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批复了《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新华社4月21日对《纲要》进行全文播发。

《纲要》共分为十章:总体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空间布局;塑造新时代城市风貌;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提供优质共享公共服务;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构筑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保障规划有序有效实施。

《纲要》在第六章“提供优质共享公共服务”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引入京津优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资源,建设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构建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增强新区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打造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城。

这一章共分为三部分。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部分,《纲要》指出:

高标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引进京津及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建设集临床服务、医疗教育、医学科研和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医疗综合体;加快应急救援、全科、儿科、妇产科等领域建设,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区域卫生应急体系和专科医院;全面打造15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达标率100%;加快新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智能医疗,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中心,构建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李晓江表示,“雄安建设一定是公共服务先行,前期一定是先把医院、学校等公共基础设施建好,再建设其他。”

时间倒推至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一时间,北京一大波医疗政策福利源源不断地涌向雄安新区。其中,国家卫生计生委就明确将主要发挥委属(管)医院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支持在雄安新区设立分院,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帮助雄安新区补齐医疗卫生服务短板。目前来看,除了在政策层面对雄安进行医疗支持外,北京各大医院在对雄安具体的医疗建设上仍处在规划中,包括分院、养老和康复中心、医学中心的建设。

受益于京津冀一体化,雄安新区在设立之初医疗服务水平就远高于周边地区。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侯岩带队到雄安新区,调研卫生与健康规划建设工作时指出,将做好委属(管)医院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支持在雄安新区设立分院。要按照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规划要求,推动“一院一市”合作尽快落地。

随着雄安新区建设的逐步推进,对其医疗建设的支持思路也日渐清晰——由前期的技术支持到建分院、医学中心,再到配套设施、制度的跟进。

2017年7月,时任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的王辰一行前往雄安新区进行调研。王辰表示,中日医院将密切关注新区建设进程,期望在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下,寻找新的发展定位,主动对接新区建设需求,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在专科医联体、远程医疗、科研合作、新体制医院筹建、医学培训等方面以实际行动呼应新区建设,实现国家战略布局和医院跨越式发展的双赢局面。

2017年8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北医院在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揭牌。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是距雄安新区最近的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承担着包括雄安新区在内周边地区约300万人口的医疗救治任务。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北医院的关键任务,就是借助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资源,为雄安新区周边提供医疗服务。

2017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赵国光透露,未来宣武医院将“落地”雄安,建设一所服务范围辐射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的现代化医学中心。

除上述项目纷纷落地雄安外,一系列配套措施也在有条不絮地推进。其中,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北京市卫生计生监督所,3所卫生机构也相继开始为雄安新区相关机构提供对口支持。

“雄安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样板城市,着力解决好城市人口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应有之义。” 李晓江说。

《纲要》指出,提升社会保障基本服务水平。以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为目标,创新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基本制度,完善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标准,加大投入力度。切实保障残障人员、老人、儿童的教育、文化、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统筹考虑养老服务设施配置,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和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劳动就业服务制度,提供多层次公共就业服务,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了解更多信息,请关注医学工程发展创新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