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3日-6月3日,由院士领衔,筑医台联合University of Groningen、A+U+H、ENAH、GRAS共同组织的“荷德丹健康城市规划与医养建筑设计学术考察大师课”已圆满结束。考察团汇集了国内医疗建设领域专家、学者,用11天时间走访了荷兰、德国与丹麦三个国家、四个城市,参观了九个医疗设施(表1),期间穿插八次中外学术研讨会、共议医疗建设现状与未来。

距上次走访欧洲医疗设施已去十年,此次在格罗宁根大学建筑城市与健康研究中心主席、医学研究中心顾问COR WAGENAAR教授等欧洲医疗建筑学者陪同下,看到了此前观察到的趋势在更多设施中延续,也关注到了欧洲医院建筑发展的另一面:健康城市语境下,医院建筑何以促进市民健康与福祉。

表1 考察医养设施列表

点击查看大图


01

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多种模式共同促进健康

欧洲多国普遍重视预防、致力于以低成本促进国民健康。通过初级医疗担任“守门人”的卫生服务保障体系协作,有效地将患者从成本昂贵的医院分流到费用相对低廉的各类设施中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同时控制公共卫生费用上涨。因此,不难理解目标相近的健康城市项目一经WHO启动,欧洲响应得尤为积极。

面对城市化问题——环境质量下降、慢性疾病威胁增高、社会压力和精神疾病日益严重等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挑战,“新公共健康”运动提倡把环境改变(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个人预防措施与适当的治疗性干预结合起来,于1984年首次提出健康城市概念,WHO随后启动健康城市项目,世界各地积极响应、将“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作为城市规划重要目标之一。欧洲是健康城市项目进展较好的地区,此次走访的城市有四分之三位列健康城市排行榜。

图1 健康的社会模型

图片来源:Dahlgren & Whitehead. 1991

“健康的医疗解决模式的流行正在让位于健康的社会解决模式”。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是一系列社会经济学、文化、环境、居住条件、工作和社会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图1)。健康城市可谓城市公共卫生运动新阶段,通过充分挖掘建筑与都市可利用的潜能,将过去主要由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的健康问题放置于更广泛的城市与社会层面解决。

图2 健康促进的内容

图片来源:李煜, 2020

健康城市规划与医院建筑设计将共同促进健康(图2)。研究表明,20%的疾病负担源自人们居住环境导致的不健康生活行为,健康城市概念于1984年首次出现,侧重于通过规划设计,将健康活动安全融入日常生活,通过消除不健康生活行为降低患病人数。基于健康城市致力解决的问题和需求,在健康城市语境下充分挖掘建筑可利用的潜能,为医院建筑设计注入了新内涵。

医院建筑与健康城市发展密切相关,医院建筑设计不可能独立于城市语境“自治”。建筑师作为城市规划的具体执行者,负责将抽象的规划变为现实,运用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指导设计工作,是建筑师的任务之一。建筑不是孤立的,而是城市组织结构的连续,建筑设计的不是视觉外壳而是内容,即为人们创造生活的空间。健康城市容纳的一些生活方式,也会在医院建筑中延续。

02

健康城市语境下,欧洲医院发展趋势

医院建筑需包容未知变化

欧洲多国仍在持续进行卫生服务体系结构调整。比如丹麦政府为控制公共卫生费用的持续上涨和改善服务,将5个中型的普通综合医院合并成一个大而全、主攻疑难杂症的高端医院(图3),同时借助医疗信息技术将医疗服务重心由综合医院向社区转移,为此,丹麦需要新建5家医院、改造11家既有医院。

图3

图片来源:Lar Steffensen Architect and Partner in Kontekst ApS. 2023

结构调整过程中,部分欧洲医院因竞争力不足停业,格罗宁根大学建筑城市与健康研究中心主席、医学研究中心顾问COR WAGENAAR教授告诉我们,空置的医院建筑多改建成了养老设施。跟上次笔者欧洲考察了解到的一样:此次考察的这些国家实际需要的病床数量一直持续下降。医疗服务结构调整,健康城市运动的积极开展,总人口数量下降,快速老龄化,加上住院时长缩短、借助远程治疗技术,约1/3患者可以居家治疗等因素,丹麦的病床需求量在过去十年内缩减了一半。如哥本哈根海莱乌医院2010年时总床位数为1616床,现为950床,医院新建部分完成后,将老建筑群部分用房腾空拆除;再如新岛医院方案设计过程中,因业主方发现所需建筑面积比原先预测的要少而进行了方案大调整。

由此,医院建筑需要包容未知变化,仍为是欧洲建筑师当前考虑的要务之一。即医院建筑除了满足当下功能需求,还需考虑如何在将来不经改动或少作改动即可使用于新功能需求,甚至用于住宅或养老等其他用途。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将门诊做成模块式的,即便如此,仍因整体功能结构不适用于当前医院发展需求进行腾挪改造,2035年实施完成整个方案(图4)。

图4

图片来源:UMCG. 2023

长期以来,医疗建筑应对未来需求变化的弹性设计,一直是医疗建筑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不仅提出了多种理论模式,还建成了实验性医疗建筑,有些模式更是世界各地广为采用,如医疗功能层之间夹着伺服层、类似三明治的“伺服间层”模式等。

不过,有时为了确保未来需求变动时能灵活调整布局而采取的建筑措施,多年后可能毫无用处,白白浪费投资,COR WAGNNAR教授告诉我,他们仍然认为应对未来需求变化的有效弹性设计,是以宽松式设计取代量体裁衣式设计,即建设比所需求大一些的空间,来容纳需求变化(So oversize is what you need. Bigger size is better than flexible building systems),建筑形象、室内外环境设计得像办公或居住建筑一样亲切、温馨。

从垂直向转向水平向发展

欧洲新建医院倾向于“躺下去”而非“站起来”。即采用水平向发展的多层建筑群落方案,而非过去的垂直向发展、集中式塔楼方案。丹麦拟新建的5家医院方案均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水平向、花园式;丹麦建筑师拉斯·斯特芬森(Lars Steffensen)介绍说,这是因为高层塔楼医院,易发生电梯拥堵、垂直向功能联系效率低问题,相比水平向发展的建筑物,塔楼功能布局调整也更困难(图5),科技发展增速的当下,很多未到使用年限的建筑物因功能滞后被拆除(图6)。

图5 因功能滞后不便改造而拆除的高层医院

图片来源:Lar Steffensen Architect and Partner in Kontekst ApS. 2023

图6 科技发展增速的当下,很多未到使用年限的建筑物因功能滞后被拆除

图片来源:Lar Steffensen Architect and Partner in Kontekst ApS. 2023

水平向布局利于结合物流机器人提高工作效率。德国夏里特医院管理者表示,水平向布局的医院建筑,可以将相关医疗功能集中相邻布置,在不增加患者就医行程情况下提高工作效率、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时代医护人员短缺问题,同时利于自动化机器人水平向运输物品和患者,减轻工作人员负担。

以人为本涵盖全人群需求

人口快速老龄化致使医护人员、工作人员短缺,医院建筑设计的“以人为本”不仅需要考虑患者与家属需求,还需考虑医院空间环境对医护在内的所有工作者的吸引力。如丹麦哥本哈根的海莱乌医院与新岛医院的景观庭院设计,不仅考虑了只住院若干天患者的使用需求,更考虑了常年工作于此的工作人员使用需求(图7)。

图7 景观环境的设计

图片来源:https://henninglarsen.com/en/projects/1000-1099/1067-new-herlev-hospital[2023-0821]


03

为了促进健康,欧洲医院做了这些设计细节

消融疾病王国与健康王国边界

当代欧洲医院建筑重视挖掘作为公共建筑如何更好服务社区生活的潜能。面向社区开放的医疗建筑更像愉悦的城市公共场所,世俗化的氛围也缓解了患者紧张情绪。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UMCG)社区氛围浓厚:公共区域通过铺设室外广场相似的地砖,与诊疗等功能区域区分开,成为有屋顶的城市客厅,这里设有对社区开放的餐厅、超市、理发和书报亭等生活设施;除了装饰以固定的艺术品外,还不定期举办的各种展览和活动,吸引周边居民前来(图8),而家属与患者可以坐在日间活动室宽大的“阳台”上,俯瞰公共空间的这些活动(图9)。

图8 医院的公共区域

图片来源:上图:http://www.1748club.com.cn/showcase/1388.html [2023-0821]

下图:作者拍摄

图9 日间活动室宽大的“阳台”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丹麦海莱乌医院新建项目与新岛医院的公共区域设计因为设置很多落地玻璃窗开放性十足,便于为社区更多人使用共享。通过吸引社区居民使用医院公共区域来消融疾病王国与健康王国的边界,医院不再封闭、不再孤立。

提供功能之外的情感支持空间

欧洲新建成医院建筑环境氛围与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图10)截然不同,这种不同源自新建医院更注重提供功能之外的情感支持。如海莱乌医院老楼作为丹麦20世纪医院建筑设计典范,功能分区清晰,尤为令人称道的是,艺术家Poul Gernes基于色彩心理学、用275种明亮色彩、设计了富有活力图案装饰医院内部墙壁,改变了医院常见的枯燥白色空间,营造愉悦氛围、缓解人们压力(图11)。

图10 欧洲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医院空间情况

图片来源:Lar Steffensen Architect and Partner in Kontekst ApS. 2023

图11 富有活力图案装饰医院内部墙壁(上)

海莱乌医院老楼(下)

图片来源:上图:作者拍摄

下图:https://www.cheapnursedegrees.com/10-tallest-hospitals-in-the-world/ [2023-0821]

然而这还不够。在城市物质空间健康进步后,精神健康贫乏所致新危机凸显,医院尤其需要关注疾病带给患者的心理创伤,孤立感、病耻感等;新的评判标准下,海莱乌医院老楼被认为空间单一、分区过于明确而缺乏有机交融、不利于人的交往。医院新建项目建筑师拉斯·斯特芬森说,技术只是良好医疗服务的一部分,“未来医院应该具备一些额外品质,它应能为患者、家属和医院员工提供价值感与情感支持。”在保留传统医院规划设计优势基础上——流线合理、功能科室间联系快捷等,海莱乌医院新建部分(图12)与新岛医院的建筑平面均特地模糊了边界。

图12 海莱乌医院新建部分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将健康城市要素引入医院建筑

健康城市生活延伸进了医院建筑空间,如何满足健康生活需求自然成了医院建筑设计任务之一。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UMCG)管理者介绍说,为患者提供健康生活是医疗照护工作的组成部分,这家医院室内外空间环境很容易找到与《健康建筑评价标准》诸多条文对应的细节。如医院楼梯间位置明显、有可开启的外窗和天然采光,为吸引人们使用装饰了有趣的绘画(图13);形成环路的医疗主街可用做室内步行系统,新改扩建方案中设计了多处户外活动空间,方便人们运动休憩。

图13 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装饰了有趣的绘画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研究表明,具有精神压力的患者更喜欢充满野性、植物自由生长的自然环境,这种环境予人安全感,欧洲新建医院追求像健康城市公园一般的休闲养生氛围,而非喧闹的商业化氛围。海莱乌医院新建项目与新岛医院均围绕该理念展开设计:四周环绕着、低矮建筑群内穿插着、屋顶上设置着非洲丛林般野性十足的绿植景观;围绕医疗主街、楼电梯厅与候诊空间设置高敞的休息空间,可以边等候边透过大片落地窗欣赏郁郁葱葱的庭院景观(图14);而诊疗用房和病房则强调患者私密性需求,空间小巧、外窗较小。

图14 郁郁葱葱的庭院景观

图片来源:Mette Stokholm. 2023


04

通过健康城市建设,以多种模式低成本促进健康

当前世界上近60%人口居住在城市,健康城市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趋势。如今,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多国面临人口快速老龄化及其对经济增长产生的显著负面影响,医疗保障、长期看护等成本迅速增加,同时未来对医疗保健质量要求更严格,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将出现短缺,社会负担即将加重。

欧洲的健康城市运动第四阶段(2003-2007)主题即为老龄人口的健康(Healthy Aging)等,其中提到通过健康城市建设,以多种模式低成本促进健康,同时确保卫生服务质量,这也成为很多国家的选择。

我国即将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时期,“未富先老”的国情呼唤低成本健康促进的多种模式。20世纪90年代,我国北京、上海等城市相继跟进健康城市项目,近年健康城市建设更是广受重视,2020年“清华城市健康指数”围绕“健康中国2030”战略和“健康中国行动”目标要求启动,已连续三年发布成果报告。当下,了解分析欧洲健康城市语境下的医院建筑设计,对我国当前医院建设极具借鉴意义,例如医院建筑设计包容未知变化、提高医疗功能效率、人本环境设计应涵盖全人群需求、关照心理健康等,以及采用健康建筑理念设计医院建筑等,不失为解决本土问题的好办法。

参考文献(滑动了解更多)

【1】郝晓赛.荷兰医疗建筑观察与解读[J].建筑学报,2012(02):68-73.

【2】周向红.欧洲健康城市项目的发展脉络与基本规则论略[J].国际城市规划,2007(04):65-70.

【3】Hugh Barton & Catherine tsourou, Healthy Urban Planning: A WHO guide to  planning for people[M]. London: Spon Press, 2000.10

【4】丁沃沃. 再读《马丘比丘宪章》——对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学的思考[J]. 建筑师, 2014, (4): 18-26.

【5】丹麦驻华外交部. 幸福国民: 丹麦卫生,医疗和保健体系. https://kina.um.dk/zh/about-denmark-cn/health[2023-08-19]

【6】杨传贵,杨意,梁佳楠.丹麦森林医疗花园——以纳卡蒂亚森林医疗花园为例[J].世界林业研究,2014,27(03):73

【7】周向红.欧洲健康城市项目的发展脉络与基本规则论略[J].国际城市规划,2007(04):65-70.

【8】都阳,封永刚.人口快速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冲击[J].经济研究,2021,56(02):71-88.

作者简介

郝晓赛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医疗建筑与环境设计研究所所长

健康环境设计与研究中心主任

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工程师;英国国立医疗建筑研究所访问学者,美国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健康系统设计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出版有《再造医院:医学社会影响下的中国医院建筑》等5部著作,发表医疗建筑相关论文50余篇。主持、设计医院3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她和医院打了20余年交道,从非典时期就作为北京小汤山医院设计团队成员之一。

5月23日-6月3日由院士领衔,筑医台联合University of Groningen、A+U+H、ENAH、GRAS共同组织的“荷德丹健康城市规划与医养建筑设计学术考察大师课”已圆满结束。考察团汇集了国内知名医疗建设领域专家、学者,用11天的时间走访了荷兰、德国与丹麦三个国家、四个城市,参观了多家医疗机构,并与欧方专家开展了8场研讨。

拓展国际视野,探索行业未来发展路径。筑医台融媒体联合本次考察团专家与大家一起分享、总结、思考与探索推动中国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答案。近期正在陆续推出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