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20亿元的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芜湖)项目,目前,项目主体及外幕墙工程已完工,室内装修单位已进场施工,智能化及医疗专项工程管道预埋已基本结束,将配合内装同步施工,计划力争于今年6月底完工,待项目竣工综合验收完成后移交弋矶山医院运营。
据悉,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芜湖)项目建成后,将打造成皖南地区区域性医疗中心,安徽省医疗示范中心,省级高水平医疗中心医院和突发感染病救治基地,并力争成为全国医疗示范基地。
一、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芜湖)项目
项目地址:芜湖市江北集中区大龙湾片区,通江大道以南、鸠兹路以东、苏州路以北、康平路以西围合地块。
总建设用地:281亩
总建筑规模:1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地下面积5.8万平方米。
地上建筑:包括门急诊医技住院综合楼、感染病区及其支撑病区、行政科研综合楼、污水处理等辅助用房。
规划设置总床位数:1000张,分别设置两个病区(中心),其中感染病区及相关支撑专科病区规划设置总床位500张,综合病区总床位500张。
二、安全高效的功能流程
该项目设计采用“院中院”功能组成模式,建立可分可合、资源共享、紧凑高效的功能流程体系。
综合医疗区采用集中式布局,门(急)诊位于南侧,沿城市道路展开,方便患者到达;病房楼位于北侧,远离南侧高铁线;医技区位于中心部位,方便门(急)诊和病房使用。
感染病区采用院落式布局,每栋楼相对独立,中间通过连廊相连,便于应急情况下建立安全有序的分级响应。交通组织上按照“人车分流、医患分流、患者分流、洁污分流”原则,将人流、物流、车流进行有效组织。
按照患者分流原则,西侧1号口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南侧2号口为非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和急诊急救患者;3号口为综合医疗区急诊急救和住院车行入口;4号口为综合医疗门诊和口腔专科入口;东侧5号口为预留发展入口;污物通过污物通道汇集于地下二层北端,通过地下坡道从7号口运出院区。
患者分流流线图
三、快速有序的逐级响应
设计以“平战结合、分层分类、高效协作”为指导思想,提出快速有序的逐级响应策略。
第一阶段为三级、四级响应,投入西侧感染病区300床,满足全市的疫情救治需求。
第二阶段为二级响应,增加支撑病区200张扩展床位,满足芜湖市及周边县市救治需求。支撑病区在功能、流程设计上参照传染病要求设置,局部区域在应急情况下通过迅速改造,便能满足感染病人使用要求。
第三阶段为一级响应,投入综合病区500床,满足皖南地区疫情就诊需求。总体流线上满足医患分流、洁污分流原则。
感染性疾病院区疫时功能分级响应分区图
四、弹性有机的平疫结合
根据传染病医院“诊疗科室独立、院感流程统一”的特点,对功能组成、流程模式、空间尺度等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形成一个标准的单元模块,每个单元模块统一尺寸、统一轴网关系、统一布局模式,可根据后期使用需求进行弹性转换,满足院感流程。
一级响应时,综合住院整栋楼作为隔离区,在一层建筑外搭建临时应急用房作为医生更衣缓冲区,进、出流线分开设置,医护卫生通过按负压要求设置。结合项目特征,在室外空间环境设计上,从功能、环境与应急扩容的关系出发,采用分层分类原则,打造多维度、易改造空间。
感染楼一层平面图
感染病区三区两通道平面及流线示意图
五、生态绿色的疗愈花园
“绿轴、绿核、绿带、绿庭”打造生态绿色的疗愈花园。设置下沉式广场、底层架空、屋顶绿化和空中花园,打造层次丰富的立体绿化体系。
院区景观绿化
六、经济智能的技术保障
通过自然通风采光、遮阳系统、垂直绿化、太阳能装置、节能设施、安全耐久的材料、海绵城市技术、四级噪声控制等措施,打造一所会呼吸、绿色、生态的健康医院。
绿色技术应用
噪声控制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