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诸多限制下生成

用地面积8万平米,建筑面积25万平米,40%绿地率和30%建筑密度控制,河涌环绕,地块上有高压走廊下有地铁规划,还得留有预留发展,对于一所1200床的新建三甲医院,起手并非一副好牌,或者说想要打得好是有一定挑战的。

在诸多限制条件下抽丝剥茧,逐渐理清思路——高绿地率低密度,意味着医疗功能需要高度整合集中,那就停车入地,地面腾给绿化;佛山多水,地块西南两面临河涌,楼临水岸,正有扬帆之势,是为“水岸龙舟”。概念有了!

交通赋能—各行其道的立体交通

概念初成,交评并行。地铁规划线路纵贯项目路西地下,正适合融入地下落客体系,打造TOD理念下的现代医院交通形式。

根据佛山全市居民出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心城区机动车出行仍占主导,达38.3%,而公共交通出行比重偏低,仅为16.7%,占机动化出行比例不到27%。根据《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修编》的发展目标,至2020年和2030年,全市公共交通出行占机动化比例分别不应低于35%和50%。项目位于佛山禅西绿岛湖板块,对于老城区就医人群而言,地铁线路直达新院区必定是个重大利好,并且也符合城市倡导的公交出行理念。跟项目同步配套规划的还有一座公交枢纽站,将形成地铁、公交全覆盖的TOD模式。

由此确定了机动车交通的地下落客体系,与地铁联动的双首层人车分流模式。场地东西横向豁开一条20米宽的通风廊道,于地下一层形成两条平行车行流线,单向循环。沿着近400米长车道落客面,依次设置南面的门诊、体检、眼科中心和北面的住院部各落客厅,互不干扰,即停即走或就近停车。西南角的轨道交通站位连通道接驳至南侧落客大厅,公共出行人群经垂直交通便可到达各诊区。后勤与污物分别于北侧坡道下至地下一、二层,洁物、污物垂直分层分流,各行其道。中部下沉庭院通风采光环境良好,有效提升地下车行环境。

方案定稿上报规划局,地铁轨道交通管理局组织项目设计协调会。会上沟通的主要问题,落在了西侧河涌、高压走廊与下方地铁线路重合的矛盾上。几轮沟通,定下高压就近入地、河涌挪移的方案。地铁仍维持路西纵贯南北,河涌改道东、北走向。于方案而言未有大调整,整体南移,有效缩短了南面门诊前主广场的步行距离,对于城市慢行系统可达性和便利度又进了一步。

方案赋形—依形就势,龙舟水韵

龙舟文化作为佛山民俗文化的核心之一,历史悠久,是岭南水乡独特的文化符号。东平水道,素有端午龙舟赛事的传统,项目用地距其仅二三公里,承袭传统,造型自然有了神韵。

南面门诊五层、眼科楼八层,通过形体东南向偏转,顺势上扬,形成“龙舟抬头”之势,化解高度落差的同时完成了形体的顺畅过渡。北侧住院医技楼则反向往北偏转,西侧弘德北路主要车行出入口形成城市展开面,儿科门诊与急诊急救分列南北,中央车行下穿地库落客,上方玻璃雨棚起翘形成入口形象,一气呵成。

立面表皮采用金属铝板遮阳百叶,横向延展并在形体起伏处随形变化,形成“水韵倒影”之感,在满足绿建、节能要求的情况下,完成了方案赋形设计。

医疗工艺—考虑发展余量

在总图布局上,门诊和医技主要医疗区域沿东西向展开,横向主街贯联南侧门诊区域与北侧住院区域,使得医疗综合楼两大板块联系顺畅、清晰;" 工 " 字形主街连廊连接 1-5 层的门诊单元及医技科室,方便患者就医检查。住院病房设置在医技区上方,以提高医疗效率,减少垂直交通转运。行政科教部分位于医技区东侧,独立成区,与宿舍楼平行,靠近员工活动场地。1200床远期考虑拓展至1800床,对于门诊医技而言,需要考虑一定的容余度,便于远期发展。首层的影像科、三层的中心供应室均就近预留了少量拓展空间外,外科门诊、透析中心已充分考虑后期业务发展中心化所需的必要诊疗空间,医疗工艺设计具备一定前瞻性。眼科作为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优势学科,在门诊东侧设置了独立的眼科中心,位于整个院区形象较为突出位置,眼科中心内设置独立的眼科专属医疗设备、医技检查、眼科病房以及独立的眼科实验室。复杂眼科类手术在中心手术部进行,因此在4 层设置连接眼科中心与医疗综合楼中心手术部的空中连廊,方便眼科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室内空间—灵动的未来感和科技感

佛山二院整体建筑形态以岭南水乡的水元素和龙舟元素为灵感,将灵动的流畅线条融入到建筑的体量和表皮,塑造了新型综合医院的未来感和科技感。作为室内空间的主要设计概念,入院大堂及公共中庭空间延续了建筑语汇的表达手法,以岭南流域独特的冲刷三角洲形成的自然肌理为创作元素,打破原本规则的空间分割,采用具有强烈的空间流动感和视觉导向性的空间体量和材质搭配,将入院门诊区和医院综合楼有机的联接在一起。

传统的医疗空间往往给人以冰冷和距离感,缺乏互动性和人文属性。佛山二院室内空间设计致力于打造具有人文关怀的“去医院化”公共空间,关注个人情感,强化服务属性,从而营造舒适,放松,专业的就医体验。

将代表勃勃生机的自然元素引入到室内空间是本项目的另一大特点,建筑顶部的自然天光,使穿插在公共空间的绿色景观得以健康生长,为访客提供了富有特色的自然景观休憩空间。在中央轴线的两侧和主要节点安排了多媒体服务区和类似机场候机庭的等候区,提高了入院办理效率,同时使空间动静结合的流线关系得到了完美的平衡。

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指导思想,室内空间材质选择以温润的木色纹理和便于清洁的浅色金属和复合材料为主,清新明快,生态自然。根据不同科室的功能需求,各个空间材质组合和颜色搭配进行个性化处理,配以清晰的地面铺陈和一体化三维空间导视系统,营造舒适,快捷,放松,愉悦的访客体验,打造新型综合性医院室内空间的新标杆。

创新—BIM全过程应用

佛山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区项目BIM 实施阶段包括设计阶段、施工建造阶段、后期运维等。涉及专业包括建、结、水、暖、电、夜景照明、智能化、动力、气体、幕墙、物流、净化、防护等近30个专业。

实施业务包括项目设计、施工、招标、进度、质量、安全、工程变更、数字化移交等管理以及 BIM 标准、协同管理平台、现场展示室等策划建设等。项目采用全过程BIM应用管理平台,平台采用网页形式,各方通过扫描二维码登录系统。项目参建各方通过 BIM 协同管理平台,实现BIM技术模型数据的共享、推送,确保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等相关协同工作的顺利落实。通过系统分配权限进行上传成果、审阅、核查、资料归档等工作。建设方、使用方、项目咨询方等均可通过平台对BIM进行浏览,通过三维可视化的展示功能,实现沉浸式体会感受。

总 结

好的项目离不开科学的项目管理、明确的医疗工艺需求、各咨询单位的通力协作、造价编制的限额控制。近一年的设计周期,项目团队高度协同、分工明确,在疫情期间仍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为佛山的医疗卫生事业再次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