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慧医院概念与内涵
1.1智慧医院概念的提出与内涵迭代
智慧医院,已经成为医院建设、运营、管理等诸多医院相关业界的热门词汇,在各种医院相关学术交流会议场合都会频繁提到“智慧医院”,但何谓“智慧医院”?
智慧医院这一概念,目前查询到,2009年首次出现在美国医疗健康论坛,提出建设智慧医院的目标是将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创新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医院各个科室和部门,以提升医院各个领域水平。随后,伴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缩写 AI)、大数据(Big Data, 缩写 BD)、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缩写IOT)、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缩写CC)、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system,缩写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全球医疗行业都对智慧医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通信等新兴技术应用在医院建设、医疗服务、运营和管理等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推动医院相关各个领域智慧化快速发展。但在探索过程中,各国、各行业、各医院的侧重点和方向都不一样,因此,迄今为止,何谓智慧医院,还是众说纷纭,没有非常统一明确的概念,而且内涵也随着时间和技术发展不断演变迭代。
我国在智慧医院建设这一方面的探索也与基本与全球同步,甚至在个别领域处于全球引领地位。2014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原国家卫计委等八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建设智慧医院。此后,中央和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将智慧医院建设不断向前推进。2015年,原国家卫计委制定了《智慧医院综合评价指标(2015年版)》,首次提出智慧医院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144个,包括基础设施、智慧患者、智慧医疗、智慧护理、智慧医技、智慧管理、智慧后勤、智慧保障、智慧科研、智慧教学等指标体系。虽然该版本的评价指标没有正式实施,但首次对智慧医院建设顶层规划和系统化建设指明了方向。随后,国家卫生行政部门 2017年发布《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2018年发布《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试行)》,2019年发布《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2021年发布《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逐步形成了“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评价体系。随着各项分级评估工作的实施,并将评估结果与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医院等级评审挂钩,进一步加速推进智慧医院建设迈进高潮。2021年10月,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明确提出重点建设“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将现阶段智慧医院建设的核心内涵明确为三方面领域,即包括:为以面向医务人员的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智慧医疗”、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
2021年起,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和斯塔蒂斯塔(Statista)每年会发布世界最佳智慧医院排行榜,该榜单主要是从电子功能、远程医疗、数字成像、人工智能、机器人(Electronic functionalities, Telemedicine, Digital Imag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等五个方面的进行评价。可见,当前阶段,我国和国外对智慧医院的评价内容,有交叉重叠类似,又有侧重点差异。国外对医院“电子功能”技术应用的评价,例如医院信息系统的实施,与我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智慧医疗”类似;“远程医疗”,例如使用远程会诊技术设备,以及“数字成像”,例如使用虚拟和增强现实工具来支持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则大部分与 “智慧服务”和“智慧医疗”交叉重叠,但侧重点不一样;“人工智能”,例如使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则与“智慧管理”有类同的地方,但国外更侧重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方面的应用;“机器人”的应用,国外更侧重于应用于治疗,例如执行和评估机器人手术, 国内更侧重于后勤辅助应用,例如物流、消毒、导诊等。
智慧医院建设方兴未艾,尽管当前各方对智慧医院概念与内涵仍然众说纷纭,探索建设内涵各有侧重点,但其实目标都非常的明确,就是将新一代创新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医院和卫生健康领域,赋能医院,造福人类健康。因此,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并不断与医院及卫生健康其它应用领域的广泛、深度融合,智能技术在医院和卫生健康领域越来越广泛与深度应用,智慧医院建设必将殊途同归,智慧医院概念与内涵将会达成高度的一致,即让医院具有部分类似人类的“智慧”的能力,并与智慧城市的各个领域联通,融合成为智慧世界。
1.2智慧医院的定义
何谓“智慧医院”?其定义非常简单明了,其实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具有智慧的医院。
什么是智慧?《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定义为: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即是将智慧的概念,定义为两个层面的能力:一方面是辨析判断的能力,就是基于现有的知识和逻辑关系,进行思考,辨析事物的属性与判断事物的是非对错;另一个方面是发明创造的能力,就是基于现有事物的知识,进行研究,发现事物新的属性或逻辑关系,乃至创造新的事物。生物的智慧,即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迄今为止,人类是唯一具有发明创造能力的生物,智慧为人类独有的能力。因此,狭义上的智慧,是人类所具有的基于感觉器官、神经器官和运动器官等物质基础的一种高级综合能力,包含有:感知、知识、记忆、理解、联想、情感、逻辑、辨别、计算、分析、判断、决定等多种能力。智慧是由感觉系统、智力系统、知识系统、方法与技能系统、非智力系统、观念与思想系统、审美与评价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体系蕴育出的能力。
将智慧的概念引申到智慧医院概念--智慧医院,广义上应是具有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的医院。医院的智慧,即医院的辨析判断与发明创造的能力,可以是人类智慧赋能的,即通过有效的组织体系、制度和文化等,充分发挥医院员工等人员的智慧,使医院具有对医院相关事物的辨析判断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也可以是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应用的赋能,即通过智慧医院建设,广泛、深度应用创新智能技术,提升医院对相关事物的辨析判断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
智慧医院的概念,而狭义上的理解,通常指的是后者。智慧医院,就是通过智慧医院建设,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通信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医院,使得医院具有的感知(传感器、物联网),知识(知识库),记忆(大数据库),理解、联想、逻辑、辨别、计算、分析(人工智能),文化、中庸、包容(容错容灾),判断、决定(辅助决策)等多种能力的现代化医院。
总而言之,智慧医院的定义,就是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通信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医院,使医院智慧化,全面或局部提升医院医疗保健、教学培训、科研创新、后勤保障、运营管理和对外互联互通等方面的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和更好体验的医疗健康服务。
1.3未来智慧医院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上讲,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是人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从本质上来说,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 云计算、移动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在内,所有的人类知识和技术,以及各种知识和技术的应用集合体,都属于生成工具。因此,智慧医院,及所有的技术和产品,其本质上都是人用来从事生产劳动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给人服务和使用的。那么,从对智慧医院使用和服务的对象人群来分析,未来智慧医院的内涵,即未来智慧医院建设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将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
1)智慧服务—面向医院服务的对象,为就医患者和相关社会群众提供线上线下、全就诊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医疗健康服务。既包括门诊诊前、诊中、诊后服务、急诊急救、住院、健康管理、互联网门诊、家庭病床等智慧化医疗健康服务,还包括就医相关的配套服务,如智慧化停车服务、智慧化膳食服务等等。
2)智慧医疗—面向医疗技术人员,为医生、护士、医技和科研教学人员的医疗、教学、培训、科研等提供智慧化应用和支持平台。如智慧化电子病历系统、智能辅助诊断、智慧病理、智慧影像、智能化医疗装备、手术机器人、虚拟模拟手术训练、临床大数据研究等等。
3)智慧后勤—面向医院后勤保障人员,为后勤保障人员和支持机构提供智慧化的应用、管理、服务工具和支持平台,包括对医院业务及医院服务对象和员工的智慧化后勤保障,医院建筑、机电、医疗装备和信息化等智慧化运维,第三方支持保障机构的智慧化对接等等。
4)智慧管理--面向医院管理人员,为医院管理人员提供医疗、后勤保障、科研、教学培训和人事、财务、行政、运营管理等提供智慧化管理工具和人工智能辅助决策支持。
5)智慧外联—面向外部机构和人员,与医院外部各种合作机构及相关联机构及人员提供智慧化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支持。如整合型医疗体系、医疗集团、医生集团、专科联盟、科研机构等的互联互通,并保障信息安全;还包括面向政府及上级部门,为政府及上级部门、主管部门提供智慧化的管理、监测、预警数据和大数据支持,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公共卫生、医疗保险、公共安全等数据。乃至于智慧城市等各方面互联互通、共享融合,构成更加智慧化的世界,进而又反过来推动提升智慧医院的智慧化水平。
2.智慧医院主要技术发展趋势
2.1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缩写 AI)
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迅速发展并不断应用到医疗行业。人工智能的三大核心要素是算力、算法和数据。
算力(Computing Power),即计算推理能力,单点算力的主要载体是芯片。1997年5月,IBM公司研制的深蓝(DEEP BLUE)计算机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洛夫(KASPAROV)。这使人机对弈中最核心的技术—强大的计算推理能力,向世界揭开了面纱。随着芯片设计和制造能力的快速发展,全球算力呈现出几何指数般不断快速增长,并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例如检验正常指标的计算、病情发展的推测等。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缩写CC)在进入21世纪后出现,是算力发展又一个里程碑。通过网络和软件将大量零散算力资源进行打包、汇聚,再按需求进行分配,各数据中心成为了算力的主要载体,从而可以突破单点数据中心的算力限制,人类的算力规模开始了新飞跃。智慧医院也将可以利用这个虚拟的可近乎无限扩展的算力资源,实现更广泛、更先进的智慧化功能,为智慧医院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
算法(Algorithm),是指用计算机解题方案的计算方法和步骤。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是可以处理大型复杂的机器学习任务的算法。工作原理与大脑的结构类似,可以进行深度学习训练,通过对输入数据训练神经网络来学习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在训练阶段,系统可以访问正确的答案,如果网络不能准确识别输入,系统就会调整权重,经过充分的训练后,它将始终如一地识别出正确的模式。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的人工智能算法是模式识别能力,有2D识别引擎、3D识别引擎、驻波识别引擎以及多维识别引擎等。2D识别引擎已推出指纹识别、人像识别、文字识别、图像识别、车牌识别等;3D识别引擎已推出人行为识别技术;驻波识别引擎已推出语音识别等;这些识别技术可以在时间和空间多维度上对环境、物体和人物进行实时观察和理解,可以广泛应用在医疗行业,包括自助智能问诊、自助智能体格检查及各种可穿戴监护设备、检查设备、3D打印人工器官等。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未来将可以通过深度学习训练出越来越多、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支撑智慧医院建设高质量发展。
数据(Data),人工神经网络学习训练需要大量的数据。而通过人工智能对大数据的深度学习训练,可以建设各种知识工程。即运用人工智能和软件技术,编制好软件程序,设计、构造和维护知识系统,例如智能搜索引擎、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理解、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等智能技术。知识工程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包括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包括影像诊断、病理诊断、诊疗决策)、智能健康管理系统等等,并且必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医疗健康服务。
2023年火爆全球的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生成式预训练变换器),缩写GPT),它是open AI推出的一种用于处理自然语言文本的大型神经网络模型(大模型)。大模型需要在大规模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医疗健康领域的大模型-华佗GPT,2023年在深圳已经发布,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大模型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及相关联领域。
应用人工智能打造的自动工程,是实现机器在无人或少操控的情况下自动按设置运行,可以替代或减轻人工劳动,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包括智能手术机器人、智能物流、消毒机器人、导诊机器人、人工智能护理服务机器人等。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将会不断创新开发各种各样的自动工程和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医院各方面,支撑医院智慧化不断发展提高。
2.2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通信技术包括有线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而近年来最热门并高速发展的通信技术就是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即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2017年12月21日,在国际电信标准组织3GPP RAN第78次全体会议上,5G NR首发版本正式冻结并发布。2018年6月13日,3GPP 5G NR标准 SA(Standalone,独立组网)方案在3GPP第80次TSG RAN全会正式完成并发布,这标志着首个真正完整意义的国际5G标准正式出炉。2020年8月18日深圳成为全国首个5G网络全覆盖城市,宣告5G时代已经到来。5G具有更高的速率、更宽的带宽,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时延,能够满足远程会诊、远程手术的特定需求,使得远程医疗可以摆脱网线的限制,为开启移动远程医疗新模式打下了基础。
2.3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和识别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信息,包括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和通信技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2005年11月17日,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涉及到方方面面,在工业、农业、环境、交通、物流、安保、家居、医疗健康、教育、金融与服务业、旅游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有效的推动了这些方面的智能化发展,从而提高了行业效率、效益,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物联网技术是未来智慧医疗的关键技术,通过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网络技术、视频检测识别技术、GPS技术等综合应用于整个医疗健康管理体系中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对人、物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从而建立起实时、准确、高效的智慧化医疗服务和管理控制系统,包括但不限于:1)病人的定位搜救、智障和失能人士服务、就医导航,智能化停车场管理;2)身份识别、医生的身份识别,医院安防、婴儿防盗等;3)物品识别核对,包括药品识别、医疗器械识别、化验品识别等;4)医疗过程智能化,智能化生命体征、体格检查等信息采集、智能化诊疗,智慧护理;5)身体健康信息感知,心电、血压、血糖传感器监测、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监护;6)远程手术操作和检查操作、远程会诊,互联网+诊疗;7)医院设备、资产、物资、耗材、食品乃至于垃圾等物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和管理;8)各种设备设施运行的智能化监控和后勤运维管理;9)供应链管理智能化,智慧仓储、智慧物流等。
2.4大数据技术(Big Data Technology)
大数据技术,就是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海量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是比传统数据统计分析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新数据处理模式。大数据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是目前在众多的大数据落地应用场景中,应用效果比较显著的领域之一。因此,近年来成为医疗健康领域的研究热门。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医疗卫生行业产生的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可以在常见疾病临床诊疗、医院精细化管理、个体化医疗设计、临床科研、健康管理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发挥积极的作用。
3.智慧医院建设的驱动力
新时代医院要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智慧医院建设的支持!未来医院发展将面临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患者的医疗健康需求越来越高,医院人力资源成本越来越高。医院对智能化医疗设备依赖越来越高,医院运营管理难度和运维成本越来越高。这要求医院必须通过智慧医院建设提高医疗质量、就医体验,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绩效水平。因此,智慧医院建设面临多方面的需求驱动。
3.1智慧服务需求驱动
智慧服务需求驱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美好生活对医疗健康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希望能够享受到更加智能化、便捷、高效、安全、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2023年5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的具体举措,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提升患者体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求全面梳理医疗服务流程,充分运用新手段、新技术、新模式,整体提升医疗服务的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水平,推动形成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中国式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而方案中提出的重点任务6个方面共20条具体举措和《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评估指标(试行)》的27条指标,绝大部分需要通过智慧医院建设,借助智慧医院各种技术来实现。
3.2智慧医疗需求驱动
智慧医疗需求驱动--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医护人员需要更加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医疗装备用于医疗、教学、培训和科研工作,快速提升诊疗技术水平,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第一方面,医生是终身学习的职业,医学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医学知识、药物和材料装备不断更新和创新,医护人员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智能仿真培训模型来搜索、学习、训练,更新迭代医学知识与技术。第二方面,医护人员需要借助智慧化信息系统,简化或替代部分繁杂的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自动生成电子病历系统、辅助诊断系统、智慧病理影像诊断系统等。第三方面,当前及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医疗诊断治疗需要借助智慧化的医疗装备来开展,并提升医疗水平,如智慧化检验流水线、手术机器人、智慧化疗系统等等。第四方面,医学相关研究人员需要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支撑医学相关研究,推动医学及相关学科不断创新发展。总之,医院需要面向医护技术人员的教学培训、医疗、科研等需求,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通信技术的作用,搭建高度智慧化的医疗、教学培训和科研等应用系统和平台,帮助医护技术人员学习新知识和技术,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水平。
3.3智慧后勤需求驱动
智慧后勤需求驱动--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医院基建及配套设施快速发展,亟需更加智能化的医院后勤系统,实现对医院基础设施、设备进行监测和智能管控,提升医院服务体验,降低医院能耗和后勤运维人力资源成本。现代化医院的后勤保障工作,经过梳理可以大致划分为采购供应、膳食生活服务、环境卫生、临床支持、安全管理和运维修缮施工等6个板块,每个版块的工作都内容繁多、关系复杂,并且每个版块是相互紧密关联的,甚至是相互交叉、环环相扣。纯粹靠人工已经越来越不可能完成医院的后勤保障工作。因此,现代化医院亟需搭建在BIM基础构建的智慧后勤管理平台,以及匹配6个板块智慧化运营需求的智慧化应用系统和智能化设施设备,提升后勤保障工作的绩效水平,提升医院后勤保障服务的质量与体验。
3.4智慧管理需求驱动
智慧管理需求驱动--随着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推进,现代化医院亟需运用智慧化技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实现对医疗护理业务、科研教学、医院运营、人事管理、绩效考核、财务资产、公关宣传、党务行政、总务后勤等医院各方面开展精细化智慧化管理。国家先后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发〔2019〕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关于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22〕9号)等文件,提出要加强全国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要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全国公立医院有效提升整体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实现公立医院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障广大患者健康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智慧医院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方面绩效考核很多指标需要通过智慧医院支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另一方面绩效考核很多指标数据需要通过智慧医院系统采集汇总。在每个年度绩效考核中取得A++以上优异的医院,基本上都是智慧医院建设水平领先的医院。
3.5智慧外联需求驱动
智慧外联需求驱动--随着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战略的推进,智能社会、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取得积极进展,智慧医院是智能社会、智慧城市重要单元与环节,必需对外互联互通、融合共享,才能更好的实现智慧服务、智慧医疗、智慧后勤与智慧管理。随着医改推进,医联体、整合型医疗体系、专科联盟、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教研体系、医教研产体系、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等,需要实现医疗机构内部、医疗机构之间、医疗卫生机构与其它相关机构之间(包括但不限于科研、教学、社保、金融、公共卫生、交通、公安等相关机构)的智慧化信息数据互联互通与交换共享。
4. 智慧医院建设的政策推动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最直接体现。这注定了,我国为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对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需要持续建设世界一流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管理体系。而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是建设世界一流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基础支撑。
智慧医院建设,是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我国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民健康发展,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获得长足发展,但依然存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为了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出了诸多部署,包括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健全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综合医疗卫生监管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等,深化“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等,均需要以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来提供基础支撑,有赖于通过智慧医院建设提高医疗资源的整体运行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丰富、公平可及的医疗健康服务,也有赖于提高智慧医院实现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与大数据辅助决策。可以说,智慧医院建设是我国实现医疗卫生事业弯道超车的有力抓手。因此,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智慧医院建设的政策。尤其是疫情后,国家和各级政府及卫生防疫等部门迫切需要加强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化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建设。需要医院加强数据信息上传的时效与质量,国家先后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405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做好信息化支撑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国卫办规划函〔2020〕506号)等文件,推动实现医疗卫生机构、疾控机构疫情相关核心信息快速报送,逐步实现疫情信息自动推送,让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全面掌握医疗资源配置运行数据,以便不断加强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准确作出决策及制定调整卫生政策,甚至调整国家发展战略提供翔实的依据。
智慧医院建设,是建设高质量智能社会的需要。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建设安全便捷的智能社会。智慧医院建设是建设智能社会的重要一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决策部署,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科发规〔2022〕199号),提出医疗领域积极探索医疗影像智能辅助诊断、临床诊疗辅助决策支持、医用机器人、互联网医院、智能医疗设备管理、智慧医院、智能公共卫生服务等场景。
5.智慧医院的发展趋势展望
在智慧医院技术发展牵引力、需求驱动力和政策推动力的合力下,智慧医院建设将不可逆转的快速向前发展,并不断对医疗流程和诊疗模式带来冲击解构与创新重构,甚至对医院运营管理与医院建筑模式都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5.1诊前智慧服务快速发展
“看病难”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医疗供需信息的不对称和不透明所致,一方面患者不了解自己得了哪方面的疾病,不知道应该去哪个医院看最恰当,另一方面医院也不知道某天某专业会有多少病人,不能准确安排恰当的医疗资源。医患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不透明、不准确,极端的甚至会造成当年著名的“魏X西悲剧”。随着智慧医院建设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咨询问诊平台、医疗GPT、智慧城市预约挂号平台等各种诊前智慧服务会得到快速发展,患者将借助诊前智慧服务,初步了解自我的疾病信息和辅助选择恰当的就诊医疗资源,减少“病急乱投医”的现象。医院和医生也可以通过智慧化的诊前服务了解患者就医需求。医疗供需信息的对称、透明和精准化,将会极大提升医生、医院和整个医疗系统的效率,缓解“看病难”问题。
5.2远程医疗服务广泛发展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互联网+医疗对疫情防控期间的医疗服务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互联网医院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5G移动通信等技术快速发展的支撑下,互联网门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医学影像(含影像、超声、核医学、心电图、肌电图、脑电图等)诊断、远程监护(家庭病房)、远程会诊(包括MDT)、远程门诊、远程病例讨论等远程医疗服务模式会得到广泛发展,很大一部分患者将会在家里、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或社区医院就得到国家、省、市医学中心专家的远程诊疗服务,可以由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或社区医院提供就近或上门检验标本采集服务,通过快递或无人机将标本运送到医院检测,药品可以由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或社区医院发药或由快递配送上门。未来,除了非去医院就医不可的患者,如危急重症、需要大型设备诊疗、住院诊疗、手术治疗等,普通的患者都有可能不需要亲自去医院就医。
5.3精准预约诊疗服务优化发展
早在2010年,笔者在负责南山区区域卫生信息化试点建设的时候,就突破重重困难,在深圳最早推进全院实施精准预约诊疗服务,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较大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满意度水平。随着诊前智慧服务和远程医疗服务的发展,部分普通门诊患者分流,将推动医院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和5G移动通信等技术,提供越来越优化、便捷、高效的精准预约诊疗服务,以及预约预留停车位、精准院内导航和导诊等配套精准服务,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更多具有人文关怀的精准诊疗服务模式,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5.4医疗服务流程智慧化重构
随着智慧医院建设的不断推进,传统的门诊就医流程必然会不断的结构,未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医疗大模型、云、区块链、物联网和5G移动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支持下,必然会推动医疗服务流程智慧化重构。未来的国家和区域医学中心的普通门诊在远程医疗和分级诊疗的分流下可能会慢慢的萎缩,会越来越聚焦于疑难杂症和危急重症的专家门诊和多学科会诊。专家门诊和多学科会诊,会慢慢实现精准预约就诊,诊前可能通过远程门诊或互联网门,以及预约检查等方式,提前做好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所需的医技检查,然后精准预约就诊具体的专家、时间和诊室地点,甚至预约好具体的停车位,可以准时到指定的诊室就诊,并且在诊室所在区域完成一站式的诊断和治疗服务,处方可以通过自动发药机配药后,通过智慧物流或社会物流送到患者手上,药师可以通过视频远程指导用药,患者将不需要在医院内反复多次候诊、排队、奔走,复诊大部分可以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或通过远程诊疗模式完成,付费可以实现线上或自助无现金支付。大型设备检查和日间手术等也会实现精准预约诊疗。入出院手续办理、医保审核、出院结算、检查检验预约、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等 “一站式”服务和床边化服务。
5.5急救服务智慧化
通过智慧医院与智慧城市定位、交通、监控的互联互通,通过物联网和5G网络及人工智能技术,未来将可以实现院前医疗急救调度智慧化精准化,提高院前医疗急救的能力。将可以快速精准定位呼救地点,并通过人工智能实现精准调度能最快到达的急救单元(救护车),引导以最快捷的路线,最短时间内到底呼救地点。在急救单元达到前,救急指挥中心可以通过手机、可穿戴健康设备等了解患者情况并指导患者自救或周围的人员给予初步救治。通过物联网和移动通信,可以实现院前院内信息实时交互,抢救流程无缝衔接,打通救护车与导管室、手术室及重症监护室的抢救绿色通道,提高急诊急救服务效率。医院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建立急诊患者智慧化分级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多学科联合救治机制,提高急诊急救质量。
5.6诊后服务与健康管理智慧化
通过智慧医院建设,构建国家、省、市医学中心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及社区医院的远程医疗系统,支撑医学中心与社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体系,可以通过双向转诊和远程医疗等方式,为患者就近提供诊后管理、随访、康复等连续医疗服务。通过智慧医院建设,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存储和移动通信等技术,可以为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健康管理服务,可以监测身体健康指标,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发现异常趋势,提前发出健康预警和健康指导意见,预防疾病发生。
5.7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后勤和管理智慧化
在智慧医院技术发展引领和智慧医院建设需求驱动的合力下推动下,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后勤和管理等各方面都会逐步迈向智慧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存储和移动通信等新兴技术将被广泛、深度应用于医院医疗、教学培训、科研、后勤和管理等方方面面,并对之进行赋能。在医疗方面,人工智能将替代或辅助减轻医护技术人员部分繁复的工作,如病案书写等;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智能病理诊断等将帮助医护人员提升诊疗质量和效率;尤其是创新医疗技术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创新的大量医疗装备,如各类手术机器人、智慧放疗系统等将会不断应用到医院,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和更好体验的医疗健康服务。医疗大模型、人工智能模拟仿真临床教学培训、数字化手术室等将赋能提升医院教学培训工作质量和水平。临床医疗大数据、医学与技术融合等将为医学创新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智慧供应链、智慧仓储和物流系统、智慧后勤运维管理平台、各种机器人、智能安防等极大提升医院后勤保障智慧化水平,人工智能医院管理大模型、大数据辅助决策系统等将极大提升医院运营管理水平。
6.小结
当前,世界上对智慧医院的概念、内涵和评价标准等,还没有统一,但有两个方面的认识是一致的。第一方面,智慧医院建设,就是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通信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医院,使医院智慧化,全面或局部提升医院医疗保健、教学培训、科研创新、后勤保障、运营管理和对外互联互通等方面的能力。第二方面,在人工智能等智慧医院相关技术发展牵引力、医院智慧化建设需求驱动力和智慧医院建设政策推动力的合力下,智慧医院建设将不可逆转的快速向前发展。
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通讯技术等创新信息技术不断向前快速发展,这也注定了智慧医院建设是一个连续性、不断迭代、持续更新的系统性工程。因此,智慧医院建设需要做好系统性、具有充分前瞻性的顶层规划,并根据医院需求变化和相关技术发展态势不断的调整,以更好的贴近医院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