了我们手术室39房间,是我们郑东院区中心手术部的两个DSA手术间之一,不知不觉,在这个手术间已经待了两个多月了。

一、初心

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新手”,我觉得我有好多东西要学,从如何登记,到如何“上墙”、“下墙”,如何扫描、如何抽高压注射器、如何打“参照”、“存图”、“放电影”、“转3D”、“点片儿”等等,当医生在房间里喊诸如“取消联动手推造影”、“取消3D”的时候我也慌乱过,面对上百种的耗材的时候我也焦头烂额过。

这里每一天都很忙碌,可这并不只是我的状态,还有每天和我搭档的同事、医生、麻醉等等,他们每天都和我一样,从清晨到晚上,曾有医生开玩笑给我说你看看我们天天过得是什么日子啊。是啊,他们要天天穿着厚重的不透风的铅衣,吃着射线,难道真的不累吗?并不是,可这就是我们工作,是我们的职责,就是这样一个手术间,承载着无数患者的希望,承载着我们的初心。

铅衣

二、日常

每天,这里要同时打开7台电脑,才能共同完成手术、麻醉、护理的各项工作。

这里承担着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心外科、感染科、肾内科、疼痛科等的手术。血管介入治疗利用最微创的方法解决患者病痛、肾内科在这里为尿毒症患者建立起透析的通路,疼痛科通过在体内植入电极减轻患者的疼痛......

2018年3月,郑东院区首例“TA-TAVI(经心尖主动脉瓣置入)手术”在这个手术间完成。

2019年3月,河南省首例“全植入脊髓电刺激手术”在这个手术间完成。

3D成像

三、患者

如何去感同身受?

虽然在手术室工作了很长时间,我只有在拔牙的时候躺在手术床上过,无影灯打下来,眼睛被无菌单遮住的时候,你才会意识到自己是一名患者。

这里有医生苦口婆心的给患者给家属说“再不手术就会死掉”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有下肢剧痛的动脉闭塞患者,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患者,有破裂会引起严重的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动脉瘤患者、有长期需要透析胳膊上血管硬化满是鼓的包的尿毒症患者,有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有饱受带状疱疹疼痛折磨的患者.......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疾病本身,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患者。

前一段,有一个14岁的神经外科的患者,脑袋上有一个长长的疤痕还没有完全长好,要做脑血管的造影,他有些紧张,我说你要不要听首歌(我们手术间中控屏可以放音乐),他说叔叔我想听谢春花的《只道寻常》,我说你还想听哪一首,他又说他还想听双笙的《大鱼》。

我想起去年一个30岁就患了癌症的患者,在术前我问她想听什么歌,她说她想听王杰的《安妮》。

我想躺在手术床上想听的歌,肯定是他们无比热爱的,能够给他们力量的吧。

柴静写过一本书叫《看见》,其中有一句话是:理解的基础是感受。

四 、Guiding

有一次,医生问我要一个“6F Guiding ”,我找不到,后来找到了,原来是它,我倒挺喜欢它的名字。

希望我们心中都有一个"Guiding Catheter",指引我们前进,让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不迷失方向,永远热忱,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