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疾控中心2009年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人大概占各类诊所就医总人数的26.9%、占医院门诊人数的15.7%、占住院人数的38.6%。在各年龄组中,老年人的住院天数最长,为5.7天(各年龄平均为4.9天);每千人住院人次为320,就医人次为15437。
影响老人健康的几大慢性病依次是:高血压(55.9%)、关节炎(51.2%)、心脏病(30.4%)、肿瘤(24.0%)、糖尿病(20.5%)、哮喘(11.3%)、气管及支气管疾病(10.3%)和中风(8.6%)。另外,多种心理及精神疾病也是困扰老人的重要因素,如抑郁症(13.7%)和老年痴呆(6%)。选择机构养老的老人通常会有上述一种或多种疾病,因此他们对养老设施与医院、诊所之间的交通是否方便,所提供医疗服务的种类和质量非常看重。一些老年设施直接开在大医院附近,或是直接由医院开设,便于把生病的老人及时送到医院就诊,或是从医院接纳基本病愈但需长期护理至康复的患者。这也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的一个重要手段。
离医院较远的老年安养机构,特别是特护型护理院,有护士24小时轮值,全科医生每周定期探访,或是安排班车送老人到医院看病检查。当患者发生紧急情况时,护士会叫救护车。美国有较完善的救护应急系统,从打电话到救护人员到达,仅需8~15分钟。笔者在一家老人院调研时曾目睹一位老人摔倒昏迷,鼻孔出血,值班护士发现后立刻拨打911寻求救助。10分钟后救护车即赶到,医疗人员对伤者进行简单的护理后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由此可见,“医”是老年机构中非常重要的元素。有关研究表明,65%的老人认为能否提供好的医疗服务是他们选择养老社区的关键。
美国早期的护理院完全照搬当时医院的环境设计和管理方式,具体表现为长走廊、护士站居中布置、多人病房和洁净单调的室内空间等。我们通常称之为医疗模式(Medical Model)。该模式从医疗管理的角度出发,强调医疗效率。
社会模式(Social Model)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多位学者提出,它针对的是医疗模式中存在的忽视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问题,强调生活质量与医疗护理质量同等重要。据统计,老人在连续护理退休社区(即CCRC)生活的平均时长是6~7年,在特护型护理院的平均天数为66天。他们每天接受医疗服务(包括检查、打针、吃药和理疗康复)的时间最长不过1~2小时,有的甚至只有几分钟。在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里,老人自行或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参与各种日常活动。因而,“生活”(即“养”)应是老年机构关注的重点。
采用社会模式的机构十分注重满足老人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强调从环境设计的角度营造“家”,而不是宾馆,更不是医院的氛围。“家”应是温馨且尺度适宜的,应能最大限度保证主人的自主权,让其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料理生活事务,并保护其隐私和维护其尊严。在家里,主人有权决定家具布置及室内装饰,能与亲友短聚、留宿家人。在社区里,老人可以有选择地参加各种活动,结交朋友,建立和维系自己的社交圈。
“医”和“养”不是一对矛盾体,两者的目的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促进老人的身心健康。老年安养机构如果没有高质量医疗服务的保证,很难吸引客户;但是如果过于强调医疗而忽略了根本的生活和社会需求,对老人的健康毫无裨益。
可见,社会模式相较医疗模式而言有明显的优越性,这也是近10年来以“养”为主但有充分医疗资源保障的老年人服务设施在美国大行其道的原因。
欲了解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医院建设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