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HIMSS7级评审的首席评审官,刘继兰见证了中国第一家HIMSS7级的诞生。这位新上任不久的HIMSS亚太区总监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北大人民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印象深刻。
  近日,刘继兰接受了独家采访,畅谈她眼中的北大人民医院及国内不同层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评审官的首场处女秀 领略北大人民医院信息化比肩国际

  刘继兰谈到,此次现场评审共有三位专家出席,分别从信息技术和临床使用角度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给予评审。刘继兰作为临床使用方面的评审专家,完成了她作为HIMSS评审专家的“处女秀”。这位在医疗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资深专家,对医院管理及运营有着深刻理解。在她看来,北大人民医院的信息化系统的能力和使用亮点颇多,甚至比肩国际水准。
  “北大人民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强项,代表着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强项。”刘继兰告诉,北大人民医院的院感监控预警系统是她所见过的医院中关联程度最高、干预能力最强的系统之一。“这套系统在全世界都是先进的,代表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她谈到,全覆盖的信息化建设让医院有能力从不同部门采集患者的就医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相互关联分析。
  除了医院监控预警系统给刘继兰以及评审团对留下深刻印象外,北大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实现了住院病人的广覆盖;医院将手术麻醉信息融入EMR(电子病历)系统统一管理,通过数据中心处理分析、支持决策;医院的PACS(图像传输归档系统)可将CT、MRI、X片、超声、核医学、心电图、病理等检查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全院影像学数据库,并建立放射影像与病理追随系统……刘继兰认为这些亮点充分显示了北大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国际水准。
  与此同时,医院的手麻系统也让评审团队印象深刻。“中国医院的手麻系统应用比较普遍,包括北大人民医院在内的国内诸多医院均采用了麻醉机数据自动化采集,这一点相比美国医院,我们甚至做得更好”。刘继兰进一步解释,HIMSS7级把手术室作为一个特殊、紧急的场所,部分手工记录是可以被接受的,因此美国很多医院还做不到自动化的麻醉记录。
  

解析HIMSS评级 给医院信息化建设一个抓手

  谈及当下国内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刘继兰认为,一些医院将信息化建设视为“无底洞”,主要原因在于缺少信息化管理的抓手。“我们总不能天天向董事会或医院院长打报告申请经费,却见不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她告诉,在美国,很多医院都将信息化评级尤其是HIMSS评级作为一个抓手,用信息化的不断升级给医院领导者一个投入与回报的明确信号。
  据刘继兰介绍,任何医院如果对HIMSS评级感兴趣,都可以联系HIMSS在亚太区的团队进行申请,HIMSS会在评审数据库中为医院建立一个专门的账户,医院进入系统后,数据库会自动给出一套表单,医院只需详细填写医院信息系统的运行及使用情况,系统会根据这些信息反馈给你一份“诊断报告”,报告会评估你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处于何种等级,尚需哪些系统改进以及需要多少投入等等。这样医院就能很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目标,以及如何有的放矢地去改进。
  如此“实惠”的评级系统目前国内尚乏人问津,原因是大家对此知之甚少。刘继兰谈到,HIMSS评级并非“高不可攀”,任何医院只要对HIMSS评级感兴趣,都可以申请。
  实现了技术要求并不代表一定能通过HIMSS7级。刘继兰告诉,在信息化建设中,技术能力是一回事,使用能力则是另外一回事。HIMSS评级不仅要求医院展示其技术能力,还要求医院信息系统要有明确、平稳的运行记录。
  目前而言,医院要想通过HIMSS7级必须先通过HIMSS6级。HIMSS6级要求医院至少在一个科室实现完全无纸化运行,7级则在6级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全院无纸化运行。目前,国内通过HIMSS6级的医院包括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西安长安医院和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下一个通过HIMSS7级的医院会是谁?刘继兰说,她会和业界一同期待下一家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