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卫生现有体制存在种种问题,难以从公立医疗本身突破,需要借助民营医疗的外部冲击来实现突破。认为医疗具有特殊性民营医疗只应当起配角作用的观点,是一种流行很广的错误认识。影响民营医疗发展主要有七方面:准入、规划、编制、评级、科研、定价、医保。将医生变成准公务员,用编制、职称、科研经费将医生牢牢定在公立医院中,使其无法流动。应当让市场来办营利性医院,让社会来办非营利性医院,让政府来投入公立医院,实行管办分离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的公立医院数量并不需要很多,但要货真价实。半数的医院可以是非营利性的,而营利性医院也不应成为多数。非营利性医疗并非遥不可及。需要政府放权。还需要建立合理的定价机制。民营医疗发展在我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由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民营医院蓝皮书: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2014)》发布会,2014年10月15日在京举行。蓝皮书主编庄一强作主报告。专家指出,中国民营医院近年来每年以17%左右的速度增长,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民营医院数量已达11514家,数量占全国医院总数的46%。但民营医院整体规模仍然偏小,服务能力不强,有86%的医疗机构规模床位数不到100床。
《民营医院蓝皮书: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2014)》由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和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策划;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主编,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培舟为副主编。全书分为总报告、投融资分报告、品牌诚信分报告、专题报告、民营医院发展里程和附录六部分。
蓝皮书的总报告,从发展现状、政策、发展方向等方面,介绍了过去一年民营医院的发展状况。通过对2013-2014年民营医院生存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揭示在民营医院迅速发展表象之下,规模和市场占有率难与公立医院分庭抗礼,并指出目前优质民营医院规模不大且多位于经济发达地区,新增医院中公立医院改制的比重在持续增加,民营医院投资主体正在进入多元化时代;运用比较的手法,对《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特点及影响进行分析,指出文件的重大突破及意义;对于未来的发展,报告认为顶层设计仍是重中之重,包括投资主体的界定、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的比例、医疗慈善投资与公立医院改革对象的选择等。
蓝皮书的投融资分报告,介绍了现阶段民营医院融资现状与需求,融资途径与风险,以及投资策略选择。中国社会办医融资需求及实现路径介绍,根据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联合波士顿咨询公司和北京高盛康华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启动的“2014年度中国社会办医投融资专题研究项目”调研结果撰写而成,对民营医院发展现状、各地区政策引导及民营医院融资需求作了深入阐释;通过翔实的国内民营医院融资案例分析,介绍民营医疗整合投资策略及医院融资的实现,论证民营医院不可盲目扩张,融资有风险,而风险防范,关键还是投资的方向和市场需求是否正确;详细介绍北美、澳洲和东亚私立医院投融资状况及具有代表性的民营医院发展现状和模式,深入解读中国民营医院的投资机会和投资策略;介绍以获取收益为目的的社会资本投资医疗的最佳实践,包括资金的类型、常见的投资方式、投资标的的细分领域、行业的回报水平和投资后退出的策略。
蓝皮书的品牌诚信分报告,分为公立医院改制后的品牌诚信建设、优秀民营医院诚信文化建设和公私合营医院品牌诚信建设三部分。介绍了茂名石化医院、东莞东华医院、淮南朝阳医院、温州康宁医院、汕头潮南民生医院等不同类型民营医院在诚信建设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蓝皮书的专题报告,对外资医院发展、公立医院改制、民营医院崛起途径、专科连锁医院投资价值进行了探讨分析。以和睦家医院、厦门长庚医院、上海禾新医院的办医经历,揭示外资医院在大陆生存的真实境遇;通过对华润医疗改制高州医院、北大医疗收购湖南恺德医院、德福资本参与中山六院改制,以及佛山禅城区中心医院和浙江金华广福医院等公立医院改制案例的分析总结,揭示2013-2014年中国公立医院改制的现状、路径和问题;以武汉亚心和复大肿瘤的发展历程为例,论证人才队伍建设和规范化经营在民营医院崛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专科医院的投资价值与策略,专科是社会资本关注的重点投资领域之一,可复制、投资回报期短,在当前环境下,技术壁垒低服务驱动型的专科是社会资本投资的最佳选择。民营医院发展里程,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后民营医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政策和标志性事件。附录,则通过民营、公立相比较的形式,展示了2013年全国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发展情况。
蓝皮书指出,中国的民营医院经历了数十载的发展,机构数量近年来每年以17%左右的速度增长。截止到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民营医院数量已达到11514家,数量已占全国医院总数的46%。然而,民营医院整体规模仍然偏小,服务能力不强,与公立医院相比尚未形成竞争力。2012年民营医院中,有86%的医疗机构规模床位数不到100床,仅1%的民营医院为三级医院。在门诊和住院诊疗人次上,民营医院仅占据全国医院总诊疗人次的10%左右,在每年超过万亿元的医疗市场中,民营医院的整体医疗收入占比仍不足7%。从医院数量看,民营医院在我国医院总数中已经占了几乎半壁江山,但是从服务量看,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民营医院只占到11%-12%的份额,公立医院仍然占据压倒性优势。
专家说,在主流认识中,民营医疗被看作是对公立医疗的一种补充。其理论根据在于更深一层的认识,即认为医疗是一种公益性的社会事业,不是一般的产业,或者是一种公共产品。认为医疗具有一些特殊性,因此必须让公立医疗发挥主导作用,而民营医疗只应当起配角作用。其实,这是一种流行很广的错误认识。
专家分析,影响民营医疗发展主要有七个方面的政策:准入、规划、编制、评级、科研、定价、医保。尽管这些政策控制已经有了一些松动,但仍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将医生与医院捆绑在一起的还有三个重要的绳索。第一个是事业单位的编制,它包含一系列相应的福利待遇,特别是退休以后的养老福利待遇,这是医生不愿意离开公立医院的重要原因。第二个是医生的职称,这也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在大多数国家,医生只有资质和行医权的门槛,而不存在职称的评定,医生的优劣靠的是病人口碑。第三个是科研,而科研又与职称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行政部门控制了科研经费和科研项目,同时又将科研成果与职称评定联系在一起,这样便将医生牢牢地捆绑在公立医院的战车上。
专家认为,将医生变成准公务员,用编制、职称、科研经费将医生牢牢定在公立医院中,使其无法流动,使其尽管在“多点执业”的政策下、在民营医院的高薪吸引下也无法挣脱这些绳索。
蓝皮书指出,应当让市场来办营利性医院,让社会来办非营利性医院,让政府来投入公立医院,实行管办分离的法人治理结构。因此,政府的责任在于承担市场和社会所无法承担的任务,而将有利可图的事情交给市场,将能够自负盈亏的事情交给社会。这样一来,真正的公立医院数量并不需要很多,但要货真价实。半数的医院可以是非营利性的,而营利性医院也不应成为多数。
专家认为,非营利性医疗并非遥不可及。专家说,我们应当认识到:由于我国目前的公立医院从其经济运营的本质来看已经是一种社会性的机构,已经具备了非营利性机构的经济属性,因此我国目前的公立医院离非营利性医院的距离并不遥远。为了将一部分现有的公立医院办得名副其实,我们需要加大政府投入,降低那些社会弱势群体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为了将一部分现有的公立医院办成真正的非营利性医院,就需要政府放权,将人财物的权利,特别是人事管理的自主权交还给医院,由医院的理事会任命院长,由医院的管理层决定使用人员的数量、结构和收入分配。同时,还需要建立合理的定价机制,由医疗支付方和医疗服务供给方,以及政府和其他第三方力量一起形成价格协商谈判机制。
专家说,必须认识到,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将与民营医疗发展密切相关。现有体制存在的种种问题,难以从公立医疗本身突破,需要借助民营医疗的外部冲击来实现突破,因此,民营医疗的发展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医用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