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记者 王小昭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医院周边道路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对此,医院设计师需要重新看待医院对周边空间的影响。作为一个过渡衔接的空间,医院外部交通状况良好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甚至会影响救治是否及时乃至最终影响救治效果。

同时,我国不同地域的经济文化环境导致不同地区的医院周边环境不同,不同的城市交通情况也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外部交通设计。然而,我们可以试图从这些形态各异的医院外部交通组织中找出设计师们解决问题的办法。

医院的外部交通组织的元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医院的出入口设计,包括主出入口、医护人员出入口、车流入口、货物出入口以及污物的出入口等;第二个方面是院内交通流线的设计,包括人流、车流、物流、污物流等;第三个方面是在停车落客、货物装卸的交通接驳区域的设计。

上述三个方面的总体设计原则,应该做到人车分流、车流单向行驶、落客区域与停车区域分开设置、污物流线和出口单独设置等等。

案例一: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

我们选取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为例,展示在一个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里医院外部交通的组织方式。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项目位于南山区的中心城区,基地为不规整的L 形,这样的外形不利于医疗功能的布置。项目用地三面临路,北临桃园路,西靠常兴路,东接南山大道,基地东北角现有地铁一号线桃园站,并规划有地铁十二号线,交通便利,场地平整。

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筑师在对医院进行设计时,要考虑与周边住宅楼、加油站之间的距离,考虑周边城市道路较为拥堵的情况,同时还要考虑门急诊楼与地铁站之间的衔接等问题。

对此,设计师设计了并行的门诊街与住院街,有效分流门诊与住院病人,避免交叉感染,并且在地下一层设计了专用的地铁接驳通道。设计师在基地南侧和东侧设计了下穿道路,并采用单向循环的方式,结合下穿道路分别设置住院区、门诊区专用交通接驳系统,也一并采用单向循环,提高进出车效率。

▲地下一层平面图,医院与地铁直接连通

南山区人民医院的人行入口和机动车接驳

与此同时,设计师结合南山大道设置医院专用下穿通道,避免南山大道北向掉头车辆造成道路拥堵,并结合下穿通道设置门诊区专用交通接驳系统,提高进出车效率。这种设计策略既可避免车辆在路边上落客造成的城市干道交通拥堵,又减少了患者的行走距离,实现无风雨接驳,患者可经过设置于地下一层的医疗街到达医院内的任何区域。

案例二:义龙试验区人民医院

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义龙试验区人民医院项目中,设计师面对的是一个颇具难度的环境条件:医院用地内高差很大,沿东侧市政路康宁大道向西侧逐渐升高,基地内高差近20 米。不平整的地面将造成巨大的土方工程量,这必然提高建造成本,同时对医院的周边交通组织造成困难。

建筑师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了立体的入口方案,方案尊重场地地形,合理利用基地高差,进行竖向设计,将医院各个功能出入口分层设置,通过不同高度的入口设计将交通流线清晰地分开安排,避免交叉影响。同时灵活的开口设置也相应地减小了开挖土方量,降低了工程造价。

出入口设置

出入口标高

医院外部交通组织的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优化设计需要综合考察基地区位和周边道路的情况,考虑地形、经济乃至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同时坚持医院交通流线简洁分明的原则,将不利因素转化为建筑设计的特色乃至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