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位置:深圳市南山区

用地面积:6500平方米

建筑面积:69500平方米

建筑层数:20/4

使用功能:医疗、科研

床位数:150床

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Outsiders Design Studio, LLC.

设计总负责人:南在国

设计团队:南在国、陶雳、周丹、崔建刚、徐微、王硕志、吴雪杨、刘思思

西南视角鸟瞰图

项目背景

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是深圳市唯一一所市属公立心血管专科医院,创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2018年9月深圳市政府委托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签署《委托运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的协议》(简称“委托运营协议”),将市属的心血管专科医院——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委托给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运营,该院的第一名称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简称“阜外医院深圳医院”)。

本项目为二期项目,用于建设科研综合楼,作为深圳的“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将立足深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东南亚,按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标准建设高水平的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鸟瞰效果图

项目概述

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二期项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朗山路以北、科苑路以东,用地北侧接市政道路朗祥二路,朗祥二路北侧为松坪山公园。在现状一期西侧,一二期建设总用地面积26213.5平方米,拟定二期用地面积约6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69500,建设床位数150床,主要功能为科研实验,包括动物实验室、生物样本库、科研实验、研发转化等,并适当补充了部分临床医疗功能,包括病房、介入手术中心、手术中心、中心供应室等。

场地条件

用地范围示意

二期项目用地位于整个地块西侧,大致呈梯形状分布,东西约135米,南北约47米,整体西高东低,高差约1.3米,现有污水处理站、化粪池、液氧罐、高压线均位于二期建设用地内,因此,二期建设时需进行拆除迁移。

用地西侧规划有地铁13号线松坪站,目前正在施工,其中B出口占用了项目用地,严重影响二期项目建设,后续需结合设计调整B出口位置。

规划地铁口位置示意

调整后地铁口位置示意

设计构思及方案生成

设计从场地条件出发,结合阜外心血管专科医院特色,以“生命之源,城市脉搏”为设计主题,以心脏为中心,守护生命源泉,打破室内外空间界限,营造环境和谐、空间共融、城市共生的现代生态医院。

方案体量尊重场地现状,同时也注重城市文脉的延续。按照城市规划要求北侧退线4.5米,西侧及南侧退线15米,退让现状人防主要出入口5米后,高层部分延续一期建筑,裙房部分斜接一期裙房,结合报告厅大空间的空间特征,与建筑主体形成“几何体量穿插”关系,延续城市道路空间,优化十字路口城市空间设计,底层架空,构成建筑体量。

方案生成示意图

设计特点

1、有机生长的总平面规划

本项目作为医院二期工程,以“轴线”和“对位关系”的规划思路对建设用地进行了整体布局,注重一二期有机生长, 在紧张的场地内,北侧布置了高层主体建筑和裙房,采用与一期高层部分相似的进深尺度,形成对位关系。延续一期建筑主轴线,利用庭院和连廊实现了一、二期的有机连接,空间布局充分结合使用功能,选用阜外医院的标志红色元素,形成整体造型的夺目亮点,实现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

二期项目设计过程中,改变了原13号线松坪站B出口位置,调整到用地西侧,既减少了对用地其它功能的干扰,又满足了建筑与地铁的无缝衔接。

规划总平面图

2、一二期功能完美衔接

二期裙房各层与一期直接相连,各功能均为一期功能的有机延续,两期功能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首层及二层主要为门诊住院服务中心、交通中心。二层横向医疗主街与一期影像科前医疗街相连通,门诊住院患者办理各项手续后,可以非常便利地进入一期各个医疗单元。

三层为学术会议中心,主要包括室外连廊、会议中心、休息展示厅,补充一期架空部分,通过连廊与一期西侧医护通道相连通,方便医护人员、参观来访人员、学员等通达使用,会议区独自成区布置,满足了医院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的需求。

四层手术中心,包含两间正负压转换手术室(其中一间为复合手术室)、配套的麻醉恢复室和负压术后恢复室。为提高医院手术服务能力及满足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正负压转换手术室、麻醉恢复室及负压术后恢复室既可以承担疫情期间的隔离救治任务,平时还可以作为手术室的支撑,完成心脏移植等特殊手术术后恢复和住院康复的任务。东侧复合手术室洁净走道、清洁(污物)通道分别与一期手术室洁净走道、清洁(污物)通道直接相接,保证院区手术部完整,方便管理使用。

五层介入导管室与一期介入导管室洁净通道直接连通,共同构成医院完整的介入手术部。

六层屋顶花园与一期屋顶花园形成院区整体的屋顶花园,是全院职工紧张工作之余休闲健身的活动场所。

地下一层中心供应室设置在地下一层南侧,通过下沉庭院及连通通道与一期中心供应室相连,方便一二期直接联系。二期车库在地下一层通过坡道与一期地下车库连通,方便车库统一管理。

3、城市共生的空间流线设计

项目采用“城市共生”的设计理念,首层局部架空,解决项目用地不足的交通问题,同时将首层设计为商业和交通服务中心,包括地铁出入口、药店、咖啡厅、入口大厅等功能。

充分利用与地铁接驳的有利条件,在建筑西侧布置自动扶梯,引导人流通往二层主通道及一期建筑,缩短就医路程,最大程度方便就医。另外,在二层北侧设置规划城市天桥通往北侧公园停车场,就医人员、医护人员、二期科研办公人员可通过天桥直达公园,充分利用了社会停车场。引入生态建筑的理念,在首层架空空间内布置了绿植景观,巧妙地将绿化景观引入建筑之中,强化景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同时有助于调节医院微环境。

地铁人流线示意图

城市公园流线示意图

4、践行健康中国的人性化设计

在裙房屋顶结合六层的职工活动中心,布置了屋顶花园、职工之家、健身慢道、室外活动场地,为医护、科研人员提供了运动场所,践行了健康中国的政策。将建筑与景观协调统一,加强人的景观体验感,并结合街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借景西、南两侧的街边绿地,在视觉上将北侧城市花园引入内部场地,为人们创造了心旷神怡的活动环境。

5、激发灵感的科研交流共享空间

设计结合科研功能,在西侧端头迎十字路口侧布置了两层通高的共享空间,方便科研工作者举办小型座谈会、进行学术交流、展开思想碰撞,最大程度地激发科研灵感。同时,科研单元东侧布置了小型共享休息厅,满足外来人员接待、科研人员在工作之余充分疏解压力的需要。


工作人员交流区

6、适应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布局

医学科学研究发展没有止境,本项目作为主体为科研功能的建筑,其建筑空间的设计要适应科研活动快速变化的需求,所以在布局流线上进行整体规划时,要在流线简洁合理的前提下,对空间进行分隔,可形成不同组合的大开间和小隔间实验区。同时可以设置可调整位置的隔墙,实现药物试验病房和普通病房之间的转换。

实验室分隔示意图

7、智慧高效的垂直交通设计

本项目为科研综合楼,包含了PI实验室、动物实验室、GMP实验室、大数据中心、生物样本库、临床药理基地、动物实验室等各项转化医学功能单位,也包含了负压手术室、负压病房等临床医疗单位,以及门诊接待大厅、自助服务大厅等公共服务功能单位。由于项目用地狭小,因此,动物实验、科研实验、病区、职工之家、临床医疗等功能垂直分布,且各功能竖向交通相对独立,各功能必须依赖智慧高效的垂直交通设计。

功能分区示意图

在垂直交通组织规划上,设计做了充分的考虑,患者梯、医护专用梯、科研办公梯、洁梯、污梯、动物洁污梯、轨道物流井专梯专用,实现医患分流、医疗洁污分流、动物洁污分流、人货分流,确保各个功能的达标使用以及整个建筑的感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