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位于龙子湖东岸的浙大二院安徽医院项目现场一片繁忙。挖掘机、运输车此来彼往,忙碌不停。自2022年12月29日开工以来,蚌埠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心解难点通堵点,全力优化施工工艺,加速项目推进。
据了解,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安徽医院由省政府与浙大二附院合作共建,依托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共同打造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
项目效果图
项目基本情况
该项目位于学瀚路以西、学苑路以南,占地面积约135亩,总投资约15亿元,设计床位1000张、机动车停车位约1400个,主要建设内容为门诊楼、医技医疗综合楼、病房楼、教学科研楼、报告厅、动力中心、垃圾污水站、液氧站及地下停车场商业配套设施等。
规划总平面图
根据前期规划设计成果,浙大二院安徽医院项目将从大数据云协同平台、远程诊疗、绿色节能、智慧交通引导、智慧医疗等应用入手,打造“互联网+”智慧医院。
另外,还将围绕“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肿瘤专科特色优势,致力打造成为技术先进、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患者首选的现代化、国际化一流医院及研究型医疗中心,并集中布置放疗科、化疗科、核医学科、核素病房,还在附近预留质子重离子中心发展空间,创建肿瘤专科治疗集群。
据悉,项目按照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标准建设,将打造成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医院,预计2026年竣工交付。
项目效果图
项目建设时间
自开工以来,项目建设一路加速。目前,已经完成了全过程工程咨询、设计总承包、造价咨询、跟踪审计、施工总承包招标工作,立项、可研、规划方案审批、初步设计审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前期建设手续也已通过。
计划今年6月底完成基坑支护并开挖至基底标高,同步完成约60万余方土方开挖外运及住院楼、门诊楼桩基施工;年底完成地下室及地上主体结构4层施工。顺着张龙的指点记者看到,现场的施工用水、用电、围挡、道路都已建成,雏形初显。
事实上,项目从获批之初就按下了“快进键”——2022年5月18日,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名单公布,确定浙大二院安徽医院项目落地蚌埠市;6月接到代建任务,当年12月29日举行开工仪式,前期工作历时仅半年时间,较传统大型公建项目提前近半年,克服了项目开头难、开工难的普遍问题。
为加快项目高效、优质推进,项目招标模式采用全过程工程咨询(含监理)、设计总承包、施工总承包,充分简化招标次数,还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土地、工程规划等手续办理阶段穿插开展环评、交评、临水临电施工等工作。以初步设计成果作为发包条件,采用“模拟清单”形式开展施工总承包招标。
项目效果图
加快推进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
政策落实
印发《蚌埠市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运营政策清单》,明确土地、资金、编制、人才、薪酬等10个方面22条市级支持事项,包括无偿提供135亩项目用地,落实“政府部门主建”责任,协调省卫健委同意设置省级三级专科医院,落实派驻人员薪酬、生活保障等。
合作共建
过渡期内,蚌医一附院将两个外科病区共116张病床交给浙大二院派驻专家全面托管。截至3月,浙大二院共安排35名专家驻蚌坐诊,预计今年6月达到50人,均为副高以上职称。截至2022年底,已完成门诊诊疗44422人次,收治病人6412人次,开展手术2227台次。
技术平移
2022年双方合作组建MDT专家讨论小组,组织远程MDT 7次,浙大二院向蚌医一附院平移15项新技术、新项目。在浙大二院协助下,遴选蚌医一附院5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项目开题。
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设周期内中央和省级共支持8.9亿元,地方政府承担6.1亿元。根据2023年项目建设计划,已上报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2亿元和省级资金1亿元,上报申请2023年度第二批地方政府专项债1.1亿元,拟于近期下达投资和发行计划。
浙大二院安徽医院作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承担着进一步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减少皖北地区群众跨省跨区就医的重要使命,将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建设理念和“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的服务理念,着力打造一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健康中国提供安徽样本。
蚌埠医学院将全力支持和保障项目建设,紧抓蚌医一附院与浙大二院合作契机,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着力打造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化高水平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努力造福蚌埠及皖北地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