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宏伟 为道 ( 北京 ) 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编辑:侯立萍
河北省涉县滨河老年颐养康复中心拟建于振兴路西南侧,涉县第一中学西北侧,西侧现状道路滨河路是 S213 省道,东南侧紧邻规划路一中西街,距离涉县火车站 1.5 公里。规划包括康复医院、养护院、配套商业等,其中用于建设润亲源养护院的土地为 1.6 万平方米(24 亩),建筑面积 2.3 万平方米,床位数 360 张,土地用途为医卫慈善用地。项目区域交通便利,环境良好,市政设施完善,区位优势明显。
润亲源养护院-人视图
滨河老年颐养康复中心总图
构建新型的“可持续照料的医养融合”模式(CCDC)
润亲源养护院设计包括养护区、护理区、失智中心、临终关怀四大板块,形成持续照料的养老服务体系。康复医院与润亲源养护院毗邻建设,是一所大专科小综合的二级甲等医院。开设老年病专科、中医理疗科等特色科室,并开展老年慢性病防治和老年康复护理等专业的医疗服务。
润亲源养护院可提供自理、介助、介护一体化的居住设施和服务,使老人在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变化时,持续获得与身体状况相对应的照料服务。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能构建一种持续照料与医养结合的全新模式——“可持续照料的医养融合”模式(CCDC),旨在为长者提供一个终身幸福居住的家园。
针对这种新的模式,我们提出“五区五中心”的功能结构布局。五区包括:独立生活区、协助生活区、专业护理区、失智照顾区、安养关怀区。五中心包括:健康管理中心、康复保健中心、生活娱乐中心、运营服务中心、营养厨房中心。
观察老人生活的地方,去爱她、理解她,这就是设计的开始……
本方案在规划设计上根据用地现状、自然条件等,充分考虑建筑与基地及其周边环境的关系进行布局。该颐养中心由养护区与护理区两大功能组成,设计之初,设计师从人本主义角度考虑老年人的生活122 CASE 案例习惯与行为环境需求,摒弃传统养老院、老年公寓等空间单一的“一”字型布局形式,而采用双“回”字型布局。这种创新性的布局方式为本项目同时设置养护区与护理区提供了新的思路,不仅使两个功能体系各自成区相对独立,同时一些公共空间与功能又能很好地共用,从使用者与运营者的角度同时达到最优化的空间设计。
养护院首层平面图
养护院顶层平面图
养护院标准层平面图
建筑功能分布恰到好处
为了与东侧拟建医院建筑形成完整的街道界面,建筑主体沿东西方向布置,主入口位于南侧,面向一中街,而西侧则为一座大花园。
建筑首层主要包含门厅、接待服务、办公管理、娱乐活动、康复保健、中央厨房、餐厅、超市、多功能厅等公共活动空间,这些空间可同时面向周边社区的居民开放,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此外,首层还包括一个失智照顾中心。
二层主要包括两大功能区,北侧为护理区,南侧养护区。北侧护理区设有集中助浴室,中部相交处为开敞空间,是公共活动区及会客厅。
三层、四层为标准层,北侧护理区设有两个居住单元,南侧养护区设有三个居住单元。主要交通核设置在两大功能区相交的位置,使各分区都能方便到达。两个大的功能区分别设置公共餐厅兼活动厅,居室均配置阳台以方便老人种植花草,亲近自然。各居住单元间形成回廊,走廊侧面设有本层合用的助浴间、卫生间、洗衣房、储藏室、办公室等辅助服务用房。
局部五层设置特殊的照护单元及临终关怀区,设计师希望通过设置屋顶花园引入明亮的光线和丰富的景观,护理区的老人和护理人员可以到屋顶花园休息、聊天,充分享受自然。
地下一层设置员工餐厅、员工休息室、游泳池、洗衣房、库房、设备机房、地下车库等。其中员工餐厅、员工休息室等围绕下沉庭院布置,亦可充分享受自然的青睐。
失智照顾中心位于首层西南角,且独立成区,室外设有失智老人专享的记忆花园,给老人提供一个得以放松与接触自然的室外空间;多功能厅设置于西北角,有独立的广场和出入口,方便举行一些大型的活动与学术论坛等;沿街一侧设置超市,不仅可以服务于入住的老人,而且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老人的生活中,提升区域活力。
人性化的空间设计
设计师与业主的共同愿望就是为老人打造一个开放的生活环境,建筑内所有元素的设计都以方便老年人为目的。老人居室的阳台朝向东、西、南三个方向,不仅满足日照要求,而且居室获得了良好的自然通风和景观视线。
润亲源养护院的护理区与养护区的平面是两个相交的回字形,我们称之为双“回”字形。居住组团中处处体现人性化的设计考虑,这种考虑集中体现在注重老人们的交往空间、营造居家生活环境、实现无障碍空间设计和关注老人心理感受等方面。
注重老人交往空间:居住组团设有一个公共的餐厅兼起居活动空间,这里如同居住单元的大客厅,老人们日常的用餐、休息和娱乐活动都在这里展开。餐厅及起居活动空间旁边设有一个护理站及配餐台,护理人员能够随时照看到组团内的老人们,以一种非常自然的方式达到了节约人力的效果。走廊本身也是老人使用的公共场所,设计师将走廊的交通、活动等功能融合在一起,不仅使老人的活动、护理人员的服务更便捷,而且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
营造居家生活环境:将公共走廊在居室入口前放大为入户缓冲空间,是较为常见的设计手法。本项目以每两个居室为一组,通过色彩、灯光、家具的设计,将这里打造成了入户的专属空间。居住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布置居室空间,打造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在居住单元内,无论是楼廊还是活动厅都设有大面积的落地窗,充分引入自然光线和室外景观,有助于老人感知季节和天气的变化。
实现无障碍空间设计:润亲源养护院的所有空间,像公共活动区、康复保健区、餐厅、助浴间、老人居室等,都符合无障碍设计的标准,门槛是平的,便于老人行走、轮椅的移动、床的移动。庭院两侧是宽阔的走道,方便老人在护理人员的视线范围内自由走动,走道墙壁上专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设计了扶手。另外,针对不同自理程度的老年人我们提供不同的照护服务。
关注老人心理感受:在居住单元室内空间的布置上,设计师还充分考虑了老人在心理层面的感受。例如,公共的餐厅及起居活动空间并不是面向走廊完全开敞的,而是用半高的柜子进行了适度的分隔,这一方面能够给在餐厅及起居活动空间中的老人们踏实稳定的感受,避免身后有人走动给他们带来的干扰和不安全感,另一方面也能够对面向餐厅及起居活动空间开门的老人居室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保证室内的私密性。
通过以上细部设计,折射出空间对于设计的要求,可以像音乐、如艺术、又或者像诗歌,而涉县润亲源养护院的设计想要传达更多的是情感。正如著名建筑师彼得·卒姆托所说:“建筑具有自己的领域,它与实际生活存在着物质的联系。首先是生活的容器和背景,敏感地容纳地板上脚步的节奏,容纳工作的专注,容纳睡眠的寂静。”
注重绿色建筑设计
我们提倡被动式节能,建筑采用单廊、局部双廊、小进深的平面布局形式,底层局部设有架空层,回字形建筑围合出内庭院,这些设计均有利于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充分适应并利用了当地气候条件。
建筑外墙利用凹阳台起到遮阳作用,建筑内部设置新风热回收系统,还包括屋顶种植、环保建材、透水性地面、LED 灯、生态多样性和本地植被景观、雨水回收用于景观、绿色智能化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