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利润高、“诱惑”大
从血液透析成本来看,每个透析患者每次治疗需要的透析设备和透析耗材有:透析机1台(每天可透析2-3人)、一次性透析器1个、透析粉/透析液1套,以及其他的血管路、消毒液、内瘘针等。
根据已经公布的医院血液透析机耗材采购项目中标公告相关数据进行计算,透析一次的各类成本约为211元,在此基数加上10%的其他耗材价格,实际成本约为232元。
图表1:血液透析成本核算
血液透析成本核算
根据对全国血透收费的统计,平均每次透析费用在450-500元之间,正常情况下,每位尿毒病患者一年透析次数在104-146次左右(每周2-3次),全年最少需要花费5万元。而根据上述成本测算,每次透析所需要消耗的成本仅232元,医院给病人透析一次,所获得收益约248元,收益率超过100%。
即使在扣除场地、人员以及其他设备的费用,一个血液中心投资大概两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剩下的时间则是“纯赚”。另外,考虑到上述的招标价要比实际采购价高出20%,由此看来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成本可能更低,利润更高。
图表2:血液透析中心利润率水平
血液透析中心利润率水平
然而,透析还不是血透中心收益的全部。
首先是灌流业务带来的收益:虽然一般来说,病人根据各自情况不同每周透析2-3次,但在此期间,个人经济允许的病人还会做一做灌流,需额外支付500-700元。照这样算的话,血透中心利润率更高。
其次还有辅助药物带来的收益:由于病人在透析的同时还需要辅以药物的治疗,例如重组人促红素、小分子的肝素等,这些也将给血透中心增加一笔额外收入,尤其是对那些本身就有相关产品的企业所设立的血透中心(如常山药业)来说,利润更高。
血透中心:“咽喉之地”,大势所趋
目前国内血液透析中心绝大多数由公立综合医院发起设立,血液透析中心一般为医院的一个科室或为医疗科室的一部分。这种公有体制使国内的血液透析中心发展较慢、效率较低;这种投资性质也使我国的血液透析中心基本集中在城市的综合性医院,基层血液透析中心机构缺乏,大部分患者向综合医院集中,导致我国综合医院血液透析治疗能力相对不足。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血液透析中心只有4000多个,大医院排队透析的现象颇为普遍,保障老患者的透析需求都非常吃力,更别提应对新增加患者。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目前还有600多个县根本没有血液透析中心,无法满足透析患者的需求,因此建设血透中心具有广阔的盈利空间。
其实,独立的血液透析服务中心在欧美十分普遍,如DaVita公司在美国41个州的社区设立了1200多家血液透析服务中心,而美国公立医院机构运营的血液透析中心数量不到所有数量的1%。从全球血液透析行业发展来看,独立血液透析服务中心是血液透析领域的“咽喉之地”,也是未来大势所趋,所以谁先在终端布局,谁就优先获得话语权。
2014年国家卫计委发出《关于征求独立血液透析中心管理规范和基本标准意见的函》,从而打破了此前民营机构不得介入独立血液透析服务中心的成规。前瞻分析认为,在解决医保对接和医护资源的前提下,民营血透中心往往能够通过高质量的服务吸引更多的患者。首先,由于产出比较低,医院对于血透业务的重视程度不高,这也使得服务水平相对低下,而企业通过标准化的管理,服务质量会更高。血透属于标准化的服务,收费也一样,因此患者更容易接受企业开设的血透中心。其次,血透中心一般都开设在医院20公里以内的范围内,如果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能够即使送到医院,这样对患者的风险也较小。
民营血透中心加速布局
随着国家政策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血透中心的执业牌照也将快速向民营资本放开,目前可以看到有些地方已有试点,如山东威高(威海)、三生制药(辽宁锦州)、白求恩基金会(非营利性);三生制药更是与美国的DAVITA公司成立了合资企业,未来规划建成100家连锁性的血透中心。
另外,具有资金实力的上市企业如宝莱特、蓝帆股份、新华医疗等也纷纷开始布局血透服务产业;其中,新华医疗是制定未来规划最为长远的企业,血液透析服务中心的营业目标已经设立到了2020年,大有势在必得之意,有“肝素一哥”之称的常山药业也积极布局透析领域。
图表3:民营资本血透中心投资趋势判断
民营资本血透业务扩张策略
相关分析认为,血透中心前期的重点是跑马圈地的收购以及患者的覆盖,但是参照国外经验来看,未来的管理以及技术输出是必要条件,最终的模式将走向管理+病源+政府关系的综合整合,并不是有钱能够收购,就可以成就行业龙头地位的。随着大病医保政策落实,民营资本进入,参考美国、日本、台湾的经验,我们认为民营血透中心的发展趋势将是规模化、连锁化、社区化。
结合中国国情来看,进入独立血液透析服务中心领域最好的方法是与医院建立合作关系,由企业出资为医院建立血液透析中心,或者由企业承包医院的血液透析中心,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以此为主要的模式。
图表4:民营资本血透业务扩张布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