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桂梓期  孙昱(HD医疗健康建筑设计研究中心、HD创新研究院)


01  项目概况

横琴医院项目位于横琴新区中部地区,北临彩虹路,南临横琴大道,西临伯牙南道。项目总用地面积约60004.15㎡,其中医院部分用地50003.46㎡,医院配套宿舍部分用地10000.69㎡。项目总建筑面积190756.63㎡,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20726.62㎡,地下建筑面积70030.01㎡,总计容建筑面积118326.2㎡。


02  项目设计原则

本项目的设计理念包含了康复园区、自然深嵌、一体建筑、患者为本与性能高效五个特点。 

横琴医院的西侧是横琴至和国际生命科学中心-专科医院,北侧是横琴至和国际生命科学中心-康养园区,均由同一团队完成设计。由于地块限制,用地并不富余,加上两个项目之间有市政排洪渠穿过,因此考虑围绕排洪渠将中间区域打造成核心景观区。


医院的门诊、医技与住院为一体建筑,形似半月,将景观区域环抱。其中,大楼的尺度和形态随着景观空间的变化而变得更为人性化和丰富,同时也保护疗养空间免受外围高楼车道影响。

中心的水色山光,平和恬静、移步景异,如同入世却隐蔽的另一方天地,随着人们走入园区缓缓展现在人们眼前。作为大园区内部的焦点,从横琴医院、专科医院的每一角落,这些景色皆可被看见和享受。

此外,利用场地内的南北向的排洪渠作为景观设计的核心点,变废为宝,使之成为了整个景观的连接线,并在场地内以不同形式存在,串联起中央水景、绿心花园、康复广场、亲水平台、河滨步道、焕彩花园等一系列景致。

交通篇

横琴医院地块较为局促,所以出入口主要在东南两侧,而且因为南侧的横琴大道为城市快速路,相关部门不允许直接开设出入口,因此,经过模拟验证,项目团队在横琴大道开设专门的辅路接入医院,虽然会对横琴大道产生一定影响,但是交通运行情况仍然处于良好范围,属于权衡之后最优方案。

院区范围也是采用人车分流设计思路。医院主要入口围绕着中心花园设置,患者从层叠错落的景致之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建筑内,同时门诊、住院、医技大厅的等候区均能够欣赏到中心花园和水景。

车辆可通过坡道到达负一层落客平台再进入到医院内部。负一层落客区都坐落在中心花园的下沉式庭院水景瀑布旁,潺潺水声也渐消了车行带来的噪声,形成悦人的自然背景音效。

功能与医疗篇

横琴医院是将一系列的医疗部门合并组成一个嵌套和谐的综合医疗装置,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机体,整个医院主要由四个相互嵌套的部分组成:

半月合璧形基座——门诊部、急诊急救、医技部(5F)

北塔楼——住院部(17F)

南塔楼——行政科研楼(9F)

地下室(-2F)


医技部门位于医院北侧,能够让其尽量靠近旁边的专科医院,实现共享资源。住院楼层垂直伫立在医技部基座和急诊室之上,并与所有重症监护室垂直连接。

门诊诊所位于医院东南两侧,患者和家属可从宽敞明亮的大堂进入门诊部。每一层的患者等候区坐落在开放式大堂空间中,访客在此可欣赏到中央绿地和水上公园的景色。所有门诊楼层通过大堂中庭在视觉上相互连接,以方便引导患者找到目的地。

多个内部庭院嵌入每一个单元,保证所有诊室自然采光和通风情况良好。所有诊室都面向南方和北方,以避免东西方的强烈太阳光。模块化诊所的规划和设计适用于不同规模的诊所,可灵活使用。

急诊部及其专用入口位于场地的东北角,以错开横琴大道的繁忙交通。直升机停机坪位于北楼的屋顶上,配有专用的患者电梯,直接连接到底部的紧急护理部门。开放式创伤治疗区紧靠救护车落客区,并配有创伤手术室和一个CT扫描套间。

住院部落客区位于地下二层。住院单元布局由南侧的15间曲线病房,西侧2间病房,中央协作护理站和8个北向病房组成。员工通道与访客通道分开,并与员工/患者电梯、清洁电梯和污物电梯相连通,这一布局将通过减少噪音和拥堵提高访客体验。

室内设计篇

打造集“管理模式”“工艺设计”“室内设计”三位一体的“一体化医院”是HD设计团队最重要的设计理念,且秉持着以患者为中心,打造现代化的医疗机器,模块化设计、高效能运转,运用环保材料、一体化设计的设计原则。

医院的“一站式服务”布局,是基于管理模式的改善和创新,通过医院工艺设计,运用循证设计的方法完成的一种新的平面布局方式。这种设计不是简单地将一些与患者交互的界面和功能整合在一起。而是在整个分区及楼层将前台、后台等所有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

通过流程及布局的重新整合,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医院“医生不动患者动”的布局现状,在提高就诊效率的同时,也改善了质控、MDT、物流、患者体验感、安全等各种现存问题。

此种“一站式服务”的运用,将会使医疗面积得以更充分的利用,使医院变得更加高效和安全。

BIM设计

横琴医院的BIM设计贯彻了从方案到施工图的全部过程,包括建模出图、交通模拟、风环境分析、净高分析、管线综合、渲染动画、施工模拟、自动排车位等多项应用。

在BIM后期发现的数百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均在图纸中得到正向反馈,将问题提前解决。项目的BIM成果已经获得业主方与专家的认定,接下来,将进入与施工方协作的阶段。

立面模块化设计

最开始中标的方案是仅仅将立面上的遮阳构件模块化,但是因为后面为了满足珠海当地装配式建筑的要求,团队将外立面调整为一体化外墙,从而将能耗分析与装配式两者完美结合了起来,北塔楼、南塔楼标准层的预制率和装配率均符合珠海市装配式建筑预制率和装配率的要求。


样板间设计

本项目在建设基地附近提前建设样板间,范围包括内装、外装、主要管线布局、医疗工艺等主要专业,功能上包含了手术室及配套缓冲麻醉、ICU、带教诊室、病房、护士站及治疗准备室与处置室等医院常用功能房间,样板间为两层。


03  获奖情况

2019年勘察设计协会创新BIM大赛医疗建筑类第二名

2019AEC全球卓越工程BIM大赛大型设计类最佳实践奖第一名

2020年中国医院建设匠心奖年度优秀项

2021年第六届中国十佳医院建筑设计方案入围


04  项目信息

项目总监:许赤士

方案设计:美国Payette公司、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医疗健康建筑设计研究中心

建筑专业:吴红山、邹樑、杨芳、尹红玉、朱颖峰、丁中红、陈浩淳、谢雨晴

医疗工艺:蒋霖、王亮、欧阳瀚斌、聂源

结构专业:王石高、毛健宇、丁励、陈雅芳、蔡鑫、刘政豪、邹兆凯、钟斌、张立伟

给排水专业:张新斓、郭泽剑、张远洲、周阳

暖通专业:丁学贵、杨志、邱昱榕、黄瑶、曹彦飞

电气专业:肖跃红、刘坤明、张宝宏、郝强、孟力、何天宇

智能化专业:沈璐、高享、章捷、赵思琪

BIM专业:孙昱、王福长、谢钟铃、李彦霖、李典哲、周伟杰、苏骐、刘孪娈

装饰专业:李丽敏、王天阳、雷明鑫、何柏林

幕墙专业:伍松辉、谢承恩、李磊

景观专业:王小保、许海南、闵煜、陈秀防、陈行

泛光专业:曹旖旎、曾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