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儿童医院现占地面积28086平方米,建筑面积44651平方米。配置系统的科室专业,编制床位1742张,2016年门急诊量229.3万人次。南京儿童医院急诊综合楼位于院区入口处,设置有专用的急救车绿色通道,院前平坦宽敞,通道畅通。 日间急诊需要先到门诊预检,符合急诊要求的可挂号就诊;夜间在急诊部设分诊处,采用五级预检分诊标准,按病情轻重程度就诊。


1、功能布置

▽ 南京儿童医院急诊综合楼楼层分布 

2、交通流线组织 

南京儿童医院的急诊部是结合住院的内科急诊综合楼,功能布局上采用了垂直方向分区的方法,基本每层是一类的功能。垂直布局的优点是每层的功能比较专一,各个功能区的相互干扰减少,各层平面布置见下图。而陪护家长反应的主要问题是流程稍显复杂,主要通过电梯和楼梯联系上下交通,就诊过程需要前往不同楼层。

 

垂直交通流线

垂直方向布局方式一般用于急诊楼,对比南京儿童医院和北京儿童医院的布局,主要区别是急诊和急救是否分层设置,各自有以下的特点,见下表。急诊楼形式常合用急诊急救入口,需注意流线组织,缩短急救通道距离,减少急诊与急救人群集中。

▽ 急诊与急救设置形式对比

垂直交通系统,主要包括了电梯、楼梯及坡道。大部分的急诊部各功能空间都布置在一层平面上,电梯主要是为急诊病人向其他部门转诊使用。布置的基本原则是方便患者使用,各个垂直交通空间都应当明显、易寻找。一般设置在水平交通节点附近,或建筑的端部。主要的交通电梯应当醒目,一般靠近出入口,或设置在大厅、急救区和留观区附近。 

在垂直方向布局的急诊部中主要使用电梯,楼梯主要作为疏散用途以及高峰期使用。电梯厅应尽量独立设置,避免跟其他水平交通通道发生冲突,见下表。电梯厅门口应适当设置等候空间和座椅。

▽ 垂直布局急诊部电梯厅设置方式对比 

医梯和客梯尽量不要设在一处,以免人流混杂,产生空间阻塞,影响救治。当医院建筑中经常有病床和轮椅出入的地方如果出现高差,可以用坡道进行联接,但不宜过陡,并需做防滑处理。 

物流中有一条垂直流线,就是自动化物流系统,是现代医院广泛采用的一种高效的物品传输方式,能够减少人工运送物品的工作,使医护人员减轻负担、专心护理,同时也能提高效率、防止物品交叉污染等。随着我国医院建设标准不断提高,适宜的医院物流系统一定能成为医院的基础设施,在儿童医院急诊部中能够提高效率、节省人力物力的措施尤其关键。但物流传输系统需要设置水平的设备夹层和竖向的管井,并且进行相关的数字化管理,对建筑空间、结构和电器设计都有更高的要求。下图为调研中南京儿童医院急诊部的气送物流传输系统。

▽ 南京儿童医院急诊部物流传输系统

 

3、建筑空间

▽ 南京儿童医院建筑空间

 

 

4、急救流程优化 

急救流程是急诊部中最重要流程之一,要求最快捷的流线到达抢救室,是儿童急救的重要环节,是院内抢救的第一关。

▽ 南京儿童医院急诊部入口流线分析 

南京儿童医院急诊部采用综合急诊楼的建设形式,每层面积较小,急诊急救合用入口,但入口处挂号收费的位置值得探讨,如图所示,排队的人群会影响到入口的通畅,急诊的人流进入后寻找挂号处也会穿过此区域,红色为急救流线,可以看出由于交叉而受到干扰。尝试改变入口处的布置形式,将急救流线设计更为便捷,具体措施见下图所示。 

原门厅位置设计了一个二层通高的小型中庭,但在调研中发现实用性不足,一层停留者较少,二层输液区位封闭设置,使用人数也较少。故考虑取消原中庭,将挂号收费、办公票据的空间挪到此处,将急诊部入口右移,这样急诊人流和挂号收费排队主要在左侧区域,而急救流线在右侧,可相对独立的直达抢救室。

▽ 南京儿童医院入口流线改善策略 

 

另外现状的取药和化验室前方空间为交通厅,未设置等候座椅,只能站立等候。观察发现上方入口通向院内,使用人数很少,此处主要人流为左上方卫生间人群,因此在预留足够疏散通道的情况下,设置等候区,供等候化验结果和患儿候药。使此处空间有组织,也为临近抢救区营造较为有序的环境氛围。

此外,根据报道,南京市中医院、明基医院、同仁医院、省中西结合医院这些医院儿科急诊人数的变化都不是很明显,理想中的患儿分流,还未能实现。原因大致有三个:

a 一直在儿医看病,习惯了。

b 不知道还有哪些医院晚上开急诊。

c 在其他医院看过,还是不放心。 

政策性干预措施对急诊拥挤的作用不大,根本原因仍是在于医疗资源与急诊需求的矛盾,除了引导非真正急症分流外,将儿童医院的现有资源高效利用,是当前现实可行的缓解措施。


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

延伸阅读:

不得不看,医院改扩建工程遇到的那点事儿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医疗综合楼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