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几乎人人都吃过抗生素。人们习惯性地称它为“消炎药”,有点儿头痛发热,很多人就自己吃上几片。日前,一项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抗生素产量合计14.7万吨,其中2.47万吨用于出口,产量和出口量均位居世界第一。这个数字可谓喜忧参半。
人均消费量是美国十倍
我国何以成为抗生素生产大国?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副所长肖永红和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网专家孙忠实教授对此分析道,我国的抗生素产业更多集中于低端的原料药,在全球拥有绝对优势。此外,原料价格的下滑以及销售价格的节节高升,让药厂一拥而上,纷纷投产抗生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也是抗生素使用大国。在我国所有药品的消费前十位中,抗生素几乎占去半壁江山。据统计,中国抗生素人均年消费量在138克左右———这一数字是美国的10倍。
中国算是全球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调查发现,在中国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达到70%,是欧美国家的两倍。其实,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数还不到20%。如此严重的滥用药物,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在无形中埋下了抗药性的“祸根”。肖永红等专家调查发现,在住院的感染病患者中,耐药菌感染的病死率(11.7%)比普通感染的病死率(5.4%)高出一倍多。也就是说,如果你感染上耐药菌,病死的几率就增大了一倍。
抗生素滥用三大源头
两位专家认为抗生素之所以会被滥用,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老百姓把抗生素当作了万能药。有些人一感冒就吃抗生素,或是直接把抗生素当退烧药、消炎药来用。
医疗机构也难辞其咎。很多时候,不该用抗生素的疾病,却因为医生的误诊甚至背后的利益诉求让患者使用抗生素。很多医生即使对于感冒等普通疾病也要开上一大堆抗生素,这种做法无异于“大炮打蚊子”,一些医生“偏爱”某种抗生素,1个月开出的处方就在1万片以上。
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 政府早2004年就颁布实施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并首次在国内建立系统的“细菌耐药监测网络”,但目前来看,执行力度还远远不够,以致医生可以没有限制地开具抗生素处方,而患者甚至在规定必须凭处方购买抗生素的药店,也可以不凭处方轻易买到。
能用低级的就别用高级的,能吃药就别打针
孙忠实指出,老百姓用药时应遵循以下原则:能用窄谱的就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就不用高级的;用一种就不用两种;能吃药就别打针,能打针就别输液;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
不要频繁换药。大多数抗生素在使用48—72小时后才发挥疗效,有些患者用药一天后没看到疗效,就马上换用别的抗生素。这种“打一枪就跑”的治疗,更使得细菌产生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对单纯感冒来说,除非有并发的细菌感染,绝大多数感冒都是病毒性感染,根本不需要抗生素。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也都不宜使用抗生素。
最后,在使用抗生素期间,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如有可疑现象,如皮疹、荨麻疹等,要及时采取措施,或减量或停药,或进行针对性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