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一栋医院综合楼,工程总建筑面积27400 m2 。其中地下建筑面积12600 m2,地下共2层,地上共9层,地下二层为车库及水泵房,地下一层为车库、放射科诊室、职工食堂及设备用房。地上一层为门诊及药房,二层为外科、肠道及内科诊室,三层为妇科、耳鼻喉科及皮肤科诊室,四层为办公区及手术区,五层至九层为住院部病房,建筑高度35.00m

 

生活给水系统设计

2.1生活冷水系统:

2.1.1水源:从南侧与东侧的市政给水管道上分别引一根DN200的总管,进入本区后设2个水表组:

1DN150消防、绿化、景观及环卫总水表:供本区室外消火栓、室内消防水池、绿化和道路用水、地下室冲洗用水等,考虑消防用水的要求,管道在室外形成环状;

2DN200医院生活用水总水表:供地下二层至地上二层医院生活用水,并接入地下二层水泵房的生活给水加压设备水箱的进水管。为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地下二层生活水箱分为可独立使用的两个,并由连通管连接。

2.1.2用水量:

地下二层至地上二层生活用水量按70m3/d计,地上三层至九层生活用水量按240m3/d计,绿化及漏损按15%计算,则本建筑最高日用水量为310m3/d,时变化系数按2.5,则最大小时用水量为32.3m3/h

为避免生活用水的二次污染,本工程地下生活水箱设置为230m3不锈钢生活水箱,各层给水由设在水表井的生活给水立管供给。因医院建筑各科室尤其是四层的洁净手术室对水压、水温、水质等条件有不同要求,考虑节约用水及用水的安全和方便,本工程生活给水采用分层分科室计量,水表设在水管井中,并在各科室根据需要设置局部除菌过滤器、水质消毒器等水处理及增压设备。

2.1.3本工程市政供水压力为0.30Mpa,设计生活给水系统竖向分三个区,其中地下二层至地上二层为低区,由市政压力给水管直接供水,三、四层为中区,由设在地下二层泵房内的中区生活给水变频加压设备供给,五层至九层住院部为高区,由设在地下二层泵房内的高区生活给水变频加压设备供给,为增加三层妇产科及四层手术室供水的安全性,由高区给水立管在四层接出一根给水支管,经减压阀减压后供给妇产科及手术室,该管段平时常闭,当中区变频供水设备发生故障时该管段开启。

2.1.4为避免接触污染,本工程的所有洗手盆、洗脸盆、化验盆等均采用非接触龙头、感应式开关,小便器和大便器均采用感应开关,洁净手术室采用带消毒装置的感应式洗手盆。因医院建筑的特殊性,所有房间内的给排水管道布置均需和专业医疗设备公司密切配合,以满足设备和使用者的需要。

2.2 生活热水系统:

2.2.1本工程住院部采用集中热水系统,热水用水量为40m3/d,最大小时用水量4.1m3/h,设计小时耗热量为1119600KJ/h

2.2.2因本工程地下设备用房紧张,为了避免蒸汽锅炉造成地下室的潮湿,且考虑到节能的要求,本工程住院部采用空气源热泵为主热源,电加热器为辅热源。热水机组及热水箱设在住院部屋顶。热水箱采用可独立使用的两个20m3不锈钢保温水箱,并由连通管连接。因水箱容积大,热水停留时间长,为避免军团菌繁殖,热水水箱出水温度应设为65℃。故本工程热水机组主、辅热源采用中央智能控制系统,机组及循环泵由温度传感器自动控制,当水箱内水温不足65℃时启动电加热器及辅热循环泵,将水温提高。

2.2.3因本工程集中热水系统只供给59层的住院部,故生活热水系统竖向不分区,热水循环采用机械循环方式,与住院部冷水给水系统同程布置。

2.2.4本工程地下二层至地上四层的热水用水点因热水用水量及用水时间与住院部不同,且彼此间差异很大,故采用局部加热设备。考虑医院用水安全,在各热水用水点设置快速式电加热水器,并采用带恒温控制阀的水嘴。此外在手术室及产房科室均设置备用热水加热设备,以保证该科室的热水供应安全。

2.2.5本工程设置开水系统,考虑防止用水污染及医院环境卫生的需要,由各层分别设置电开水器,开水水源由各层冷水给水经消毒后接入。

 

3排水系统设计

本工程排水系统设计包括生活污废水及雨水排水系统。

3.1污废水排水系统:

3.1.1本工程最高日污水量以用水量的95%计,为294 m3/d,最大时污水量为30.6 m3/h。为减少化粪池的容积,本工程采用污废分流制,生活污水经室外化粪池处理,厨房废水经隔油器处理。

 因医院的每间诊室均设有用水点,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本工程的大多数诊室地面不常排水,故诊室内设置密闭型地漏,手术区消毒室等需要排高温水的诊室采用可防止蒸汽逸出的密闭型地漏。卫生间,污物间及清洗间采用防返溢地漏。本工程污水及废水立管采用伸顶通气,所有通气管管口均设置活性炭吸污器,使排水管内废气经吸污处理后排放。

3.1.2本工程的部分厨房及卫生间设置在地下一层,故需设置污水提升泵房及提升设备将污废水排至室外污废水井。

因本建筑地下一层设有部分诊室和食堂,有较多患者及医务人员停留,考虑到使用者的方便和舒适,本工程将容易产生噪音及异味污染的专用污水提升泵房设置在往来人员较少的地下二层。用污水提升泵房内设两套污水提升设备,其中一套为隔油及提升设备,用于排出地下一层厨房废水,另一套为密封式污水提升设备,用于排出地下一层卫生间的污废水,两套提升系统均采用双电源控制,以避免因电路故障造成使用的不便。

3.13因医院污水带有大量致病菌,若不进行处理即排放至市政污水系统会对周边环境及居民健康带来极大危害,故本工程将所有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生活废水汇入医疗污水处理设备。医疗污水处理设备在污水处理房内埋地设置,污水处理房为独立建筑物,与医院综合楼建筑有绿化带相隔。

经研究分析,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在处理医院废水、高浓度有机废水有良好的效果,故本工程的医院污水处理采用MBR膜生物反应二级处理流程工艺,污水经调节池、膜生物处理池、二沉池、消毒接触池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从使用安全性考虑,本工程医疗污水处理设备分两组并联设置,每组处理污水量为25 m3/h。污水处理设备进水管前设预处理及污水量调节池,接触消毒池采用氯消毒方式,并设置化验取样口。所有医院污水均通过医疗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标后排放至市政污水系统。

3.2雨水及空调冷凝水排水系统:

3.2.1本工程屋面雨水均采用内排水系统。雨水重现期按3年计。

3.2.2室外地面雨水经雨水口,由室外雨水管汇集,排至小区室外雨水管网。

3.2.3屋面天沟的两端或其他适当位置设置溢流口,溢流口重现期按10年计。

3.2.4冷凝水应间接排放,空调凝结水管排至卫生间地漏或洗脸盆。

 

消防给水系统设计

4.1消火栓给水系统:

4.1.1本工程室内消火栓用水量20L/s,火灾延续时间为2小时;室外消防水量20L/s。建筑外消防用水由室外消防环管上的室外消火栓提供,室外消火栓间距小于120m

4.1.2本工程室内消火栓系统竖向不分区。在消火栓栓口动水压超过0.5MPa的消火栓支管上安装减压稳压消火栓,因建筑外观需要,且考虑到医院患者的行动不方便,为了保证医院走廊的畅通,消火栓箱采用薄型单栓带灭火器箱组合式消防柜,暗装设置在走廊两侧的墙壁中。

4.1.3本工程各组合式消火栓箱均设有破碎玻璃按钮,可远距离启动消火栓水泵,消防控制中心及水泵房内均可自动或手动控制消火栓水泵的运行及联动,各区的破碎玻璃按钮可启动相应地下消火栓水泵。各台水泵的启、停、联动及故障,均有信号在消防中心显示。

4.1.4本工程地下二层设置324 m3消防水池一座,屋面设一个18 m3高位消防水箱,天面分别增设消火栓与喷淋增压稳压设备,并在首层室外设有2套消防水泵接合器及2套喷淋水泵接合器。

4.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2.1本工程设置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危险等级地下车库按中危2级设置,医院诊室按中危1级设置。系统设计流量为30L/s,设计喷水强度为8L/min·m2,作用面积160 m2,喷头工作压力为0.1MPa,火灾延续时间1小时。

4.2.2本工程喷淋系统竖向不分区,配水干管超过0.4MPa设减压孔板。

4.2.3因医院建筑各部分、各科室对外观及用水灭火的要求不同,其喷头类型的选用也不相同。故本工程喷淋系统采用玻璃球喷头,闷顶喷头温级为79℃,厨房喷头温级为93℃,其他部位的喷头温级为68℃。在净空高度大于800mm的闷顶和技术夹层内有可燃物时,设置直立型喷头。地下车库等不吊顶处采用直立型喷头,其他部位均采用吊顶型喷头。诊室及其他功能用房根据装修情况设置上下喷和边墙型喷头,首层大厅设置隐蔽型喷头,洁净手术室、放射科诊室及电气用房等不宜用水灭火的场所不设置喷头,仅在洁净手术区和放射科诊室的走廊设置隐蔽式喷头。

4.2.5本工程喷淋水泵可由湿式报警阀阀后压力开关启动,也可由各层水流指示器将信号传至消防控制中心,由消防控制中心启动喷淋泵,同时在泵房内能手动停泵。喷淋泵工作一小时后由人工停泵。其启、停及故障信号在消防控制中心均有显示。

4.3 消防炮及气体灭火系统:

4.3.1医院中庭净空高于8m的空间设置自动扫描射水高空消防水炮灭火装置,消防炮用水量为40L/s,火灾延续时间1小时。

4.3.2发电机房、高低压配电室及变压器房设置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灭火设计浓度采用9%。柜式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建筑的给排水设计任务与一般建筑有很大不同,给排水专业的设计者应对医院各部分的用水要求进行详细调查了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健康有了新的认识,而科学技术的飞速革新和应用成熟使医疗技术和医疗设施有了更细致的发展,也对建筑给排水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设计者对现代化的医院建筑进行给排水设计时,应当重点满足各类医疗设备充分发挥的需要,应当遵循功能与安全并重,方便与环保齐行的原则,应在充分考虑医务人员及患者需求的前提下进行设计,使医院建筑的给排水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进步。

 

参考文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

[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2008年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5]《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CECS 072004

[6]《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

[7]《医疗卫生设备安装》09S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