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旨在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力争用3年时间,将“以患者为中心”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整体提升医疗服务的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水平,推动形成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中国式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筑医台融媒体特推出【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医院经典设计分析系列报道,通过汇集医疗设计行业专业设计师具代表性和表现力的经典作品,展示经典、演绎经典、思考经典、发扬经典、传承经典!

本次经典案例分析项目为医疗建筑用户体验奖评选获奖项目——佛山妇女儿童医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项目。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新城院区)(以下简称:新城院区)也称佛山市妇女儿童医院,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医院建设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符合佛山新城的建设规划要求,符合广东省现代化医院建设标准,并融入德国元素,成为新城标志性建筑之一,满足佛山新城居民医疗保健服务需求,成为国内一流、省内领先、具有国际规范的现代化医院。

新城院区占地91.3亩,总建筑面积19.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14.06万平方米、地下建筑5.82万平方米,设计床位1000张,停车位1350个。

1、围棋理论——用地紧张下,多种组合,创造丰富的空间形态

新城院区用地相对紧张且不规则,需要考虑预留扩建场地的可能性,解决多个城市界面机动车出入口的限制条件。另外,受广东潮湿炎热天气影响,建筑自然采光通风条件也需得到充分重视。

医院主入口

全面考虑下,设计团队将多边形曲折基地进一步分解成三部分,中心医疗区采用围棋理论,顺应切割后的场地,前后留出门诊、车行广场和车形广场。对建筑体量进行拆分,削弱对场地的压迫感,进一步减小建筑尺度,形成统一而又富有韵味的形体和空间变化。

中央庭院

功能布局上,门诊区域设置在东侧,西侧为急诊、急救区域,并和医技区串联在一起;二层是病理、检验区域;三层是超声聚焦、中心供应、分子诊断区域;四层是手术层,包括胃镜、手术、介入科室。

最北侧是妇女和儿童分开设置的病房区域,最南侧是预防保健和产科综合区域,这里基本是健康人群,实现了把健康人群和患者在空间区域上分开。

空间逻辑上,通过高高低低排列和切割设计能产生视觉联系和空间丰富感。如下沉花园作为影像等候厅,对一层正常部分和二层正常部分留出通道,完成“日”字形交通系统。

妇女儿童区域的空中花园

交通逻辑上,通过人车分离系统真正做到人和车实现路径和使用过程中的分离,机动车从西边进入,实现在上落客区的接驳并直接到门诊大厅,形成闭环系统。

人车分离

接驳厅上方方形的门诊大厅内的三岔路,连接了医院各功能楼栋。为解决三岔路围合的问题,围绕三岔路设计一个圈,成为方形大厅的视觉焦点,并复合了水平、垂直交通、商业,形成真正可以停留的节点化空间。

导视系统设计上,新城院区采用创新性的“数字+符码语言”设计。在交通综合体的导视设计中,简单明确的寻路系统与正在布局的数码挂号和app导航系统、院内导航触摸屏并网连接,为医院信息化导航和大数据收集建立高平台。

佛山妇女儿童医院导视系统

2、院中有园——层台累榭,多种布局,创造层级的空间形态

中国传统建筑最大的魅力在于层台累榭。院子和院子的关系,院子和房子的关系,院子和绿化的关系,解决好这三个关系,一个空间的层次便分明了。

外遮阳

医疗主街

在新城院区的设计中,院子便是整个建筑设计的核心。上下参差,内外有别的院落,穿插在不同的空间组合里,或居中成院,讲究围合;或切角为庭,以建筑环绕;或建筑与庭院各占一边,遥相呼应。在各式的园子类型中,体现着不同类型院子的丰富性、差异性及趣味性。

丰富组合的本身,也为营造花园和乐园环境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此外,加上温暖的色彩设计及柔和的材料选择,完全打破医院带给人们冰冷理性的固有印象。

3、医疗协同——科室设计,多种规划,创造绝对的空间形态

当前,“以人为本”成为现代医院文化中的重要理念,也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

新城院区在设计中,不仅从医疗硬件设施配置上满足患者的需求,还从患者就医过程中的个人体验角度出发,在服务、效率、环境等各个方面充分满足患者的综合需求。

产科功能布局。产科是妇幼保健院最重要的科室,新城院区围绕产科进行了科学的功能布局。其中,3号楼15层设计为专门的产房,16层为产科手术部,17、18层为NICU,在空间上实现垂直的功能布局,然后通过垂直医疗专用电梯,把产房、产科手术部和NICU串联起来。

产科功能布局

急救垂直功能组。6号楼是医技综合楼,共4层,围绕急诊急救患者的需求,布置急诊、检验、输血、病理、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ICU科室。其中,中心手术、内镜中心、门诊手术的布局方式主要考虑麻醉师的工作,围绕麻醉师的工作需求做了平面的完整布局。

四层设置中心手术、内镜中心,三层设置中心供应,二层设置病理、输血、检验科,一层为急诊、急救,整个医技楼实现了24小时的急诊急救服务。

产科功能布局

标准住院层。每层两个护理单元共享垂直交通。标准病房区采用主廊结合辅廊的设计。中间的主廊供患者及探视的家属使用,北侧的辅廊供医护人员和运送清洁物品人员使用。

患者、医护人员独立的电梯组,将人流、物流、医患分离。通过门禁系统,南侧主要病房区和少量的北侧病房区构成标准病房区,形成病房区、医辅工作区、生活区和污物后勤支持区。

另外,为解决医护人员长期生活的问题,每个标准层里的值班区、医生办公区全部设计了茶水台,保证医护人员的生活得到更大便利。

住院标准层

护理单元

新生儿科小病房设计。新生儿科按照小病房设计,共有11间病房,实现了外来新生儿、内部新生儿以及需要隔离观察新生儿的分类治疗。这种布局解决了感染、防控的问题。

3#楼17FA区NICU

门诊区域标准化设计。门诊诊区由医疗主街进入,外围布置诊室,中间作为治疗区,远端为生活学习区、医护区。

门诊区域标准化设计

4、专家点评

苏晞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院长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建筑系统研究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建筑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智慧后勤管理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委,现任佛山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曾任副院长分管医院基建、后勤、信息化等工作,分管医院信息化10年,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4年起负责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新城院区佛山市妇女儿童医院建设项目(1000床),该项目于2020年底完成并全面投入使用。

专家点评

2013年到2020年,项目经历了前后七八年的时间,我深有体会。站在功能的角度,目前该项目已经投入使用,较好地实现了当初设计团队提出的目标。

每个项目都是有遗憾的,用地不规则又强烈地要求预留用地,导致项目外部的场地很局促。再加上当时要求医院主大门要朝东或朝南,而南侧没有道路,只能设计朝东,以此来实现“妇幼保健院总是要迎着阳光升起的地方来开大门”的寓意。

东侧道路是城市主干线,不准预留机动车出入口,所以投入使用后,初次到院的患者不太习惯这种方式,这是需要后期设计中加强管理的地方。

沈崇德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副院长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卫生政策与医务管理研究所医院建筑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兼数字卫生研究推广中心主任,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建筑规划与装备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物联网分会会长,中国卫生信息与大数据学会卫生信息标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医院建筑研究分会副会长,《HCD医养设计》融媒体编委会副主任,《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中国卫生信息管理》《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中国医学装备》《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编委,主编和参编卫生标准50余项,发表论文90余篇,专著21部。

专家点评

佛山妇女儿童医院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医院设计非常时尚;第二是进去以后有强烈的对比色,出彩的几何造型和门诊大厅彩色筒形设计;第三从医院的管理者角度看,医院的妇、产、儿保健的功能非常健全,整体规划非常好。

张远平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兼医疗健康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总建筑师,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从事建筑设计行业34年,主持了学校、医院、酒店、住宅等各类型建设项目,主持了《医疗工艺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重症监护病房(ICU)资料汇编》《IVF中心资料汇编》等多个科研项目,并在《中国卫生工程》《当代建筑》《中国勘察设计》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国家工程建设规范《医疗建筑项目规范》、国家标准《医疗建筑术语标准》,同时编著完成医疗专项图书《经纬织筑——城市语镜下医疗建筑设计的冲突和融合》。担任中国建筑学会医疗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主任委员。

专家点评

医疗建筑面临一个困境,就是构想和建筑实施成果之间存在差距,因此,把设计师的构想能力,通过对项目的管控能力来实现,并缩小差距,也是我们建筑师要追求的目标。

对于佛山妇女儿童医院这个项目,我有两点看法:首先是项目完成度,用了很多技术逻辑、技术手段、管控方式,完成度非常好。其次,医疗建筑是功能性的建筑,而且是功能性极强的公共建筑,但是医疗建筑仍然是公共建筑一个类别,它仍然需要有建筑师的创意、建筑师的情感注入,表达了建筑师的思想、情感,难能可贵。

张春阳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规划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健康环境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负责人,中国建筑学会医疗建筑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改造和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医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与设计实践,主持完成多项医院建筑科研项目、医院设计工程项目及医院建筑设计咨询项目。

专家点评

佛山妇女儿童医院建筑突出了空间的丰富性,门诊、医技、住院等功能围绕庭院空间合理布局,庭院空间成为整体空间形态的主要特色。

医院建筑是以其形体和空间的存在形成本体,再和周边的自然环境、城市环境有机结合。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医疗建筑就是要很好地满足人的医疗活动需求,同时也为人带来美好与温度。

早期的南丁格尔建筑模式,强调清新的空气与阳光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到二战后,西方大规模的医院建设,忽视了患者对阳光与自然景观的心理需求。上世纪80年代后,开始了人文回归,进入21世纪后,更为强调人性化设计,阳光与自然要素成为营造良好疗愈环境的重要关注点,个人认为医疗建筑的空间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佛山妇女儿童医院能达到90%的人的主要活动空间都有自然光,这一点非常难得,需要建筑师要对医院的使用者需求有非常好的理解,用心地设计。

另外,佛山妇女儿童医院建筑特色突出,功能布局合理,整体的空间层次非常丰富,室外有不同规模的庭院和屋顶花园赏心悦目,室内等候、大厅等公共空间温馨宜人,很好地满足了人对医院建筑空间的行为与心理需求,我认为这是佛山妇幼建筑设计非常独到之处。

冯一

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运行保障部部长

现任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运行保障部部长、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医院建筑与文化分会常务理事,发表了《大型医院后勤巡视维修服务方案设计》《国际应急救援医疗队水系统建设实践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医院后勤支持保障系统运维增强设计》等多篇论文,对医疗业务用房及配套设备设施的维护管理、安全保卫、设备物资等后勤管理工作有丰富经验。

专家点评

我认为医院是一个很强的功能性建筑,在佛山妇女儿童医院案例上可以看到,强有力的参与度,保证了医院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作为从业者不是很关注外立面有多少的酷炫,而是更关注内部环境、实用功能、员工感受,这是该家医院做的最好的地方。

邢立华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本原医疗设计研究院院长

深圳经济特区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从事建筑设计研究十八年,是深圳建筑设计行业首位“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获得者,中国十佳医院建筑设计师、深圳十佳青年建筑师、获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主创设计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改扩建等三十余项大型民生工程,获中国建筑设计金奖、中国建筑设计创作奖等国际国家级奖项27项,省级奖项20余项。

专家点评

第一,一个好的建筑作品不是单方面靠建筑师,还要碰到好的业主和甲方。

第二,设计的原创性,佛山妇幼用地很奇葩、很不规律,最后得到的结果却非常理性。通过大胆的反常规设计,让出了一些庭院,使所有的公共系统都有阳光,可以看到很漂亮的院子,现场体验非常棒。

我们不希望千院一面,希望每一个医疗作品都结合着场地自身的矛盾、特点,去深度地挖掘和创新,让它具有独特的生命力。

第三,完成度特别高,虽然风格很理性、内敛,但里面的用色恰到好处,尤其是阳光洒进来,非常的舒服。

第四,通风也是这个项目很独特的地方,一般讲通风是架空通风,容易形成穿堂风,人的体感会不舒服,这个项目通过几次架空、层叠院落的生态策略,让场地的微循环形成了迂回通风,使人既不会感觉到很热,也不会觉得风速很大。


本文根据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睿谷设计(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医疗设计研究中心)总经理、总建筑师,江苏省设计大师谷建,在“第二十四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暨国际医院建设、装备及管理展览会(简称 CHCC2023)”医院经典建筑设计作品研讨会的演讲内容整理而成,经过专家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