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医台科技有限公司

搜索
CHCC2024
筑医台资讯微信公众号
筑医台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最美医院:海南省肿瘤医院

经过线上投票与相关领导、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评委会的认真评审,「第四届中国最美医院评选」的获奖结果出炉。本次全国共有 10 家医院荣获此称号,海南省肿瘤医院为获奖单位之一。

海南省肿瘤医院设计规模为1200床,包含医院主楼(800床)及康复楼(康复床位400床)。此项目获得2020年第四届中国最美医院项目。

一、概念生成

项目坐落于海南省海口市长流片区,北侧距海岸线2 km。地块周围分布着公共建筑、居住社区及一个充满活力的绿色生态河流区域。随着周边区域的开发,维护医院地块内部的宁静氛围是重要的设计需求。

项目所在地位于热带北缘,长夏无冬,光温充足,属热带季风气候。如何充分利用气候特性提升空间环境质量是本设计重要的思考出发点。医疗功能的分区合理、流线清晰、各出入口设置合理、洁污流线互不交叉,以及患者的就诊环境和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是医疗建筑的基本诉求,同时在设计中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精心呵护患者的文化意涵。

二、空间架构

医院主楼位于地块北部,南部为倒班宿舍—康复楼,两者的建筑形态具有充分的围合感,自然生成地块中心宁静致远的内部庭院。充分考虑热带季风气候的特性,建筑组群的东西两端设有宽阔的敞开口部,同时南北向的建筑部分底层架空,使得季风无阻地穿行于整个地块中,提高内部中心庭院的舒适性。沿地块外围周边设置了围合的绿化带,降低外围噪声对院区的影响。中心庭院通过建筑底层架空,自然渗透,与绿化带延伸结合,各建筑如同从自然界中生长而出的一样。

e748aaecf522bf4b2707b1ac2f6bb85.jpg

三、建筑形体

医院主楼横向采用流线型的平面构图,裙房竖向采用层层后退的方式,结合两端大尺度的底部架空,裙房部分设置多个绿化中庭,有助于自然进风和排风,形成多层次穿堂风的效果。主楼高层部分与裙房之间设置的架空层,使其仿佛轻盈地飘浮在空中。通过简单的材料组合,营造简洁、明快、现代的建筑氛围。铝板的金属感和玻璃的虚无感,强化了整体建筑水平的舒展感和竖向的飘浮感。

康复楼平面采用直线和弧线相结合,竖向采用错层错位抽空的设计手法。阳光下光影交错,有趣的体块堆叠伴随着深邃的阴影,使整个建筑充满了律动的意味。底层架空,上部房间南北布置,中间自然形成4个绿化庭院,利用季风特性使底部进风、上部排风,提高了建筑内部的空气质量,并且改善了整体风环境。

四、功能模块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医院的规模和体量都不断扩大。通常的医疗建筑模式为门急诊部、医技部、住院部独栋串联布置,患者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还要在各医疗空间来回奔走,医护人员要在各个工作场所来回穿梭,距离长,效率低。本设计将医疗功能集中于一个大体量建筑内,通过对各个医疗功能空间进行整合,使患者和医护人员只需通过短距离的水平连接和垂直交通就能完成日常医疗活动,缩短了行走动线,使医疗效率最大化。

医疗建筑功能繁多、流线复杂,门急诊、医技、住院、后勤支持等部门集中整合在一幢建筑内,而如何保证洁污流线、医患流线、货运流线等各自独立且不交叉,是设计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宜人空间

建筑采用大进深的平面布局来缩短动线,导致体量集中而巨大,采光和通风效果不佳。因此设置开放或封闭的庭院可以打破厚重的进深,使其变成散落的模块,以利于各个功能区块的设置和流线的组织,同时成为提供阳光、空气和绿化景观的主要空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过渡,改善了建筑的使用体验。

据统计,患者候诊的时间占看病总时间的2/3以上,因此为候诊空间提供良好的环境,成为门急诊区域设计的重点。将裙房部分各科室门诊的集中候诊和二次候诊均沿外廊设置,透过通长的落地玻璃面向“U”形内凹的中心庭院,使候诊空间开敞明亮,最大程度地缓解患者候诊时急切、不安的焦躁心理。

将住院楼东西两端的灰空间设计成空中花园,作为住院患者休闲、活动、交往的场所,使患者能放松心情,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同时亦可作为患者家属的交谈区,以保证病区内的良好休息环境。该空间引入了室外美好、充满希望的绿色环境和自然凉爽的微风,为患者提供了另一处心灵慰藉的场所。

室外环境的引入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内部空间与院区中心花园、庭院等相互渗透,尽可能引入自然景观,令使用者随时感受到蓝天、白云、庭院、树木。内部花园涵盖了当地植物、溪流、水景等自然元素,使患者与访客最大程度地享受自然气息 ; 轻松的医院环境便于融入多种康复功能,方便患者在步行小路、社交空间和休息区进行康复活动。

医院建筑要表达的关怀和尊重,不仅针对患者及其家属,同样致力于为医护人员提供安静、舒适的工作空间。在诊室、医护办公区、实验室、地下职工餐厅等区域,设置了若干个采光通风的绿色内庭院,明亮的空间、季节的变换,对医护人员有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使其感觉舒适安心,提高工作效率。

康复楼采用了前后错位、上下错层的建筑形态,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同时在内部形成多个小型公共休闲区,在外部对应形成了独立的阳台,在此可以闲暇交流、品茗闲谈、阅读思考……使其成为新思维的孵化场所。

六、系统支撑

医院主楼地下室功能庞杂,设有职工餐厅、厨房加工区、放射科治疗中心和动力中心,住院部分每层设有三个护理单元。为了解决洁污流线交叉问题,除各单元设置污物电梯外,多套设备系统的引入,辅助解决了大体量医疗建筑的生活垃圾流线、医疗污物流线等问题。

厨余回收系统将地下室厨房产生的厨余经压缩除水抽干后,通过气力吸引输送至垃圾站房的集装箱,由环卫部门转运至城市垃圾处理中心。被服回收系统通过每层楼面适当位置的回收投放点,利用重力和气力吸引,将污衣通过管道输送到地下室洗衣中心进行清洗消毒。生活垃圾回收系统通过每层楼面适当位置的投放点,将打包后的生活垃圾通过管道气力吸引输送至垃圾站房内,处理后装入集装箱,由环卫部门转运至城市垃圾处理中心。

上述系统的运用,不仅解决了洁污流线交叉问题,还避免了污物在院内运输中产生的二次污染,为医院整洁优美的环境创造条件。项目在设计阶段采用了BIM(建筑信息化模型)设计,大幅提高了设计效率,同时运用其具有的可视化模型及碰撞检测功能,对现有信息模型进行碰撞检查,直观地发现管线排布问题并及时调整,大大减少了施工中的返工量。

由于海南特殊的气候特性,短时之内烈日、暴风、骤雨频繁交替变化,气候的多样性和严酷性考验着建筑细部设计。医院主楼的外窗台处设置了通风换气设施,在台风暴雨来临之际,代替传统的开窗方式进行室内外空气交换,同时具有隔音、隔热、防风雨、防蚊虫及粉尘等性能,可将室外丰富的风资源随时引入室内,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七、结语

本设计从城市文脉、自然环境的梳理归纳出发,逐层理性地推导出现有的建筑形态。医疗建筑的核心要求是功能合理、流线清晰,创造适宜的医疗环境空间。通过与业主的通力合作,最终实现了建筑功能与形式有机结合的设计理念。医院自开业以来,运营平稳有序,极大地缓解了岛内肿瘤患者离岛就医不便的问题,为提升海南省的城市形象做出了贡献。

此书籍为收费书籍

1799阅点(¥17.99)

编辑:马志晖

近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