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美国经历过2次急诊(陪同学看病),基本都是放弃打道回府。因为两次均等了6小时还看不到医生,同学毛病都快好了。为何美国看急诊这么难?或许枪伤、外伤和车祸伤居高不下有关。
其实,美国急诊是严格遵循ESI分级,Emergency Severity Index,即急诊严重指数,来判断患者就诊的优先救治程度。因此,普通意义上的非致命性急诊还是去看Urgent Care更加方便。今天就和各位看官介绍一下这个ESI评分系统。
该指数由美国急诊医生Dr.Richard Wuerz和Dr.David Eitel在1998年始创并在小规模范围内开展试验。这两名医生坚信,急诊分级诊疗的原则是依据患者治疗的急缓程度,可以最大化使用急诊医疗资源,并保证重症患者不至于等待过久而病情恶化。
初期的试验效果非常惊人,因此这两位急诊科医生联合其它急诊专科医生一起修订了初始版本,并增加了ESI系统中的积点评分。
1999年5月分,ESI评分系统率先在北卡罗莱纳大学附属医院和波士顿布莱汉姆妇女医院的急诊开始全面实施,这预示着ESI正式进入大学附属的教学医院。在2000年,ESI评分又新增了儿科患者的评分标准,随后第二版本正式出炉并在其它5个包含非教学医院在内的医院中实行。
从1990年至2001年间,美国医疗质量与人类服务部门全面赞助了关于ESI评分标准可行性的研究,该研究在3个州的7个急诊室中展开。2003年,ESI第三版本出炉,其使用手册由美国急诊护士协会出版。目前急诊使用的是ESI第四版本。相对前三版本来说,第四版本在根据之前收集到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对评分细则有了更明确和清晰的说明。
各种研究和反馈表面,急诊使用ESI评分的意义在于:
1.运用该评分系统可以迅速辨识到那些需要立刻关注和处理的急诊患者。
2.该评分系统在有限的医疗资源内将患者迅速分为5类,医疗资源最大化使用。
3.使用ESI评分可以快速将患者分类改善拥挤急诊人流。
例如,ESI1级和2级的患者在到达急诊大厅后立刻转入重症室或监护室,而ESI4级和5级患者就可引导至快速诊疗区域进行就诊。
4.该评分系统可以改善医疗决策。
美国的急诊分诊护士都必须要学习如何按照ESI进行分诊并有规定的培训时间。因为对于分诊护士来说,如何精确地进行分诊在急诊就诊环节中至关重要。
上图中C步骤,判断医疗资源使用,在ESI明确定义为以下9类作为医疗资源:
心电监护、专科会诊、诊断试验(各类实验室检查、各类影像学检查、心电图)及治疗性操作(静脉用药、用血、及机械通气)。
以上通过举例ESI评分1、2、3的患者情况,可以看到对于急诊患者,护士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评估职责。
美国的分诊护士和急诊护士必须是有一定年数急诊工作经验再接受ESI分诊培训,北卡罗莱纳大学附属医院针对护士开发了1.5小时的现场培训和网上培训,通过考试才能上岗。像国内普通发烧感冒看急诊那种,基本就是被评为5, 只有等1、2、3的病人处理完了,或者在等待过程中病情逐渐发展到1、2、3才能优先看到医生。
相比之下,国内的急诊实在是太容易看到医生了。各位,如果在急诊等得不耐烦了,就看看这篇文章和刷剧吧,千万爱护珍惜我们的宝贵急诊资源。也请善用急诊资源和留给急需急诊救助的病人。当然,你感觉不对头时,到急诊寻求救助总是首选。
末了,推荐各位去美国旅游的人们,感冒发烧拉肚子还是看Urgent Care更加快速、高效且相对廉价。留学生的话,校医能解决的就在学校解决吧,或者也可以考虑读个医学本科,自己给自己看病。
作者的自我简介:
周璐靖 原华山医院静安分院消化科医生,美国医疗管理学硕士
I am 医生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仁济班)
华山医院静安分院完成住院医生培训,主攻消化内科
上海市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美国心脏协会BLS认证培训导师
I am 管理者
美国Marywood University医疗管理硕士
Geisinger Health System完成医疗管理实习
2015年归国创建瑞慈医疗集团诊所连锁事业部
曾主导组建筹建及运营3家综合门诊部(北上广)
曾担任瑞慈医疗诊所连锁事业部总经理和体检事业部副总经理
现任圆和医疗Cirle Harmony Health项目总监
I am 学术者
Zhou, Lujing, Heitner, et al. Doctor and patient perceptions on health care in Shanghai hospital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J]. Lancet, 2015, 386:S27-S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