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建筑师,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聚和设计研究中心 室主任。

观点

医疗建筑设计需要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入手,保持与周边环境的共生、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同时使建筑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融入“乡愁”,融入每位百姓的生活。

“以人为本”应该从最初的“以患者为本”的概念提升到以病患、家属、医护人员、医院管理者、医院后勤人员,以及医院建筑全寿命周期参与人员为本的概念。

医疗建筑要融入“乡愁”

近年来,医院建设总量突飞猛进,医院主动自筹、政府投入不断加大,社会资本也不断涌入,因此医疗建筑水平确实有了比较大的提高,但有时却丢失了建筑的文化追求和一份“乡愁”。

在接到医院设计任务书中,设计方案一般只能满足医疗空间的需求,而忽视了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及人文态度,这也导致了我们现在常常谈到的“千院一面“的现象。医疗建筑设计需要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入手,保持与周边环境的共生、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同时使建筑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融入“乡愁”,融入每位百姓的生活。

在昆山市西部医疗中心的设计项目中,赵强团队在崔愷院士的指导下从对周围建筑的语境研究入手,通过对城市道路空间的退让,巧妙地勾勒出医院与城市的天际线,将医院建筑作为城市空间要素,与周边建筑的形成对景。

 昆山市西部医疗中心 总图

昆山市西部医疗中心采用了现代风格与江南园林特色相结合的设计思路,群体立面及建筑空间的设计。

昆山市西部医疗中心鸟瞰图

曲折游廊的江南水乡

明快的风格,既满足城市景观的要求,又符合医院自身的特点,体现了简约、大气、新颖、高尚的品质,使医院建筑形式富有生命力、富有吸引力。

昆山市西部医疗中心

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

这份职业是少年的心驰神往

医院每天都在上演着生命的起航和落幕,作为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生命支撑点,医院为人类提供了完整的循环服务,医护工作者无私地奉献了自己青春和所有热情,作为一名医疗建筑师,也需要深知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母亲曾是一名医生,对于职业的坚定和对病患的守护,从小就感染着赵强,“以后要从事与医疗相关的工作”。

也许是种冥冥中的安排,多年以后,医疗建筑师成为了他钟爱的职业。“医院建筑作为最复杂的公共建筑类型,不仅要设计功能齐全、造价合理、美观实用的建筑,还要投入对人最大的关爱”。

“以人为本“应贯穿设计的每一环节

作为医疗建筑设计师,除了遵守必要的设计原则和元素,最重要的一点,也是首要原则还是“以人为本“。

生命作为最复杂的有机体,需要一个能为其提供整套有机服务的救治场所——医院,作为最特别、最复杂的公共建筑,医院设计的复杂和特别之处,在于通过全方位的有机设计方案,高效地为生命服务。

谈到“以人为本”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赵强很是快言快语,“这个词太宽泛了”,它常被灌输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就医流程以及智能化设计”之中,“以人为本”不应该是口号和摆设,而应该是设计的方针和目标,并应当贯穿医院建筑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以人为本”应该:

从最初的“以患者为本”的概念

提升到以病患、家属、医护人员、医院管理者、医院后勤人员,以及医院建筑全寿命周期参与人员为本的概念。

尤其是对于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更显重要,以往双走道布置的护理单元中,没有直接采光通风的医护人员休息室、值班室,这种现象较为普遍。“ 医护人员的使用空间应强调直接的采光通风和良好的视线,设计中我们融入了医生茶吧,咖啡厅等人性化空间,使得医护人员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和考量,为医护人员提供舒适、放松的工作环境同样重要。另外,考虑到病患家属的探视问题,我们为家属设置了家属会谈室、休息厅等停留空间”,赵强这样总结说。

疾控中心实验室设计

2016年7月28日,是第六个“世界肝炎日”,肝炎作为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若不加以防控,势必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疾控中心作为预防和控制肝炎病情的政府部门,肩负着全社会卫生防病、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任。

作为关注医疗健康行业的医疗建筑师,赵强曾参与包括中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多个疾控中心的工艺设计及项目主创工作。

中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在疾控中心的建筑设计方面,纵然步步辛苦,赵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实践中总结了很多设计时需要注意的细节,尤其是疾控中心的实验室建设方面。

重视灵活性每一个实验室需要留有足够的空间来放置仪器和设备。单独板块可以独立的控制其各自用途,以便在保证不影响相关实验室的情况下也不必改变模块配置。

考虑其经济性:实验室考虑到防护、工作以及配置效率,设计方案需利用进行区域划分,从而避免了面积和空间的浪费。

具备一定的扩展性:设计需要考虑建立在可增添结构的模块形式和可重复使用的运行系统基础上,不牺牲一定功能、不影响相关工作的情况下,进行必要的收缩和扩张。

保证其安全性:实验室内的区域配置需要按其潜在的危险程度来划分。烟雾防护罩、酸性物质及易燃物的储存位置和为生物安全柜分派的空间将被配置在较高危险带,即处于实验室后部(远离出入口)。一定的空间和足够的废弃物通道应当被用来为较高危险带提供第二层防护。每个实验室的低危带将用来安排各种干燥台面活动,如放置写字桌、计算机和仪器等,潮湿台面活动则被安置在中危带。

另外,具有一定的通畅性:实验室走道和出入口需要提供简便的行动通道以及提供符合国内相关规范的相应通道。

医院建筑设计势必调整和变革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卫生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医院也正由供给型向经营型转变。因此,医院建设需要通过改善自身环境从而适应市场竞争。

由于医院不断发展的特殊性,医院建筑的变革也不可避免,赵强认为,伴随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医院建筑设计必然面对很多新的调整和变革。

一是公立医院,将向集团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国内的品牌医院组建医疗集团、收并购的案例越来越多。

随着医改的深入,医疗卫生建筑的投入将越来越大,医院建设的热潮仍将持续。公立医院将在医疗体制中发挥重要的主力军作用。与此对应将出现医院建设分工更为细化、就诊流程拉长的现象,学科中心将会不断涌现,各学科中心将既相互独立、又紧密关联,学科交叉互通是未来发展趋势。而组团式,模块化将会是学科中心未来可操作的模式,学科中心的涌现对分散就诊人流和就医流程起到优化作用。

另外,需引起建筑师的注意的是,随着门诊手术量不断增加,Daycase(日间手术或单日病案)在医院治疗过程中所占比重也会越来越大,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预约就诊的普及,大门诊,大医技,小住院将是一种发展趋势。

二是随着政策的逐步放开以及民众对于就医环境要求的提高,民营医院的发展非常迅猛,民营医院的会员制、预约制等高端服务成为大众就医的重要补充。

这种医疗服务模式将对现有模式起到革命性的冲击作用。尤其是功能分区、医疗流程、医疗服务的改变更为深刻,从科研到床边的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将会是可预见的变革。

三是医疗与养老康复的紧密结合将是必然趋势。

中国正在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生态绿色康复与医疗服务结合将会是未来医院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

行业感悟

建筑空间与医疗空间的冲突和取舍是医疗建筑师在工作中的最大难题。在设计中,建筑师往往希望能够做出一些人性化的公共空间和停留空间,来提高建筑的空间秩序感和趣味性,这对医疗建筑非常必要。而作为院方来说,会更加注重科室和功能空间的使用,在这其中难免有遗憾或冲突。

采访中,赵强难掩自己的性情本色,“如果项目留有遗憾,接下来我会设法避免,遗憾不会浇灭我的激情,反而让我愈发钟爱和执着于自己的事业。”

“首届中国十佳医院建筑设计师”获奖者 赵强

职务介绍

赵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建筑师,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聚和设计研究中心 室主任。

从业经历

从业18年来,先后参与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门诊、医技、住院综合大楼方案主创,中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传染病医院/艾滋病关爱中心、天津CDC及第一中心医院东院、急救中心、健康广场、厦门市第二医院扩建工程、山西省肿瘤医院项目等数十项目的工艺设计及项目主创工作。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项目设计方案获得了2015年度全国工程建设项目优秀设计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