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提炼国内著名的几家民营独立血透服务机构负责人的观点,总结了在建设独立血透中心时应该注意的要点。

1.在CNRDS的统计中,我国的血透患者在近年已经有相当大幅度的增加,2016年血液透析患者已经达到了44.7万人。

2.根据CNRDS的登记,2016年国内的血液透析中心数量为4089家,腹膜透析中心为1100家左右。而根据专家的预测,中国在透析比例逐渐上升之后,应该需要1万家左右的血液透析中心。

3.最低配置20台设备的独立血透中心的预算在400~500万左右。

4.独立血透中心可以和血透机生产企业采取共建的方式,大幅度减少前期资金投入。

5.独立血透中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建设时应考虑环境保护、感控、临床设置等多种医疗和非医疗的因素。

6.独立血透中心要长远发展,须考虑和肾脏病科医疗服务的结合。

中国独立血液透析中心案例访谈

目前,我国的血透中心注册数量为4000家左右,正在试点的独立/连锁血透服务的公司和机构只有20个左右。

早期在这个领域开荒的企业,在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之后,他们对行业的理解和看法非常重要。以下是国内在独立血液透析中心早期耕耘的几家企业负责人和高层,从他们的角度谈谈民营企业在血透中心领域耕耘的经历、经验和问题


白求恩血液净化中心

2010年,卫生部授权白求恩基金会开展建立进社区、下基层的非营利性连锁血液透析医疗服务试点工作,北京达康医疗投资有限公司积极承接了项目的投资、运营与管理。

达康医疗创建了非营利性连锁“白求恩血液净化中心”,已在河南、河北、山东、江西等中部地区投资建设超过50个血液透析服务中心。

2010年,卫生部授权白求恩基金会开展建立进社区、下基层的非营利性连锁血液透析医疗服务试点工作,北京达康医疗投资有限公司积极承接了项目的投资、运营与管理。

达康医疗创建了非营利性连锁“白求恩血液净化中心”,已在河南、河北、山东、江西等中部地区投资建设超过50个血液透析服务中心。

最早启动独立血透中心项目

2010年,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由当时的卫生部委托“白求恩基金管理委员会”在全国部分省市,特别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开展进社区、下基层的非营利性连锁血液透析医疗服务试点工作。北京达康医疗投资有限公司积极承接了项目的投资、运营与管理工作。

2011年6月,达康旗下的白求恩血液透析中心在山东落地。当时卫生部在山东批复了六个民营血透中心,分别由达康在胶东建立三个,上市企业威高在威海建立三个。随后,达康在江西、山西、河北、福建、湖北、广东相继建立了几十家血透中心。

对血透市场的分析

当年,达康公司在项目启动时做过一个全国性血液透析市场的调研,结果得出透析患者人数是16万人。这几年因为政府对重症患者比较重视,包括重大疾病医保政策的推动,透析费用可以实现大幅的医保报销。

所以到了2016年年底,血液净化人数已经超过了50万。因为全国各地的收费标准是不一致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一年血透费用在7万到10万不等,乘上50万的血透患者人数,所以目前血透市场是一个350亿~500亿的存量市场空间。

按照日本和台湾患者的透析比例,中国应该有二三百万的透析病人。只是因为我国的透析资源分布不均衡,医保政策暂时没有那么好,患者的支付能力偏低,所以能够接受持续透析服务的患者并没有达到日本和台湾地区这样高的比例。

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更多血透中心的下沉,医保政策的完善,未来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血透比例还会继续提高,我国的血透患者数量将会持续增加。

政策开放前的问题

北京达康医疗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少波介绍说,在独立血透中心标准的政策出台之前,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第一个障碍就是资质。

每一个透析中心都要取得独立的肾科医院牌照,同时每新开一家血液透析服务点,还需要两个资质:医护执业资格和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定点资质。要获得这些资质,都需要经过当地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审批。陈少波说,卫生部门原来的政策要求,医疗机构必须运营一年以上才能去申请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定点资质。因为患者需要报销,肯定会选择具有医保定点资质的机构。所以民营血透中心必须空转一年,才能去申请定点资质。而达康希望取得卫生主管、医保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能够特批解决。目前,达康医疗的50家连锁医疗服务中心,已有三分之二以上获得医保定点资质。“这是卫生部为了解决基层老百姓透析难、透析贵而推动的试点项目。在试点过程中,碰到很多困难,包括与原有政策法规相抵触的地方,都需要不断去克服去解决。”陈少波说道。

参与中国独立血透中心标准的制定

无论是民营还是公立,无论是连锁还是个体的血透中心,都是为医疗服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偏远地区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不方便的问题。所以,从政策层面上来看,民营资本进入血透行业只会越来越开放。达康公司是第一家参与民营资本建立连锁血透中心的公司,并参与了独立血透中心四省省标和国标政策的制定,对政策的发展演变最有发言权。

2010年,达康公司开始试点建立独立血透中心,当时每个中心都要经过四级审批,一直到卫生部。而现在血透中心的建立只需要省级卫计委的审批,政策一直在开放。

不过,陈少波在介绍这些政策变化时,也谈到政策开放的限制。去年年底卫计委颁布的四个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中,检验中心、病理中心、医学影像中心的审批权限在县市级,而血透中心的审批权限在省级,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前三种机构的业务对象都是B端用户,只有血液透析中心是直接面向患者的。血液透析是一个容易发生医疗风险的服务,透析过程中病人的身体状况容易发生变化,透析过程的感染控制要求高,比牙科、骨科、眼科要求更高。所以,国家政策一方面希望行业开放,另一方面希望能够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有所控制。

在血透中心的行业标准中,国家做了两个要求。第一要求由省级卫计委审批,第二鼓励设立连锁化、集团化的透析中心,而不希望个体经营。因为个体经验的透析服务点抗风险能力差,自身管理能力差。达康在策划血透中心省标的时候,就放入了二级以上医院的救治协议和三级医院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协议,国标也做了保留。陈少波认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要求他们必须为患者提供服务。我国三级院前急救体系也要求公立医院,也包括所有的医疗机构,不能够把病人推出去。所以血透中心和公立医院谈合作协议的时候,他们是不能拒绝的。但陈少波也承认,在执行过程中也会出现问题。当民营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产生了市场化竞争时,会有一些拿不到台面上的阻碍存在。

目前的民营血透中心有两种模式,一是以肾病医院为主,血透中心为辅的医院模式,这是因为他们之前无法进行独立血透中心的试点,只能选择肾病服务加血透相结合。另外一种就是达康这样的独立血透中心。陈少波认为,民营资本进入这个行业时,如果没有相关产业链的经验,建议先采用肾病医院加血透中心。单独的血透中心管理要求和难度更大,盈利空间不足,投资回报慢。


爱肾医疗

爱肾(海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原威高血液净化集团副总经理颉任翔、高星和张永强联合创办的项目,颉任翔担任CEO,高星担任CFO,COO张永强负责线下透析中心建设和运营。

目前,爱肾医疗旗下除了有专注肾病慢性管理的爱肾网以外,也在海南省、云南省、广东省等省份申请了3家肾科医院和3家透析中心,其中2家肾科医院和1家透析中心已获批,首家肾病专科医院预计8月将正式开放营业。

爱肾医疗经历了国内血透中心从无到有的建立过程,但还是需要不断地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台湾是目前全球血透人数占比最高的一个地区,爱肾医疗团队也同台湾的血透中心保持密切的联系。2015年统计的台湾地区血透治疗患者有73000多名,每百万人透析数量超过3000。在2000年时,台湾的血透患者只有3万多人,十几年时间增长了接近一倍。目前内地的血透患者不到45万人,百万人血透人数平均不到400。2017年5月陈香美院士公布了一组数据:2016年CNRDS登记显示,全国血液透析中心数量4089家,在透患者447435例,新增患者75831例。

爱肾医疗 COO 张永强认为我国的血透市场还有巨大空间。按照这个比例换算,未来中国内地的血透患者数量肯定不止200万人,应该能到300~400万人,血液透析中心的数量至少要增加一倍,达到1万家上下。

台湾地区血透市场的快速发展,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医保的问题,经济问题在世界各国的血透领域都是首要的问题。

台湾地区在近年来实现了全民健保,民众的血透比例非常高。在70年代,台湾因为医保没有覆盖血透治疗,所以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死亡率也很高。在经过医疗制度改革和全民健保改革以后,再加上血透价格的下降,血透患者就实现了急速的增长。

第二,台湾地区的整体医疗环境包括医疗质量在亚洲,甚至在全世界都比较靠前,社区透析中心数量多。张永强为我们举了个例子,全台湾大概有六七百家洗肾中心(即我们所称的各类血透机构),其中一家拥有约100个中心的连锁血透机构被国际血透连锁收购后,透析质量排在全球该机构体系的第一名。由此可见,台湾地区的医疗质量,包括临床路径、患者管理、营养指导方面的工作都比较出色。

第三,台湾患者依从性比较好。因为透析患者大量的时间是在院外,透析之后对饮水量需要控制,还需要保持低磷、低钾饮食。如果患者依从性差,生命周期就不会很长。所以这三个原因加起来导致台湾的透析治疗率全球第一。

行业发展受政策影响巨大

内地的独立血透中心还属于起步阶段。在2016年以前,各省只是零星的开放了独立血透中心的审批,2016年年底国家文件正式发布之后才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到目前为止,能够查到和血液透析中心或者血液透析所相关的工商注册企业也已经超过了20多家。但是这只是工商注册,真正拿到了执业许可证,签约医保接待病人的独立血透中心的数量还不是很多。估计到今年年底,应该能有十家以上的新建独立血透中心开始真正运营。在2016年,国家已经把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办法,从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但是政策从中央传导到地方,时间和力度还是很难预估的。各地目前都有不同的执行方式,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执行中央政策,民营医疗机构可以顺利申请纳入医保。有些地方加入了当地的政策,新进入的医疗机构每年只会有几个窗口期,在窗口期内才可以申请。有一些比较保守的省份还是执行原来的审批制政策,原则上要求医疗机构至少运营已经一年以上,然后提供各种材料,还要根据医保的指标和份额才决定是不是纳入医保。因为血透中心和医保的相关性非常大,如果没有医保,企业会承担比较大的经营压力。

建立中心的经验非常重要

张永强谈到,目前血透中心最低配置20台血透机,加上房租、装修、基础医疗设备、血透专业设备、流动资金,总共需要600万左右。但是仅20台血透机的最低投入不一定能够实现盈利。

张永强认为,目前民营资本刚刚进入这个领域,最大的门槛在于缺乏专业的医疗运营团队和运营经验,包括临床和非临床的机构设置。

独立血透中心的投资运营团队大部分是从医院科室承包、科室投放的这部分人转过来,建立血透中心还在摸索阶段。独立运营和科室承包有很大的差别。在医院里面的时候,科室设计、感控、环境保护等都不用去考虑。而独立运营的血透中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方面都需要合法合规,才能保证不出问题。举个例子,曾经一家独立血透中心建设在了商住一体建筑的四楼,存在很大隐患。首先,没有考虑到电梯的问题。商场只有普通观光电梯,没有医用电梯。血透时患者的急危重症是容易出现的,没有医用电梯就无法使用担架。另外,血透会产生大量的废水,污水处理设备的环评也无法通过。还有与医疗相关的中心内部流程设计、感控、患者安全等更加复杂,运营人才的缺乏是血透领域非常重要的问题。

医疗服务和血透服务需要一并提供

独立血透中心建立起来以后,病人从哪儿来,这也是个问题。所以,独立的血透中心不能走大规模发展的路,必须对患者进行选择。

根据台湾和新加坡的经验,社区的血透中心一般会是20~30台的规模。这样可以让血透中心选择一些稳定的患者,让重症患者和手术患者到医院去。不能为了赚钱什么病人都接,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医疗风险。

张永强提到了政策管理中要求独立血透中心必须同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签订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患者救治医疗服务协议,以及同区域内三级综合医院签订血液透析慢性并发症诊疗双向转诊通道的医疗服务协议。这两种协议对独立设置的血透中心来说比较困难,因为公立医院血透室和独立血透中心存在竞争关系,要完成协议的签署比较困难,或者需要通过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才能完成。这些问题在新加坡、美国的血液透析中心是不存在的。因为当地的大型公立医院只负责患者第一次、第二次的透析服务,后续的透析都会在社区,有问题再上医院。公立医院的医生会定期主动或者被邀请到各种民营血透机构给患者进行评审。但这些情况在中国,至少5到10年内是不会发生的。

对医护团队的要求

血透患者的身体条件在长时间的血透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可能出现血管钙化或者血栓等并发症问题。这个时候就要多学科、有经验的医师和护士及时干预,及时进行溶栓和手术,这对医护团队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015年刘志红院士发布的英文白皮书数据显示,中国的肾内科医生才一万名左右,预计未来至少要增加5000多家血液透析中心。

根据《血液透析中心基本标准(试行)》规定,血透中心至少有两名医师,其中一名是必须是固定注册在本机构的肾脏病学医师,另外一名可以是多点执业的医师。所以,至少还需要5000到6000名医师,其中要有一半是中高级职称的医师。


圣仁康医疗集团

20世纪90年代,圣仁康医疗集团(成都康怡名仁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从两台血透机开始,在四川南充起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2016年获得奥博等国际资本投资后开始做扩大性的布局,目前控股了12家一、二级医院,主要的医疗服务内容有肾脏疾病的治疗和血液透析。

这12家医院的所在地以四川为主,布局西南西北地区,总共拥有400多台透析机。其中的旗舰医院——成都高新博力医院总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拥有73台血透机。在政策放开之后,圣仁康将在四川、西安、武汉等地区,围绕着诸如博力这样的中心医院,建立若干的独立血透中心,渗透到医疗服务不太好的地区。由独立血透中心提供透析服务,中心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同时,圣仁康集团更关注技术的发展和前沿,未来解决血透的终极方案已瞄准为基因工程,同时集团会在智慧医疗和基因技术方向上有更多前沿开发。

国内血透市场发展

陈实认为,目前国内的血透服务市场空间在500亿人民币左右,并已经进入竞争的红海阶段。国内的血液透析市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三甲医院和公立医院提供血透服务;第二个阶段是民营医院开始涉足血透服务;第三个阶段就是开放独立血透中心。

2016年底推出的标准和2014年公布的《独立血液透析中心管理规范》相比,实际上降低了血透中心的准入门槛。过去,必须要求拥有肾内科的二级以上医院才可以建立透析中心,而后来独立的血透中心只需要十公里范围以内签约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以及和三甲医院签订保证转诊的绿色通道就可以建立。所以,在当时这样的政策下,独立血透中心很难申请并经营下去。民营资本要建立血透中心,要么成为相关三甲医院或者二级医院的附属,要么里面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才能够保证血透中心能够合乎标准。

之前,圣仁康内部测算申请独立血透中心所花的代价和成本,和申请一个综合性的小医院的代价和成本是一样的,而且还要和其他医院签订不平等条约。在这种情况下,圣仁康医疗集团选择了直接申办民营医院。而政策放宽后,虽然现在也要求签订转诊协议和会诊协议,但是条款和过去有本质的差别。圣仁康在之前的布局是建设综合性的一二级民营医院,包含血透中心,叫做“小综合、大专科”。而现在申请独立血透中心所花的时间、代价、成本大规模降低了。圣仁康接下来会以目前的综合医院为依托,开始申请独立的血透中心作为分支机构。扩张成本降低了,血透中心也更容易走向基层。

血透服务是一个工业化的医疗服务

在圣仁康医疗集团 VP 陈实看来,成熟的血透行业,展现出来仪器化和工业化医疗的特性,是能够实现流水线作业的。所以,目前国家把血透中心放进了可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中,向民营资本开放。

血透中心的治疗方案、治疗流程已经成熟化和标准化。随着透析患者数量的增加,成本也大规模下降。所以,基于以上原因,血透服务的流水化操作比其他医疗服务更容易实现,才能形成独立血透中心这个产业。

用户选择到民营医院或者到独立的血透中心,其实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因为价格更便宜,第二是因为血透的标准化实现了低风险的医疗服务,完全可以信任更方便的民营血透中心。血透中心的门槛在于管理经验和医生的缺乏。既然血透中心已经实现工业化,我们可以和工厂进行对比。工厂的竞争力是对于生产良好的管控、流水线上的效率提升和PE工程师高超的技术。生产的管控就是医院的管理,流水线上的工人就是血透中心的护士,医生对应的就是工厂的PE工程师。有好的管理水平,以及高水平的医生和护士,就能持续提高“工艺”,提高血透中心的竞争力。目前而言最缺乏的就是有经验的医生。虽然血液透析服务已大致进入工业化进程,但还需医护人员对患者个体进行个性化治疗及调整,良好的并发症治疗能力成为民营血透中心的核心竞争力。


重庆澳凯龙

重庆澳凯龙主要服务于血液净化领域,主要产品包括血液透析机、血液透析用制水设备、血液透析耗材和连续性血液净化系统等系列血液净化设备,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医疗服务与医疗信息化为一体。

澳凯龙主要产品有:血液透析机、血液透析滤过机、CRRT、灌流机;血液透析用制水设备、消毒供应室纯水设备、检验科纯水设备、医用中央纯水设备;实验室超纯水设备。

近年来,澳凯龙开始布局血透医疗服务领域,已经运营和筹备16家血液透析服务中心。

澳凯龙作为国产透析机生产企业,其商业模式早就不局限于血透设备销售,而是销售、共建、方案支持、自建服务等多种手段并行来提升血透设备的市场占有率。在传统的销售方面,国产品牌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欧美和日本品牌。澳凯龙公司的血透设备已经抢占了部分市场份额,进入三甲、二甲等大型医院。公立三级医院对设备进行直接采购的需求居多,公立二级医院和非公立医院对于合作投建的需求居多。和小型医疗机构一起合作共建血透中心,是提升血透机市场占有率的另一种方式。而针对近年来逐步发展的独立透析服务市场,澳凯龙可以提供血透中心标准化配置、医护临床医疗支持、设备维护及使用操作培训、病人引流推广方案、运营绩效管理体系等全套方案及支持。

同时,澳凯龙也自建血透服务机构,建立了营利性“澳凯龙透析之家”连锁血液净化中心。

澳凯龙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人文、不同群体习惯打造单点的医疗服务特色,比如预约透析、旅游透析、专医透析、公益透析、自助透析、互助透析、众筹透析、可视透析等等。

澳凯龙未来的战略目标是“血透产品+血透服务+肾友生态圈”。从“澳凯龙医疗”立足血透产品、“澳凯龙透析之家”立足血透医疗服务、“澳凯龙肾友汇”立足肾友社群和生态圈,通过“肾之援”信息平台、“HCIS在线式血液透析服务平台”等互联网+医疗的平台建设血透数据平台。总结来看,就是通过投建(输出)血透中心,立足血透医疗服务,带动前端血透设备产销,延伸血透后服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