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医院后勤为适应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而进一步进行的管理创新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代表着当代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信息化管理不仅促进了医院后勤的管理建设,同时也成为医院后勤服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然而,我国一些医院后勤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只为拿奖评优的“面子工程”,并没有达到医院管理所有信息化流向、整合、数字分析完全顺畅的的目标。
信息化建设,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它在实际操作中难度大、涉及面广、资金投入量大、耗时长、建设高度与院长决策和管理领导层领会程度直接相关,医院的信息化工程建设历来被视作院长工程、一把手项目。
那么,造成了这一医院建设工作走入“面子工程”的误区原因有哪些?归根结底,不但由于医院管理者没有把控好信息建设与资金使用,还在于我国国家标准、制度的空白缺失。以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为例,在重建设、轻维护的整体国家状态下,系统建设标准不一、集成度不高、缺乏对系统运行的检测和评估等都是目前行业常态。对此,相关专家认为,在相关国家标准未出台的情况下,医院首先可依据相关行业标准来执行操作,在行业标准也未落地的情况下,医院首先应形成自己的建设标准。
首先,好的医院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将该账单危险系数降至最低。爆炸、火灾、交叉感染,水电气安全输送,学生跳楼,病区盗窃、盗婴防范,病例、生物档案管理甚至伤医、纠纷等涉及的是一大笔医疗、护理、治安、食品卫生、消防等医院后勤安全账。如果从综合报警系统、设备安全管理系统、巡检管理系统三方面构建起医院后勤安全的主业务。以综合报警系统为例,采用短信报警方式,将会为基层工作人员在人力、技术的基础上再添一双眼睛,从而解放一把手,更好管控基层员工、评估人均工作量。
其次,管理效率提升后,信息化积累的数据也不应忽视。医院可以将设备维修过程及数据测算工作时长、工作量精确考核至人,从而为物业外包人员预算、资金调配及供应商考核奠定了基础,还可实现成本核算入科室;能耗数据分析则可通过水电的有序计量统计明确排查设备故障、隐患等;智能点餐系统则可记录病患在院期间的饮食数据,还可基于此对其院后的康复治疗饮食提供指导建议。
此外医院还可以从后勤信息服务化入手——通过引入耐洗电子芯片和工服管理软件及自助取衣机等先进机器,告别人工清点分发的手工作业时代,实现医院布草、白大褂、洗手衣、隔离衣等建档、仓储、发放、洗涤、回收等的全面系统跟踪,并通过记录洗涤次数、丢失判断、报废等实现医用织物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当然,我们需要看到,医院后勤化建设虽然有国家和政府政策的多方扶持,一些先进医院已经积累到众多有积极意义的尝试,但是医院后勤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化不断更新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就能完成的,因此做好规划很重要,可以分期、分批、分阶段的投入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