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洁净装备与工程分会主办的“表面载银铝合金材料的动态触及式抗菌除味技术应用研究”成果鉴定暨新闻发布会在中国科技会堂成功召开。经疾控中心、航天、微生物等专家组成的专家鉴定团鉴定:基于表面载银铝合金材料的动态触及式抗菌除味原理及满足国家消毒标准的空调器产品,为国内外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该科研成果“消毒空调器”尽快投产,为疫情防控,保护人民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表面载银铝合金材料的动态触及式抗菌除味技术应用研究”成果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团队和福建优净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团队通过厂所结合的方式开展,以许钟麟研究员牵头的团队成功研发动态触及式原理和措施;以福建优净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兴星牵头的团队主要应用表面载银铝合金材料,开发生产出动态触及式消毒空调器产品。许钟麟研究员从事科学技术工作多年,是我国首屈一指的空气洁净技术与工程专家,同时也是我国洁净技术理论奠基人。针对此次科技成果鉴定会上的新材料,有何特性?研究成果如何? 对此,筑医台资讯记者采访了许钟麟研究院和陈兴星董事长。
筑医台资讯:动态触及式原理和措施,可以主动迎击、杀灭空气和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具体的原理是怎样的?之前是否在别的载体上有所应用?
许钟麟:银材料具有的抗菌性能古人早已应用,如被用于伤口愈合、治疗感染、净化水和用银器保存饮料和食物。据权威研究结果表明,银的抗菌性能很好,少量的银可发挥出优良的抗菌效果。现代航天空间站中也用含银离子材料涂于饮用水管道内壁。航天器中饮用水管道内表面镀银可以杀死大部分细菌,据研究,当水中银离子含量<0.4mg/L时,对人体是安全的。
以金属为基的载银材料开发,起步较晚,日本从1993年以来就用银系抗菌剂生产抗菌塑料,并在电话机、传真机、日用品、文具、玩具、体育用品和建筑材料甚至医用手术器械材料、手术钉、矫形装置材料或植入材料等方面作为表面原位消毒灭菌而大量使用,仅2000~2004年该材料市场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0%以上,其他国家则相对滞后。
含银材料可分为纳米银材料(呈粉末状)和载银型材料,后者又分为载银整体抗菌型与载银表面抗菌型。本研究所用材料属于表面抗菌型。
载银型材料在静态情况下和细菌接触(例如涂抹接触)后,带正电的银离子被吸附到细菌表面,二者牢固吸附,逐渐使细菌细胞壁/膜扭曲变形甚至被破坏。银粒子尺寸越小,对细菌病毒的吸附能力越高,杀灭细菌病毒效果越好。
上面所说的表面原位消毒是指抗菌元件处于静态,其表面涂抹或沾染上细菌后,不同时间段内致菌体消亡灭活的性能。大量报道的应用例子皆属于表面原位消毒式抗菌原理的应用。根据这一原理和效果,将该铝合金材料做成试验台面板、门把手等,皆应有除菌效果。例如长时期航(潜)行于海上的舰艇官兵工作居住的舱室,壁面容易滋生细菌,有建议采用此种材料可实现表面原位消毒。这一方法虽然除菌效果很高,但这样的用途显然受限,发挥作用太小,于是本研究课题提出了动态触及式原理及其技术措施。
我是一生皆搞空气洁净技术的,当然对空气的消毒更感兴趣,利用表面载银铝合金材料对空气消毒是受到两方面的启发。一是学通风技术知道粉末爆炸的特性,当一块木材或煤炭变成粉末时,其表面积增加千百倍,处在表面的分子,其化学性也就活泼起来,更容易着火、爆炸,因此发明了煤粉炉。二是上面已提到银粒子越小,杀灭细菌病毒效果越好,现在银粒子达到纳米级,更是增强了对细菌病毒的消杀能力。
如果使这种材料不停地击打空气(风机叶轮达每秒一千多转至5千多转),在一个空间中经过每小时几十次换气,根据理论计算,即使每次通过叶轮的除菌率只有百分之几,则一小时几十次换气结果,除菌效率也可达到90%以上,多次实验结果证明了这一点。如给某飞行器做的除菌器,要求只有500g重,10cm³的大小,一开始认为不可能,后来我从以上提到的两点受到启发,提出了动态触及式原理,设计出满足以上要求的设备,测试结果1小时除菌率达97%。
筑医台资讯:请问陈总,贵公司早年开发并在国际上获过奖的表面载银铝合金材料,是在什么契机下想到结合动态触及式原理和技术,造就今天的“主动”健康材料的?
陈兴星:通过泉州市工会邀请参加国际发明展会,我们提供了发明专利和相关的材料,移交给泉州市工会,他们转交给了中国发明协会去国外参加国际发明展会评奖活动。在2017年国际发明博览会,我们共获得了三个奖项。
筑医台资讯:请问两位,表面载银铝合金材料相对于同类型的材料,具有哪些优势?未来价格会比普通材料高吗?
许钟麟:优势在前面已说了,它有独特的抗菌性能,而且据文献报道,它还有一个特性即使细菌失去活性后,银离子可以从菌体中游离出来,可持久重复杀菌。
陈兴星:由于在表面上用量极少,动态触及式原理又不需要其他零部件,批量生产时,整体看,价格比普通材料不会有太大差别。
筑医台资讯:有空气净化要求的空调器一般要求空气除菌率达多少以上?用动态触及式原理制成的空调器的空气净化水平达到多少?这在国际上又是什么水平?
许钟麟:一般空调器无净化要求。有些要求的,据现行国标《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空调器的特殊要求》GB51551.6—2010的要求,即“在模拟现场试验条件下运行1小时,其抗菌(除菌)率大于或等于50%”。现在用动态触及式原理制成的风机盘管机组和壁挂式空调器。运行30min除菌率接近99.9%,运行1小时,均>99.99%,内部翅片上无活菌。根据国标《空气消毒剂通过要求》GB27948-2020的定义,1小时能消灭99.9%的人工污染细菌,即可定为“消毒”,可以说本研究成果的空调器在制冷工况时已成为“消毒空调器”,而制冷工况下空调器内如进入细菌则更易繁殖。
筑医台资讯:咱们团队如何做到不添加任何零部件,打造可高标准消毒的空调器的?这样的材料适合用于医疗机构哪些区域?目前有落地的项目吗?
许钟麟:不采用静电、紫外、加热这些复杂的方法而使空调器不成为污染源,这一直是我的目标。因为空调的确是一个污染源,2009年5月28日北京晚报报道,上海、北京、深圳三地的家用空调都有88%的空调换热器翅片上的细菌总数和84%翅片上的霉菌总数超标。2020~2022年,北京晚报等曾报道有人因吹空调(包括长时间未清洁的汽车空调器)被军团菌等感染而“吹进了ICU”,报道说医生称此为“空调病”。又据专家检测5个集中空调系统有4个的盘管表面等处细菌超标数倍。大约7-8年前,我曾试图用主要含铜离子材料做表冷器翅片,但最后因厂家问题没有实现。但这些做法虽然不另外增加零部件,但其除菌效果会受到限制,因为大量空气还是会从翅片之间通过。正如上面所说,想到了改变风机叶片,使其动态触及菌粒,而不是靠外加其他措施也不是靠停机加热。一般民用空调器风面上都有一层尼龙网,这是为了阻挡纤维之类,特别是立式空调器,回风网上会沾满纤维。表面载银消毒空调器,把原尼龙网换成含银离子金属丝,它不是为了阻挡灰尘,而是当含菌灰尘等一旦被其拦下,上面的细菌不会繁殖而可能很快消亡,所以也没有增加额外零部件。
这种空调器在不制冷时可作为净化器使用,成为制冷、加热、消毒三用空调器。
本成果将较大幅度降低家用和普通公共集中空调系统成为污染源的风险,具有明显的卫生学意义。本成果同时适用空气和水中灭菌。本研究成果还发现上述设备同时具有除味、除气体的功能,这是未见报道和应用过的性能。
本研究成果特别适合密闭空间、狭小空间以及医疗卫生用房的日常卫生、抗菌使用,对于细菌、流感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都有显著的消杀效果,除风机外无其他耗能,无耗材,无副作用,体积小,重量轻,气水两用,且有明显的减碳作用。
特别是涂抹实验毒性和传染性极强的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株)接触5min已达消毒标准,30min后,可全部灭活病毒。由于已证明新冠病毒的空气传播能力,所以只需消耗风机动力而且无废弃物的本研究成果的净化器、消毒空调器将在抗击“新冠”方面发挥突出作用。本成果的原理、措施和应用在国内外均属首次提出。落地问题正在落实,鉴定会后会有一个结果。
采访嘉宾简介:
许钟麟,1935年出生于安徽省歙县。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供热供燃气及通风专业,同年考取同济大学采暖通风专业研究生,1962年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先后担任空调所净化室主任、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空调净化工程质检室主任、中国电子学会洁净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农业部GMP工作委员会特邀委员、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生物安全技术分委会委员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陈兴星,福建优净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泉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和“泉州工匠”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