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下半年起,北京市卫计委在全市开展了“医联体”的布局和医院建设工作,截至2013年底,初步建立了三处医联体,而在之后则开始大幅提速,至今年7月初,仅半年左右的光景,北京市医联体新增20个,总量达到23个,这些医联体共分布在12个区县,包括了23家核心医院以及183家合作医院,据官方发布消息,到2016年底,全市共计划建成医联体50个,将是目前的一倍还多,也就是说在两年内,北京市就有望实现“医联体全覆盖”。

组建“医联体”的目的就是缓解北京医疗资源压力以及全国各地百姓的就医需求压力,众所周知,“全国人民来北京看病”一直以来都是突出的社会矛盾点,而随着医联体制度的建立、健全,今后城镇居民将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顺畅转诊”的高效医疗体验,

 

医联体将覆盖京城 代表案例简介


下面我们就来为您简要介绍目前北京市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医联体:

 

一、朝阳医院医疗联盟

北京朝阳医院医疗联盟于201211月正式成立,作为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推行分级诊疗以来的首个试点,可以说是“当头炮”。目前,联盟成员单位包含:北京朝阳医院、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朝阳区第二医院、朝阳区中医院以及六里屯、八里庄第二、高碑店、三里屯、团结湖、十八里店和八里庄7个社会卫生服务中心。


医联体将覆盖京城 代表案例简介


处于核心地位的朝阳医院对联盟中的其他各级医院还给出了五大帮扶措施:

1.根据成员单位的特点和需求,提供知识、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对口扶持;

2.联盟内建立统一医学影像信息平台,患者在基层社区就能享受三甲医院诊疗;

3.朝阳医院组织专家定期到成员单位查房、会诊,百姓在家门口即可享受权威诊疗;

4.朝阳医院资深专家医师开设业务讲座,帮助基层社区医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

5.朝阳医院离退休老专家将在社区医院进行业务指导,并接收成员单位进修和学习。

 

二、友谊医院医疗共同体

友谊医院医疗共同体成立于2013年初,是北京“医联体”试点的第二站,该医疗共同体由友谊医院牵头,包含小汤山医院、宣武中医院、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丰台区南苑医院、房山区第一医院、房山区妇幼保健院、陶然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栅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椿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龙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花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4家成员医疗单位。友谊医院医疗共同体旨在将医疗、康复、社区卫生等一系列服务进行纵向整合,形成互补、分层、共享、互惠的医疗体系,从而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而全面的医疗保健资源。

 

三、世纪坛医院医联体

世纪坛医院“医联体”是北京市第三个医联体,组建于20132月,该医联体以世纪坛医院(三级)为核心,包含了羊坊店医院和房山良乡医院(对口支援)两家二级医院,另外还包括甘家口、万寿路、八里庄等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医院级别的不同分别承担不同级别的医疗和救治工作。

世纪坛医院“医联体”同样拥有医疗信息平台,涵盖医嘱、诊断、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等,11家成员单位可共享信息。该“医联体”还提供预约挂号、双向转诊和医疗检查3条“绿色通道”,患者可以在医联体内享受畅通且优先的转诊服务。

 

四、朝阳区东部医联体

朝阳东部医联体内目前共有6家医疗机构,以其中最为知名的中日友好医院为核心。据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介绍,该医联体内除了中日友好医院之外,还包括了望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航空总医院、机场医院、北京市老年病医院等单位,这些医疗机构分属于不同的主管单位,隶属关系较为复杂,历史遗留的行政壁垒较多,但通过打通“医联体”的内部关节,初步实现了“全行业融合”。通过整合奥运村社区中心、亚运村社区中心、来广营社区中心、孙河社区中心、望京社区中心、东湖社区中心、太阳宫社区中心、安贞社区中心等多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了资源优化配置和服务社区百姓的核心目标。

 

这四个医联体在北京地区非常具有代表性,借助它们的力量,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逐步实现分工协作,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新秩序,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使用。基于医联体的逐个建立,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路明表示:今后类似的合作医疗联盟将以“六统一”为目标——统一学科规划、统一资源调配、统一信息平台、统一调配床位、统一技术支持、统一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另外,各医联体还将逐步整合诸如康复床位、老年护理床位等特需医疗资源,为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欲了解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医院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