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7%,则视该地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65岁以上为1.19亿,占8.87%如图1所示。显然,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图1 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与所占人口数量百分比

我国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概况

我国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是服务于60岁以上的老人,为他们提供饮食供应、个体照料、健康护理、精神慰藉、保健康复。尤其对于儿女工作繁忙,白天需要得到照顾的半失能老人来说,能够来这里参与活动,得到关心和照料,晚上回归家庭生活是在社区里养老的新模式。

日间照料中心里设有:①医疗空间,可以为老人提供身体检查;②活动空间,可以让老人进行各类交往活动。例如打牌、下棋、看电视等;③餐厅与厨房,满足老人用餐,并提供灶具给有需要的老人,方便其在日间照料中心为自己做饭;④学习空间,包含阅读空间、报告厅、教室、图书馆,可以为老人上课、学习康健提供场所。

目前,国内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筑存在诸多问题:

①用房面积不足。有的社区新建日间照料中心或日托所,大多规模很小,局限于一两间简陋的房子,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半失能老年人的日间照料需求。一些地方由于已建房屋的限制,将老年人的休息室与餐厅、活动室等建在一起,未设配套的保健康复用房和休闲娱乐用房。制约了工作的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②设施装备匮乏。各地老年日间照料机构大都只配备了一些基本的餐饮设施或文体活动设施。设施设备与日间照料服务的需求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③建筑设计不规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对象是生活自理能力部分缺损、行动不便需要借助轮椅等器械或其他人照料的老年人。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绝大部分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机构是利用社区的闲置资源简单改建而成的,有些在地下室,有些在四五层高的顶楼。条件好的地方,也仅限于在过道上装有扶手,许多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机构还铺着不防滑的地板砖,卫生间也很狭窄。

④资金缺口大。收取的费用不够维持开支。制约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发展前景。

⑤中心缺乏专业护理人员。大多数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制约了中心的服务水平。

美、日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一)美国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概述

美国日托中心是基于社区的组织项目,通过提供个人护理服务满足衰弱者的需求。这一综合非居住性的项目可以提供一系列与健康、社会支持相关的服务。通过支持家庭和照护者,日托中心可以满足参与者就地居住的需求。

通过提供服务对象多维度服务,能够为处于各种身体状况条件下的老人提供恰当的服务。包括针对健康老人的预防性服务,轻微和中度衰弱老人的支持性服务、重度衰弱老人的保护性服务等,如表1所示。

表1 美国社区日间照料服务内容

美国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最早追溯于19世纪末教会办的老人之家,公立救济院、养老公寓。后来20世纪中期, Hill-Burton Act Nursing home与医院配合,提供急病照护。直至20世纪60年代,国家项目Medicate & Medicaid长期护理机构的兴起;虽暂时解决当时老年人养老需求,但因护理丑闻频发,需建一种新型养老机构。至20世纪末,出现了长期家庭照护日托中心(Assisted living CCRC)。

美国日托中心的分类方式很多,例如有针对不同疾病老人的类型:①阿兹海默症照料中心;②康复性日托中心;③高度医疗性日托中心;④中度医疗性日托中心;⑤综合日托中心等。

也有对于经济状况也有不同的分类:①全护理照护;②生活援助照护;③日间照护。其中全护理照护($4800)和生活援助照护($2200)每月费用很高,许多老人支付不起,而日间照护的费用则相对可以接受。

还有根据建造方式不同:①新建日间照料中心;②翻新办公建筑;③利用教堂地下室等各类日间照料中心。

图2 美国宾西法尼亚州老人中心

数据统计显示美国2002年已有3800家日托中心;预计到2050年,将有1600万阿兹海默症患者和更多8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需要30000家日托中心。

美国日托中心,如图2所示,主要为老人提供以下服务:①日常生活帮助;②康复服务;③社会服务;④营养服务;⑤交通服务;⑥医疗服务。

(二)日本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概述

日本在1970年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指数为7.1%,2011年日本的老龄化程度排世界第二,高达22.9%,2000年日本介护保险法制度的推行使老年产业有了新的发展空间,促使各类养老服务业形成产业链,养老模式也逐渐从医院和机构养老向家庭养老过渡,并积极推进福利机构的“住宅化”与“社会化”改革,推出了“生活单元型照护模式”的新制度,如表2所示。

表2 日本社区养老的生活设施表

日本多功能小规模日间照料中心是建在社区中的,与保险制度相关,得到政府的大力提倡。相关政策要求社区里有一所中学,就必须有一所老人院,全天候24h提供一站式必要服务,包含日托、上门服务、短期入住、中长期休养。多功能小规模日间照料中心是近距离的服务设施,位于老人熟悉的地区,能给老人以心里安慰。日本的养老设施的特点在于与其它场所设施的合并。

表2 日本社区养老的生活设施表

1、老幼共同活动的场所

老幼联合福利保育活动场所被老年人作为短期休闲服务设施。该保育和福利让老年人经常与保育园的儿童共用一个活动空间,并在一起游戏生活,将老年人的福利活动与儿童的关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老年人参与对孩子的照料、援助、协助和指导孩子每天规定做的事,通过与保育园的孩子的多样性接触让住在这些场所里的老人受到了保育园孩子们活泼的气氛的感染而变得主动。

由于时下日本的少子女化趋势,小学多余教室的利用也逐渐开始实现,这些曾经的儿童馆、学童保育场如今改建为高龄者日托设施的事例越来越多,使不同年龄、不同代际之间的交流日益紧密。关于社区的福利设施,也由于取消了对原有设施的使用者的限制,采取了营运上的灵活性,有望取得与复合化同样的效果。

2、医养结合日间照料设施

老年人对医疗的需要使得老人保健设施成为医疗和福利的中间设施,大多数例子是大医院并设或复合建立特别的老年人保育房间。

3、住宅托老所

日本所谓住宅托老所是民间的日间疗养所,利用空房和民宅进行老年人的日间服务和短期陪住照料的服务。这种建筑物和使用人数都是小规模,因此容易形成具有家庭氛围的环境,而且能够开展不受制度限制的多样性服务。社区居民和设施的工作人员等是作为志愿者活动开始的,住宅托老所主要以痴呆老年人为接收对象,但同时接受残疾人的雇佣。

这些住宅托老所和集体疗养所位于生活惯了的街道,具有很强的社区人际关系,规模小,因此容易满足极细微的灵活的个别需要,能够定位为与家庭和设施都不同的护理形态。但由于没有制度上的保证,因此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营运不稳定,设施和设备不完善。

位于秋田县北部的鹰巢街是65岁以上的老龄化达25%的街区,人口近23000,是众所周知的“福利之街”。该街的福利的最大特征在于实现了依赖居民参加的福利和不断加强了安心住家的环境理念。福利设施的存在对入住者和社区居民有益,而且打消了被称作收容设施时的居住设施的封闭性和偏见。

中、美、日日间照料中心比较

(一)历史进程

中国1940-1979年政府实行全面接管福利设施。其中包括照顾革命和孤寡老人;对缺乏劳动能力、没有依靠者实行三保。城镇建立国有制社会福利院;农村建立由“五保户”发展起来的集体制敬老院。1980-2000年养老保险模式转变、老龄化社会迈入,老年人建筑水平达到中国近代以来最高水平。

养老建筑包含了基本养老服务型、生活起居型、娱乐休闲型、娱乐生活型、康复保健型、医疗护理型等。2000-2015年重要老龄政策密集出台,养老设施建设步入全面深化阶段,主要有老年社会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护老院、护养院等。

美国1940-1979年养老设施已经日趋完善;专业机构和非专业社区照顾相互补充;从早期非盈利性发展为商业性老年建筑,社区护理。它们为符合年龄标准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除住宅外,还有商店、邮局等配套养老服务设施。有年龄限制的养老社区(退休社区),多数为单个或两个卧室的套间,面积较小。这时期典型案例如亚利桑那州马里科帕县养老社区杨格镇;戴尔韦伯开发的太阳城养老社区。

2000-2015年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养老设施更趋细致、周到,为自理老人提供各类服务设施,并鼓励老年人集中居住。养老设施类型也有很多选择,包括自护型老年公寓,助护型养老院和护理院,特护型护理院,综合型老年养生社区等,这里面以老年养生社区为代表。

日本1940-1979年二战后制定社会福利事业法,创建养老设施;1963年颁布老年人福利法;70年代制定“5年计划”兴建设施;鼓励居家养老提供援助。援助型基本养老保障老年人维持自立生活;提供给他们日常生活照顾、休养。地方自治体或民间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洗浴护理和家政服务。

除此以外,还有养老院和付费型养老院;老人护理之家和特别护理中心、老人休养中心;老年人福利中心、短期收容中心和日间护理中心等设施。1980-2000年实施了《老年人保健法》;1989年推出黄金计划;后对福利法修正,设施与医疗融合;2000年,实行护理保险法。设施看护包含了日常生活照顾、社区养老服务;日常照护老人保健;关怀中心、老年人生活福利中心、社区老人中心,老人医院、疗养型医疗中心等。2000-2015年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整,包括养老金保险、医疗保险和照护保险。社区为居家养老者提供日常生活及护理照顾,有照护型医疗设施;康复训练设施等。

(二)服务对象

我国的老年日间照料服务对象是社区里高龄老人、非自理老人。为忙于工作、无暇照料老人的家庭解决后顾之忧。内容与美国、日本类似。时下我国的日间照料内容还需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大多只提供午餐服务或棋牌类娱乐活动场所,很像美国的老年人社交中心,没有满足老龄化时代下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为更好的提升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将医养结合服务引入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使老年人在这里可以享受个人护理以及康复医疗服务,如表3所示,确保养老服务体系经济高效运行。

表3 中美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主要特征

(三)服务内容

我国与美国、日本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规模上存在着很大差距,但是最核心的空间内容都很相似,都是由生活服务、保健康复、娱乐用房、辅助用房共同组成,如表4所示。

表4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各类用房与空间行为活动

(四)与其它设施的兼容

中国已建社区的日间照料设施功能单一,多数由社区自身运营,选址位于住宅底层或者社区活动中心。针对老龄化时代老年人对服务内容要求的多样化,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购买不同的护理方式来促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营模式多向发展。例如可以鼓励社区内提供老年人活动与儿童学习活动的一个兼容空间,形成多代人之间交流的复合设施,也可以鼓励社区医院为老年人提供康复医疗型日间照料服务,还可以让老年公寓、养老院对外提供个人护理型日间照料服务等等。

(五)高效进行规模测算

我国建标 143-2010《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建议一类社区人口规模在3~5万人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面积为1600㎡,二类社区人口规模在 1.5~3万人时,面积为1085㎡,三类社区人口规模在1~1.5万之间时,面积为750㎡。

但未给出社区老年人总数量与日间照料中心面积的比例。我们可以参考日本的数据,假定全部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需要日间照料中心,此时,结合各社区人口数量与老龄化比率,对需要配建日间照料中心人数做出估算,就可以得出更加精确的数据支持,更高效进行需要配建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筑设计规模核定。

我国与美、日两国相比,社会发展阶段存在差异,居住习惯也不尽相同,但两个国家对于日间照料中心的建筑设计发展模式是可以参考和借鉴的。美国的日托中心和日本的多机能小规模住宅因国情差异,两国的空间设计模式在所关注内容上各有所长。但都是将对老年群体的关怀纳入到日间照料中心设计要求之中,避免了郊区集中式老年公寓将老年人与社会分开所造成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是社区养老管理和直接服务群众的最基层机构,作为老年人被日间照料的主要区域场所,是社区养老的基础,只有充分发挥好社区日间照料基础单元的作用,灵活地结合社区其他服务设施,才能真正将老龄化社会的社区养老建设落在实处。

本文资料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网络,有改动,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石英,李志民

延伸阅读:

美国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建筑设计,全是高清大图

生殖医学中心净化空调系统设计怎么破,西安唐都医院这样做

即墨市城区东部医疗中心的建筑有多美才,看了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